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有幸聽了幾節語文課和專家優質課,他們都是全國名師,盡管他們選取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教法不一,但都為我們講述了同一個問題--語文課怎么教,并為我們指明了語文教學的方向。能聆聽這么多有思想的骨干教師對語文教學的獨特理解,實屬難得,這不禁讓我也想靜下心來好好整理和反思有關小學語文教學的種種。
老師的引領與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就想:假如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遇到這樣一位在語文教學方面這么有特色的老師,那該多好啊!可能自己現在就不會怕去教語文。而這次閱讀導讀課,我有幸聆聽,心里欣喜若狂,帶著取經的想法認真地聽,仔細地記,回來之后,幫助我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學以致用了。 在做課老師的課堂中,我也學到了長文短教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看來課堂中師生有良性的互動,那么學生的學習欲望就越強烈了。
學生的積累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聽了專家的講座,我萌生了一種想法,加強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是提高其語文能力的關鍵,而要使我們的課堂提高效率,就要在課堂上使用富有童趣的語言 對學生要進行熱情的關懷和激勵,當然,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加強課外閱讀,多積累優美詞句,多借鑒文章結構。
通過閱讀教學,要徹底地解放學生的思路,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熟悉的話題,引發興趣后展開討論,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來談,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李老師在課堂教學讓我受益匪淺,有了口頭表達的基礎,進行動筆訓練就順理成章。同時,找準時機,讓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內心的一種需要,使學生的作文充滿真情實感,充滿新意,應該讓所有的學生記住:“我創造,所以我生存。”
課,只是一個載體,通過課堂,老師引領學生如何觀察人,體驗事,感受生活。在課堂上,老師肩負著引領學生感受生活的重任。閱讀能力的高下,主要取決于作者感受生活能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到底,我們的訓練,還是為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表達生活服務的。
總之,此次學習受益良多,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