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董 卿
8月29日至9月4日,本報記者跟隨中國青年媒體工作者代表團訪問日本,作為“城市與農村”分團的一員,親身感受了日本農村的風土人情,其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無處不在”、“與農共存”的日本農協組織。
“農協”,全稱為日本農業協同組織,創建于 l947年,是目前日本影響最大、組織基礎最廣泛的農民互助合作組織。農協會員有正式會員和準會員之分。按照日本《農業協同組合法》規定,凡耕種 0.1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年間從事農業生產 90 天以上的農民,都可以自愿向農協入股,成為所在地區農協的正式會員。準會員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只靠農協做生意,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事業團體單位。
9月2日上午,我們到達了日本大分縣日田市大山町的“大山農協”。在農協的地下酒窖里,會長矢羽田正豪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大山町身處山區,40 年前曾是日本最貧窮的町,戶均耕種面積只有0.4公頃。通過農協組織的建立,目前我們的總產值達到了 55.7 億日元。”會長拿著一份收入增長表自豪地對我們說。
大山町目前有 3386 人,1011戶,其中農協正式會員有 639 人,準會員有233 人。“不同于中國的農民合作社,日本的農協是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金融、保險等于一體的綜合機構,農民生產的80%的農副產品是由農協幫助販賣的,農民90% 的生產資料是由農協提供的,產生的手續費是農協自身運轉的主要經濟來源。”矢羽田會長說。記者了解到,日本農協分為基層(市町村)、地方(都道府縣)和中央(全國)三級組織。農協的工作內容包括:提供農業生產的信息、農業生產資料和技術指導,統一銷售農產品,提供農村金融服務,從事農村醫療保險、文教和各項社會福利事業。
“農民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過程,農協都可以提供服務。”矢羽田會長說,“比如說農協中有一項貸款名叫‘娶媳婦’,農民可以貸款辦酒席、備彩禮,還款年限長達10年,而且沒有利息。還有一種貸款叫‘體驗學習’,為了讓農民見世面,農協經常組織出國旅游,這部分錢也可以貸款。”記者了解到,農協提供的各項貸款都不需要擔保,完全依賴于農協和農民的互相信賴。
見記者們有些不信,他又拿出一幅今年的“農協事業內容表”,其中最高的一個柱狀圖顯示,農協今年上半年為會員投保金額高達432億日元。“如果遭遇自然災害,農民的損失將由農協全部賠償,目前日本農協受理的保險額僅次于日本最大的日本生命保險公司位居第二。”他還介紹,日本農協有100多家醫院,有完整的教育體系,國家設農協中央學院,各地有 40 多所農協大學及各種研修中心,還有自己的報紙和刊物。
一路走來,記者確實感到日本農協的無處不在。8月31日,在東京附近的千葉縣,記者參觀了當地的千葉綠色農協建造的“海上稻米中心”。 農民把收來的稻谷送到這里,中心負責統一干燥、脫殼、打包、貼標簽,然后銷往全國各地,收入會自動計入會員賬戶。在旭市,農協建立的鮮綠營農中心可以按大小、重量、成色等對黃瓜、西紅柿進行自動分類,選果、包裝、運輸一氣呵成,完全實現了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
日本農協發展至今,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為成功的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和國家對農協的法律保障、政府對農業的大力支持分不開。千葉綠色農協專務理事實川和彥告訴記者:“日本政府對農業提供了巨額財政信貸支持,農協比其他法人納稅率低 10% 。農協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有計劃地規模出售農產品,保證農民在高價位賣出農產品。”“農協的目標是讓農民享有和工薪族一樣的待遇。”矢羽田自己理解的“農協”是要和農民“一心同體”,減輕農活勞動強度,擴大月薪型農戶。“日本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如果不實現勞動條件的改善,將會加速年輕人與農業的脫離。”矢羽田說他們下一步的目標是實行每周休假3天制度,以擴大農業的吸引力。
“今天中午我們請大家享受家庭的味道。”采訪結束后,矢羽田會長神秘地說,原來午飯安排在農協直屬的“ 木之花”農家料理,這也是農協在各地建立的直銷店中的一種,矢羽田開玩笑地說:“材料都是當地產的,做飯的全是村里的婦女,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成本,滋味當然就格外好啦。”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