武王伐紂,推翻商朝統治。隨著“告捷禮”、“社祭”、“獻俘禮”等一系列慶祝儀式的完成,周朝正式宣告建立。
從此,從鎬京的周人老家,到東海之濱,東西南北、蠻夷戎狄之地,至少在名義上,都在周的控制之下。
但是這么廣大的一片土地,該如何去統治呢?周朝中央政府能夠直接伸手管的過來嗎?武王、周公、太公等人著實認真思考了一番。
從“小邦”周變成了普天之下的共主,周朝還沒有太多經驗。怎么辦呢?先看看昔日的大國殷商是如何辦的吧!
商朝為了穩固統治,同時也為了遠離原住地的內訌,曾經不斷地變換首都,直到盤庚遷殷以后,首都才固定下來。
商王朝由此開啟了新的政治結構建設,按照王畿和遠方,區別進行統治。
王畿,即商朝中央控制的地盤。王畿還可以再細分為兩種:商王直屬區和貴族管理區。
商王直屬區沒說的,大事小情都聽商王一個人的,別人誰也不好使。貴族管理區,日常工作貴族說了算,基層還有“里君”負責協助。但是遇到打仗、交稅,那就還是得聽商王這個“大老板”的。
商王朝在貴族區駐扎有軍隊,軍隊不聽從所在區域的貴族命令,只唯商王馬首是瞻。
遠方,就是偏遠地方的國家,也稱方國,他們大多建立于商朝之前,是所在地的原住民,方國的首領也是當地人,與商王沒有血緣關系。
因為各種原因,被打爆了,主動投降了,不想惹事的,方國陸續臣服商朝。方國有朝覲、會盟、隨同商王出征的義務。
商朝在東南西北四方,派駐有“四方之史”,就是地方總督,負責監督地方行政。商王也會不定期的到各地巡視,召集方國首領,舉行祭祀活動,討論討論國家大事。
殷商中央政府與方國實際上組成了個類似國聯的運營模式,至多是邦聯制國家,商王是亙久不變的輪值主席。
商朝的王畿和遠方之劃分,以及方國制度,其實就是后來西周諸侯制的雛形。在拿來主義的基礎上,根據周人自己重視血緣、看重出身的習慣,進行了適度改進,就形成了宗法分封制。
宗法制,就是在血緣基礎上,一家人分出老大老二老三,誰大誰小清清楚楚;分封制,就是把自家親戚安排到地方上當統治者。
宗法分封制的出現,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組織背景。
中國在遠古時代向早期國家邁進時,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得以完整的保留,無論是虞、夏,還是殷商,都是在氏族為核心的部落聯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血緣色彩十分鮮明。
到了周人興起,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周朝實際上就是建立在姬姓、姜姓兩大家族之上的。
血緣氏族在周人從“由家族到部落、由部落到國家”的道路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國混在一起,血親是周朝賴以存在的基礎。
可以說,宗法分封制,在周人興起之前就有所萌芽,但作為一種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現,則是西周建國以后的事情。
周朝準備開始分封建國了,總共分三步:
(一)懾服他部,責令服從,一也。
(二)替其酋長,改樹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舊,二也。
(三)開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舊移植焉,三也。
翻譯過來,就是先把原來的方國打敗,然后讓我的親族去當首領,最后一大家子移民過去,徹底把這塊地盤寫到我家產權證上。
如何把周代的統治比喻成一塊飯局的話,那么只有姬姓的自家人和姜姓的姻親才有機會吃肉,剩余少數幾個外姓功臣、故友、舊僚能喝點稀飯,其余人連桌可能都上不去。
從這可以看出,西周諸侯與殷商方國的顯著不同:
(一)商代方國的統治者是商王族以外的部族首領,一般情況下,跟商王八竿子打不著,也不會稱兄道弟;西周新興封國的統治者主要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親等,與王室有著密切的聯系,不是近親就是遠親。
(二)商代方國百姓血統單一,一個地方的居民大多是同一個部族;西周新興封國則人口結構復雜,周人為了促進融合,加強統治,有意識地拆散打亂族群,各個國家都是由周人、土著居民、殷商遺民以及其它地方遷徙而來的部族混合而成。
(二)商代的方國居于邊地,幾百年基本沒有搬過家;西周主要的新興封國則鳩占鵲巢,把戰略要地都給占據了,原來的舊方國不少都換了地方,重新建國,并且普遍接受了周天子的重新冊封,才算是名正言順。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按照血統遠近,區別親疏,主要采取嫡長子繼承制度。
《左傳》說:
“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同時也是全國政治上的共主。
1.天子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當諸侯。
2.諸侯在各自國內又是大宗,其君位也是由嫡長子繼承,其余兒子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卿大夫。
3.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繼承,其余兒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
從天子、諸侯到卿大夫,上級和下級之間,“大宗”、“小宗”之間,逐層建立起森嚴的等級關系。
這套宗法制,配合“同姓不婚”的禮法約束,把天下都納入了一張宗親網,天子稱姬姓諸侯為伯父、叔父,稱異姓諸侯為舅父,諸侯與諸侯,甚至卿大夫之間,婚姻關系交織,構成龐大的血緣關系網。
周代“封邦建國”,“分封親戚、以藩屏周”,姬姓貴族、姜姓姻親、先代帝王后裔,紛紛攜帶家眷、親戚、下屬和周王室撥給的軍隊,前往東方建立統治,形成一個個諸侯國。
荀子說,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國,姬姓之國共有五十三個。
有老一輩的歷史學家曾說,很多周人跑到東方,搖身一變成了諸侯,就是因為姓了姬。可見,血緣關系在周代,是如此重要的一個標尺。
政治上的等級秩序與血緣上的宗法秩序合二為一,組成了西周政治結構特有的格局。
隨著諸侯陸續到任,西周王朝的國家雛形初步形成了。
(未完待續)
策劃│撰文:任微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