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過程,是在師生之間進行信息傳輸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組織學生的智力活動,完成接受和儲存信息的任務,而且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因素,使學生態度積極、心情愉悅、思維活躍,這樣就可以高效率地進行課堂教學。 可是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教師與學生之間出現情緒對立的現象。導致師生情感態度對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有學生犯了錯誤時, 老師不問青紅皂白,一味求全責備,嚴肅處理,甚至出現“一人生病,全班吃藥” “一人犯錯,全班受罰”的現象。試想一下當大多數沒有犯錯的學生無端地受到老師批評的時候,他們難道不會對老師產生怨恨不滿的心理嗎?有的則是因為老師喜怒無常,帶著情緒進課堂,老師心情不好的時候,把學生當成出氣筒,稍微看學生不順眼就亂批、亂罰學生,從而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不滿情緒。有的教師對對待學生沒有做到一視同仁,處理問題不公正。成績好的孩子犯了錯,老師輕描淡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而成績差的孩子有了缺點,老師卻大肆批評,導致這些學生心理失衡,從而對老師產生對立的情緒。 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導之以行是消除師生對立情緒的重要舉措,教師熱愛、尊重、信任學生,對學生真摯的愛,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都會從心理上激勵學生產生參與學習的情感,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