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致于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評價他?捧殺還是棒殺?
變態屠夫
冉閔,一個已經被罵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人物.他死后被滅他的胡人建立的胡朝史學家狠狠的痛罵了一翻,三百年后,晉書以五胡十六國到北朝時的史學家寫的史料,作了晉書,自然對這個屠夫評價不高.
五胡亂華時期,先后有十多個民族遷出中原和關中,其中的七個民族建立了二十多個政權.當時中國北方大亂,胡人有五六百萬左右,漢人六七百萬.
本來漢人與當時的入胡族人數相當,大家彼此學習.各胡向往中國文化,漢人也向胡人學習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
可是后來漢人里出了一個屠夫-----冉閔!反對民族溶合,要求各胡“各還本土“(這個變態想把已經在中原地區安家的胡人趕走,叫人家離開,返回各自的“老窩“去).
冉閔出身于當時名震天下的乞活義軍,可能因為他父輩親友盡死于五胡入侵的緣胡.其人舉世無親,極端仇視胡人.此人后來最喜歡干的就是對胡人搞屠殺.
這個屠夫倒很能打仗,晉史稱他:身長八尺,善謀策,驍猛多力,攻戰無前。他每戰沖鋒在最前面,砍殺胡軍猛將悍兵三四百人不等.(雖然這個屠胡作戰很勇猛,后來在中原建立了冉魏帝國,但最后被南下的二十萬鮮鐵騎滅了.)
乞活軍當時已歸順后趙,冉閔參與了石虎攻打鮮卑和西羌及平服兇奴余部的戰爭,建立了軍功.在石虎后期,利用手中軍權,將后趙帝國的糧食散發給漢族饑民,收買人心.石虎死后,靠四十萬漢人尸肯修建起來的后趙皇宮發生不明原因的火災(襄國宮殿倒時明確史料為冉閔所煉燒死),大火燒了一個多月.冉閔借此機會,放出石虎從全國各地的搶掠十萬漢族婦女,很多人已經無家可歸了,冉將之許自已的部下與高力漢族衛士,收賣人心.
冉閔滅掉了不可一世的后趙(羯族所建立)后,利用當時漢人對胡人的刻骨仇恨,一次次煽動胡漢紛爭,弄的天下大亂,數百萬胡人在他發起的戰爭中死于非命,漢人死者亦不計其數.他發布了臭名昭著的<殺胡令>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漢族主義暴發的<討胡檄文>(不過具體內容沒有保留下來,因為取代他的是新建立的胡朝,自然不會保留他歷數胡人罪狀的文章),冉閔當時致書北主各地,號如漢人起來屠殺胡人.
公元349年五月,冉閔扶立傀儡石遵,使其“殺世自立”。石沖聞之,帥戍守幽州的兵士合兵十余萬胡軍南下,被冉閔等殲滅于平棘,冉閔俘殺了石沖,為消滅胡人的有生力量,冉閔坑殺被俘降軍三萬余人;冉閔要求石遵“正式”讓位予他(類似于漢魏晉之間的憚讓),石遵當然不原將祖宗的基業讓出;
公元349年十一月,冉閔殺石遵,胡族勢力激烈反抗,冉閔盡殺胡人十余萬,中原大亂。(《晉書》志第三)。同一時間,冉閔改后趙國號為衛,易姓李,立傀儡皇帝石鑒,以圖挾天子令諸候(后趙全國當時到處都是手控重兵的胡將,可惜此舉并不見效)。關中的趙樂平王石苞自關中率大軍東討冉閔,后被冉閔殺;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夜受石鑒書誅閔,亦被殺;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參與誅殺冉閔,也被冉閔所殺;姚弋仲、蒲洪等連兵,移檄中外,號召天下胡人殺掉冉閔.....
冉閔看到各地的胡將都不聽命于他,與之為敵,石鑒背后計劃除去他(石鑒被閔殺時在位一百零三日)。冉閔攻斬了石鑒叫來殺的的孫伏都三千羯士等人,縱兵屠殺,自鳳陽至琨華,橫尸相枕,流血成渠。冉閔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和“近日孫、劉構逆,支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已后,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結果方圓百里的漢人都跑了過來,胡人全部離去。冉閔看到胡人終究不聽命于已,親自帶兵在鄴城周圍屠殺胡羯二十幾萬人。
冉閔還下達<殺胡令>外,致書各地號召北方漢人起來屠殺胡人。于是,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遷入中原的五胡六夷死者不計其數,很多漢人也被誤殺,特別是山西南部的血腥報得中,很多長的像姜氐的漢人也被當作胡人殺死.
