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商朝都城朝歌城郊的牧野(今河南淇縣附近)兩支軍隊正對峙著:一方是如山如林一般的十七萬殷商大軍;一方是規(guī)模小得多的周軍(戎車三百五十乘、士卒二萬六千二百五十人)。可這場戰(zhàn)爭的結果卻是規(guī)模小得多的周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毫無疑問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承上啟下的重大歷史事件,可武王伐紂的經過卻出奇地順利。究竟順利到什么程度呢?
武王伐紂從一月癸出兵到二月甲子牧野(河南衛(wèi)輝)決戰(zhàn)前后只花了32天時間。周武王的伐紂大軍沿途甚至沒遭到商朝守軍的任何阻擊就直接殺到了牧野。紂王是在什么時間才得知周軍來犯的消息呢?《呂氏春秋》對此有明確記載:“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王見之。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將之殷也”。這段敘述中的鮪水在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三十里。
這也就是說直到西周大軍已渡過黃河后紂王才得知周軍進犯的消息,然后才緊急派出膠鬲前去與周人交涉?!稘h書》中則記載著:“孟津去周九百里”(漢代九百里約為今天的700多華里)。這也就是說周武王的伐紂大軍在已攻入商朝腹地700里的情況下紂王才收到消息。周武王從二十一日在盟津渡河到二十六日布陣牧野只隔了5天時間。在沒有機械化裝備的商朝末年紂王是絕不可能在這短短的5天內做好戰(zhàn)爭準備的。
達成了戰(zhàn)役的突然性是周武王贏得伐紂戰(zhàn)爭勝利的關鍵原因。問題是紂王方面的反應為何如此遲緩呢?周軍在深入商朝腹地700里的情況下竟未遇到任何抵抗,甚至商紂王竟根本就不知道周軍已進入商朝的領土。這種事如果發(fā)生在今天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天方夜譚。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技術條件下導航系統(tǒng)可以做到精準定位。別說是敵人都已深入國境700里了,就算是剛進入7里都不可能不被發(fā)現(xiàn)。
當然在沒精準導航技術的商朝要知道敵人的動向只能通過前方軍隊的匯報,不過敵人都已深入國境700里了才被商朝軍隊發(fā)現(xiàn)的確令人匪夷所思。難道說在這700里土地上連商朝的一個駐軍士兵都不存在嗎?為什么沒人把周軍的動向及時向紂王匯報呢?近來考古工作者在洛陽、鄭州等豫西地區(qū)對殷商文化進行考古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擁有豐富的二里崗文化遺存的豫西地區(qū)卻唯獨缺少殷墟三、四期遺存。
二里崗文化是商朝早期的文化遺存,殷墟三、四期則是商朝晚期的文化遺存。商朝早期豫西地區(qū)出現(xiàn)的二里崗文化證明當時這里出現(xiàn)了商朝人活動的痕跡。當時商朝在這一帶有筑城、有駐軍。然而到了商朝晚期豫西地區(qū)的人類活動痕跡卻離奇消失了。這說明原本屬于商朝統(tǒng)治腹地的洛陽一帶在這時出現(xiàn)了“真空”。豫西地區(qū)既沒發(fā)現(xiàn)商朝晚期的文化遺存,也沒發(fā)現(xiàn)有其他諸侯方國的文化遺存。
這意味著從商朝統(tǒng)治中心往西700里的土地上很可能還真就沒駐軍,甚至當?shù)乜赡芏紱]商朝人生活居住。在沒現(xiàn)代化的導航通信技術的時代要神不知鬼不覺地通過這樣一片無人居住的真空地帶并不是什么難事。至于這一真空地帶是如何形成的從目前的考古證據(jù)中無法得到解釋。不過因為戰(zhàn)爭導致這一真空地帶的形成這種可能性并不大,否則無法解釋商朝勢力從此地撤出后其它勢力為何沒趁虛而入。
既然這一真空地帶的形成不是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那么很有可能因為遭遇了瘟疫、干旱等自然災害導致商朝無法在此駐軍設鎮(zhèn)。周武王的伐紂大軍從容不迫通過了700里的不設防區(qū)域。直到周軍一路進發(fā)到洛陽正北的盟津準備渡河時才被商朝的前哨部隊發(fā)現(xiàn)。商朝的前哨部隊在發(fā)現(xiàn)周軍的動向后及時向紂王進行了匯報。這時商朝的主力部隊正在東方與夷人作戰(zhàn)。當周軍已兵臨城下時是絕對來不及把部隊從東部戰(zhàn)場調回來的。
在這種形勢下紂王只好派膠鬲前去與周軍交涉。可這種兵臨城下的局面其實實在沒什么可交涉的。紂王其實也心知肚明膠鬲根本不可能阻止周軍的繼續(xù)挺進,因此他在派出膠鬲去行緩兵之計的同時又緊急征發(fā)奴隸組成了一支十七萬人的大軍。盡管殷商大軍在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了周軍,可這些臨時征發(fā)來的奴隸有多少戰(zhàn)斗力就不得而知了。更何況這些平時備受欺壓的奴隸對商朝統(tǒng)治階層也根本不會有什么忠誠度可言。
