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風
不良的班風,會使一個班集體的各方面都落后,從教幾年來,先后接手幾個班風不良的班級,針對這種情況,不能怨天尤人,使它繼續“亂”下去,而是要想方設法扭轉不良的班風。班風是一個班級特屬的風貌,是班內學生的一種習慣性的行為作風。作為班主任要想建設和管理好班集體,就必須育一個良好的班風。怎樣才能抓好良好班風的形成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必須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影響班風的重要因素。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要建立和協的師生關系。作為班主任應注意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須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要信任、關心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抱有很大的希望。其次要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友愛之情,創設友好的情境,指導學生交往,例如在班集體中有的學生忠厚老實,通事不斤斤計較;有的學生待人熱情,樂于助人等等。所以為了讓學生之間能友好團結,班主任就要創設交往的情境,讓學生在相互的交往中加深理解,提供相互幫助的機會,還要注意班級中少數"怪脾氣"的學生,加強對他們的心理訓練,使他們的性格逐步受到其他同學的歡迎。
二、必須形成良好的輿論和規范
輿論和規范是良好班風形成的兩大有力保證。輿論是群體中占優勢的意見與評論,是群體間相互作用的行為準則。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輿論和規范呢?
第一,必須建立健康的班集體的輿論。首先應該提高集體學生的思想知識水平,結合社會風尚、學生思想實際情況,把握好輿論的導向。例如有的班級,學生羞于當眾為老師擦黑板,怕因此而被同學們譏笑為"假積極";把主動跟老師打招乎貶為"拍馬奉迎";對于經濟條件不好的同學或不大手大腳花錢的同學視為"小氣鬼"等等,這些都反映了集體輿論的偏頗與判斷標準的錯誤。長此下去就會滋長一種不尊敬師長、不關心集體、不合理節約的惡習。因此,班主任就要非常敏感地把握好班級的輿論,對學生的某些行為及班級發生的某些事進行及時的、公開的、有原則的評價,發展其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審美的能力。其次要培養學生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良好風氣,一團和氣的集體是不能成為發展良好個性的教育力量的,沒有批評和目我批評,也就設有集體輿論對個體的約束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晨會課指導學生召開"民主生活會",讓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以達到"治病救人"的作用。還可以建立班級輿論陣地,以培養健康的集體輿論,比如出墻報、將班級優秀稿件投到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等等。
第二,建立合理的班集體規范。即在制定規章制度時必須科學合理、具體可行。比如有的班級規定學生不按時完成成作業就罰款或罰寫多少遍,這種制度就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缺乏教育的作用。執行紀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
在平時的工作中班主任做到:
一、細心了解學生的情況。
接管一個班風較差的班級,班主任首先要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一個班的學生,既具有共同的年齡特征,又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只有知人,才能育人”。應抓緊時機,通過直接和間接的途徑,對全班學生工作深入細致的考察。
二、致抓好“第一次”活動,巧辦法變“搗蛋鬼”為好同學。
班風較差的班級,往往會有不少“搗蛋鬼”,這些學生多次違紀,多次受老師批評,對老師的批評早已產生戒備,這時,你再去批評他,除空耗精力外,是不會收到什么效果的。弄不好,還有可能導致雙方矛盾激化。在這種情況下,應采用些巧方法。
三、抓住關鍵,對癥下藥。
治理一個班風差的班級,只有找到它變亂的癥結所在,才能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盡快取得實效,問題的癥結找到后,以改善師生的關系,重建師生間互相信任為宗旨,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事事從正面教育入手,悉心關懷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及時了解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盡快團結在老師周圍。
四、精心構建班級管理機構,實行民主管理班集體。
好的班干部對良好班風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干部是集體的核心,要形成一個好的集體,須要有一批負責的班干部,要把在同學中有一定威信的學生當班干部,老師要不斷幫助、關心、培養他們,在同學中為他們樹立威信。要想有良好的班風,還應激發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種榮譽感來自于“民主”,讓學生切實感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讓學生各抒己見,出謀劃策,他們真的會出一些你想不到的“金點子”。在活動中會取得好成績,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會增強許多。
總之,班風的好壞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只要我們掌握科學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措施,一定能夠創建一個奮發向上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