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研修時,記得有一個作業(yè):“幼兒教師到底該不該放手讓孩子玩?”我想說我也曾經(jīng)有過那樣的困惑,也可以說這種困惑一直伴隨著我,直到今天,相信這也是很多幼兒教師的困惑吧!困惑歸困惑,我覺得我們還是應“放手”讓孩子玩,原因有二:其一,玩是孩子的天性,違背了這種天性,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不利;其二,從一定意義上說玩是保障安全的一種途徑,通過玩耍孩子的動作、認知等方面得到了發(fā)展,那么玩時危險性自然就會降低。再就是在玩中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會進一步增強,這樣孩子就會知道避開危險。當然,“放手”讓孩子玩確實存在很多危險,所以怎樣讓孩子玩得安全、玩得有質(zhì)量就成了我們教師要思索的問題。下面結合今天的所學,聯(lián)系平常的工作來說說如何確保孩子戶外活動的安全。
一、活動前教師應提前辨別出危險源,在活動之前對孩子提出要求,消滅安全隱患。比如:孩子們要踩“高蹺”了,我就會提前將場地上的小石子等清理掉,以免孩子們摔倒。同時,我還會考慮到活動中孩子們較多,如果讓他們集中在一起玩會發(fā)生碰撞,所以活動時我會讓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場地。再就是考慮到孩子們有可能將“高蹺”作為“武器”來玩,所以活動前我也會提出相關要求。
二、活動時教師要掌控好孩子,確保每個孩子都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nèi)。不管是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還是幼兒的自主活動,教師都應該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以免發(fā)生意外,特別是孩子的自主活動,一些情況很難提前預料到,所以教師的眼睛一定要跟上孩子。比如有一次,班里幾個孩子本來是在我們的場地上玩耍的,但不一會他們就玩到了大一班活動的場地上,大一班的小朋友在玩“切西瓜”的游戲,追追逐逐,而我班的孩子也沒有察覺到危險性,仍然玩得不亦樂乎。看到這一切后,我立即將孩子帶到了“安全地帶”,避免了意外的發(fā)生。
三、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日常生活中我采用多種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比如師幼談話、講故事等,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孩子們知道了什么東西是危險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因此也就減少了戶外活動的危險性。
冰心說過:“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的確應如此,如果我們把孩子束縛住,限制了孩子的玩,那他們怎樣自然成長呢?愿孩子們能在我們的呵護下,玩出一個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