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商朝大軍內部奴隸出身的士兵與貴族出身的指揮官之間離心離德。反觀周武王這邊不僅自己內部空前團結,而且還得到了八百諸侯的鼎力相助。周武王這邊不僅在正面戰(zhàn)場上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同時還在商朝內部構建起了一張巨大的情報網絡。周武王的大軍深入商朝腹地700里后紂王才得知此事,而周武王這邊卻對商朝都城正在發(fā)生的一切都心知肚明。
周武王在向商朝都城進發(fā)的過程中不斷收到潛伏在商朝的探子反饋回來的情報。這些情報顯示:紂王殺害王叔比干、囚禁兄長箕子以后商王室內部的權力斗爭已愈演愈烈;商朝的主力部隊正在東方與夷人作戰(zhàn);臨時招募來的奴隸大軍與指揮官離心離德......正是這些信息促使周武王下定決心與商朝展開最后的決戰(zhàn)。周人的這套情報系統(tǒng)究竟厲害到什么程度呢?就連紂王派來與周人協(xié)商交涉的膠鬲都是暗通周人的內應。
紂王派膠鬲與周人協(xié)商交涉本是想延緩一下周軍的攻勢,從而為自己招募軍隊盡可能爭取時間??赡z鬲不僅沒真心與周人協(xié)商交涉,反而把商朝的一些情報透露給了周人。周武王的部隊在得到膠鬲的引導后行動更加順利了。膠鬲是中國古代一個相當著名的鹽商。如今在揚州的“鹽宗”廟里仍供奉著膠鬲的雕像。自古以來鹽商都是富甲天下,而膠鬲作為鹽商的祖師爺更是富可敵國。
當初商紂王為了討伐東夷導致國庫日漸空虛。這時財大氣粗的膠鬲為商紂王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商紂王因此將膠鬲視為自己的親信:封了膠鬲一個少師的頭銜,然而商紂王所不知道的是膠鬲從一開始就是周文王安插在自己身邊的臥底。周文王死后膠鬲又繼續(xù)為周武王充當臥底。周武王為什么能對商朝都城發(fā)生的事了如指掌?為什么能準確把握進攻時間準確把兵馬派往牧野。
這一切顯然都離不開有人提供情報支持。正如上文提到的周武王在商朝內部構建了一張巨大的情報網。膠鬲恰恰就是周人安插在商朝都城的一個重要內應。周軍在內應的協(xié)助下很快就順利抵達了牧野。周武王向自己的部下和支持自己的諸侯發(fā)表了誓師演講,從而激發(fā)調動起了士兵們的高昂斗志。周軍面對規(guī)模比自己龐大得多的殷商軍隊卻毫無懼意。在二萬六千二百五十人的周軍中有一支三千人左右的精銳。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下了這支精銳之師的名字——虎賁。所謂虎賁指的就是像虎豹一樣兇猛的勇士。奔馳中的猛虎是力量和速度最完美的結合體,是大自然中最強悍的殺戮機器。被用“虎賁”一詞形容的一支軍隊可以想見是何等勇猛。如猛虎般咆哮著直沖敵陣的虎賁軍在《詩經》中留下了“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zhí)丑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王旅啴啴,如飛如翰。如江如漢,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綿綿翼翼”的記載。
牧野之戰(zhàn)中周武王先派姜尚率領一百人去試探商軍陣形的薄弱之處。這就如同一只啄木鳥輕啄樹皮來探查一棵大樹哪里有蛀蟲的孔洞,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猛虎的致命一擊——“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這一擊一舉擊潰了十七萬殷商大軍,從而奠定了周王朝三十代、三十七王、七百九十一年的基業(yè)。如此的戰(zhàn)功偉績使“虎賁”一詞從此成為中國歷朝歷代對精銳之師的代稱。
牧野之戰(zhàn)后商朝的都城朝歌已完全暴露在周軍的包圍中。這時的紂王還想最后放手一搏:手中已再無軍隊的紂王再次緊急征發(fā)奴隸組成軍隊。據(jù)說這次他一口氣召集了七十萬大軍??蓱騽⌒缘氖沁@七十萬大軍根本沒對周軍有任何抵抗行為,反而倒戈一擊引導周軍向王宮發(fā)起了進攻。盡管備受欺壓的奴隸反叛主人這種事并不值得奇怪,可七十萬奴隸同時倒戈卻是一非常困難的。
在那個時期奴隸屬于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幾乎沒自己的獨立思想。盡管他們每個人對奴隸制存在一定的怨恨情緒,可要讓他們全部聯(lián)合起來統(tǒng)一倒戈必然需要一個領頭人。真相很可能是充當周人內應的膠鬲等人運作了七十萬奴隸集體倒戈這件事。至此紂王已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最后希望。無可奈何的紂王只好退入城中登上鹿臺自焚而死。周朝歷時近八百年的基業(yè)就此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