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丑小鴨
一、教材簡說
這是根據(jù)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寫的一篇童話。文中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huán)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雞啄,養(yǎng)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可憐的丑小鴨,只能離家出走,但仍然擺脫不了小鳥譏笑、獵狗追趕的厄運。盡管遭遇如此凄涼,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向往。誰能想到,原來他不是丑小鴨,竟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呢?
捧讀本文的時候,我們會浮想聯(lián)翩,學生們充盈著童真童趣的心理更會產(chǎn)生許多令人驚異的感想。因此,建議不要多講,要多和孩子們一起投入地朗讀。當他們讀得聲情并茂的時候,當他們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美好心靈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自然會感悟到文章的真諦,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不同的人對本文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們要鼓勵多元感悟。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本課生字較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已學的漢字知識,識記字形,聯(lián)系詞句理解字義的能力。在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時,可采用老師或?qū)W生背對生字互相猜字的游戲,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如,一學生指著黑板上的任意一個生字,老師猜:“是‘烘’嗎?”學生齊答:“不是‘烘’。”老師繼續(xù)猜,學生繼續(xù)答,直到猜中“烘”字,學生答:“是‘烘’字,暖烘烘的‘烘’。”
2.寫字指導。
本課要求寫的字較多,建議教學時,先請學生說說哪些字不容易寫好,哪個字容易寫錯,針對學生指出的問題,有重點地加以指導。就書寫的正確與美觀方面,下列情況應特別注意:“厭”,廠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寫一點;“蛋”“翅”二字的長捺要寫得舒展;“鴨、鵝”二字中的“鳥”應稍微寫大一些,“甲、我”應該寫小一點;“殼”字的禿寶蓋宜寬,上邊“士”字的兩橫都要短小。此外,很多字出現(xiàn)了“豎撇”,如,“灰”字中“火”字的撇、“厭”字的兩撇、“欺”字右下的撇、“負”字下面一撇、“膀”字左邊一撇,都要先豎后撇。
(二)朗讀感悟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逐段朗讀,感知大意,初步感悟理解“譏笑”等詞語。
可借助插圖感知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大家叫他“丑小鴨”的原因以及丑小鴨在家里遭譏笑、受欺負的孤單處境。讀第四至六自然段,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丑小鴨離家出走后的種種不幸遭遇。讀第七自然段也可借助插圖感知丑小鴨變成漂亮的天鵝的情形。
3.在感情朗讀中研讀課文,自主領(lǐng)悟童話的教育意義。
課文有優(yōu)美的意境,包含豐富的教育意義,能引發(fā)孩子們許多聯(lián)想和想象。教師可抓住一兩個關(guān)鍵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研究、感悟。如:
(1)可引導學生在自由質(zhì)疑的基礎(chǔ)上形成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或由教師直接提出問題:丑小鴨離開家到底對不對?
(2)小組學習,研究問題。教師提出小組學習要求: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從課文中找出有關(guān)的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說一說對問題的認識與感受。
(3)小組派代表交流展示研讀的感受。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與感受要進行點評,并通過設(shè)疑啟發(fā)他們從多種角度個性化地感悟文意。
學生如果認為丑小鴨離開家是對的,教師就要引導他們把第二、三、七自然段中的有關(guān)詞句找出來,讀出丑小鴨在家時的孤單與痛苦,讀出他在離家一年后的春天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漂亮的天鵝后無比高興的心情。不管學生的感悟?qū)Σ粚Γ處煵灰S意否決,可以在表示一些認同時委婉設(shè)疑:“是啊,丑小鴨在家里受人欺負,實在是太孤單了,要是他不離開那個家,一定很痛苦,難以生活下去。可是他離開家后的生活好嗎?”當然,別忘了提醒學生注意不要盲目向丑小鴨學,小學生離家出走是絕對不行的。
學生如果認為丑小鴨離開家不對,則要引導他們從第四至六自然段中找到有關(guān)的詞句,把丑小鴨離家后比在家時更加悲慘的情形讀出來。教師可在點評中設(shè)疑:“是的,丑小鴨在外面的遭遇更加悲慘,他還差點丟掉了生命。其實,他不離開家也會慢慢變成一只白天鵝的。可惜,丑小鴨自己和周圍所有的人開始都不知道這一點。”
讓學生帶著驚奇、欣喜的語氣讀課文最后兩句,然后利用課后“泡泡”中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開展討論。
(4)討論結(jié)束后,可讓學生寫一兩句話送給丑小鴨,或者告誡曾欺負過他的人,或者送給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啟發(fā)學生自主感悟,怎么想就怎么寫,寫完后指名在班上讀一讀。教師適當點評,揭示童話的教育意義。
(三)積累運用
1.建議積累“暖烘烘、又大又丑、譏笑、鉆出、欺負、剩下、討厭、蘆葦、凍僵、幸虧、又驚奇又羨慕”等詞語。
2.課后“讀讀寫寫”中有兩組短語:一組是形容詞修飾名詞的偏正式短語,一組是陳述式短語。這些短語的表達特點符合兒童心理,好讀好記好理解。讓學生讀一讀,再仿照上面詞語的形式各寫兩個。
3.課后“我知道”可讓學生讀讀記記,并借此激發(fā)他們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也可讓他們說說自己還知道什么。
(四)實踐活動
利用語文活動課開展一次講童話故事比賽。
四、教學設(shè)計舉例
(一)揭示課題,教師激疑
同學們,大家都預習了課文,在你讀課文之前,讀了課題,你想到什么?讀完課文,你又想到什么?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同時給課文標上自然段。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相機正音,指導讀好長句子。
3.再讀課文,讀通句子,要求把每一句話讀正確,注意停頓,不讀破詞、讀破句。
4.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教師檢查讀準字音的情況。
(三)自讀自悟,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
1.看圖1,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丑小鴨這個名字的由來。
2.看圖2,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丑小鴨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3.看圖3,說說此時丑小鴨的樣子,思考丑小鴨這時候會想些什么。
(四)感情朗讀課文,感悟升華
1.讀“可憐的丑小鴨”的段落。
(1)第二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丑”。
(2)第三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孤獨”。
(3)第四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害怕”。
(4)第五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羨慕”。
2.讀“可喜的丑小鴨”的段落。
(1)讀第六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幸運”。
(2)讀第七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驚喜”。
(五)識字寫字
1.鞏固生字讀音。
2.交流認字方法。
3.指導書寫生字。
(六)擴展活動
排演課本劇,或者閱讀安徒生的其他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
五、資料袋
安徒生簡介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他生于奧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shù),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一邊做雜役,一邊學習唱歌。后來,他進了哥本哈根大學學習。30年代開始童話創(chuàng)作。他的第一部童話集是《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此后數(shù)年,每年圣誕節(jié)都出版一本這樣的童話集。其后又不斷發(fā)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病才逐漸擱筆。
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多體現(xiàn)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多體現(xiàn)在諷刺性的童話中。
安徒生的創(chuàng)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xiàn)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xiàn)了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xiàn)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diào)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2013-03-01]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