冉閔立國三年,沒有一個月不與眾胡聯軍大戰,死者不計其數.有史可查的冉閔殺人記錄有:冉閔攻打胡酋張賀度,斬二萬八千首級;斬兇奴劉顯帶的胡羯軍三萬余級等。
冉閔以武力方式變態的要求各胡退出中原,各還本土,路上相互殺掠,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止二三,造成數百萬人死于途中.
民族英雄
西晉滅亡后的317年北方漢族人口總數不到1000萬。
以下是各族當時的分布情況:
陜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只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只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丁零人十五萬,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至于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一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占五分之二;
寧夏、內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河西走廊-敦煌-新韁天山以南一帶多是中原流亡的漢族和當地漢族,人數二百萬,在以后的漢人的大反擊中大量回遷中原。
冉閔起義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樹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兇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后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閔閔正規軍殺絕。兩次屠羯達三十二萬之眾,羯族從此從中國歷史上消失。
冉閔是五胡亂華時中原地區漢人起義首領之一,后被推為國主。當時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殘害漢民,先有驅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后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又有奪漢女五萬入后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漢兒冉閔立誓掃中原,恢復中華河山,一朝得機起兵,旦夕間盡滅羯胡。后又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則將其統統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北方各地漢人群起響應,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而遭到群胡連番圍攻:
(1)其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兇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兇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余萬;
(4)四戰先敗后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余萬;
(6)六戰于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7)七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經過數場戰爭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種族仇殺中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 這個時后東晉王朝卻打著正統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閔與眾胡大戰時“接收”山東河南二省,又圖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閔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將的擁護下作出了稱帝的主張。冉閔舉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農,一位深受漢人義軍----乞活軍愛戴的將領。然而冉閔在稱帝后卻因有人告其謀反殺了他。而使的幾萬乞活軍分離出了冉閔的軍隊。關中有漢人武裝不下五萬人筑壘自守,對抗胡人,等待冉閔大軍到來。遼東也有約十萬漢人武裝響應。冉閔都沒能任用合適的人去加以聯絡。卻在這時稱帝,不僅沒得到東晉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東晉王朝與鮮卑人對他來了個南北夾擊。
冉閔建立的國家史稱冉魏,冉魏后期,漢族流民從各地擁入鄴城及其附近,加上長年征戰.農業生產欠收,城中糧食供應不足。冉閔將城中糧草分發給白姓后,帶領一萬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糧。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現屯兵邊界的鮮卑人得到這一消息,急調二十萬鮮卑騎兵南下,想座收漁人之利的消滅因剛掃清中原而元氣未復的冉魏政權。冉閔對鮮卑兵的行動卻渾然不知,后被鮮卑人的十四萬先頭騎兵部隊在常山包圍冉軍,卻給個個奮勇的冉軍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將冉閔打得十戰十敗!!要不是最后想出了拐子馬鐵浮圖的陰險鬼計。
與鮮卑人的廉臺決戰中,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于十余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余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鮮卑王慕容俊斬于遏陘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懼之,祭祀冉閔,追謚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即大雪過膝(晉史有載,絕非道聽途說,活著可怕,死也也可怕,呵呵!)
冉閔戰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鮮卑占據。但冉英雄收復的河南,山東二地民眾向南歸復南朝漢人.這使的當時北伐每每失敗的南朝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就光復了河南,山東二地.這是祖遜北伐后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這一地區.比祖遜收復的還多!(可惜東晉沒有保有多久,就被鮮卑人奪去,鮮卑軍隊一直打到長江邊,因為無船過江,東晉才又茍安了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哪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并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當冉閔放羯人石虎強搶的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卻沒有走。因為已經無家可歸了,冉魏滅亡時,惡運又一次降臨她們的頭上。
另一方面冉閔愛民如子,從異族豪強和統治者哪解放二十多萬漢人婦女,并幫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當冉閔放羯人石虎強搶的六七萬漢族少女回家時,她們中的大多數卻沒有走。因為已經無家可歸了,冉魏滅亡時,惡運又一次降臨她們的頭上。在冉閔被擒殺,鮮卑南下她們盡給殘忍的充作了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