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過程包括諸多要素,其中的四個主要要素為教師、學生、教材、電教媒體。此四要素彼此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捕捉相關的教學內容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鼠標輕點,天下知識皆匯于眼前,內容豐富而詳實,使得教師“如虎添翼”,學生“如魚得水”,不僅能夠強調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教學的綜合性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以下就從這四要素入手,對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過程的整合信息技術,作以探討。
一、利用信息技術更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激勵者、促進者、指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的教只是學生求知的條件之一,而不是主動施教的知識灌輸者,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去適應學科教學,這是實現教學整合的主導。
教師在利用信息的技術上要求掌握多媒體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影片等集成處理,使信息變得更生動、更豐富多采,提高CAI能力,使教學取得更高效率。利用各種軟件的不同特點,制作適用于本學科的課件。常用的軟件有Powerpoint、Flash、各種網頁制作工具軟件等。進入網絡時代后,網上的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信息素質,網上資源具有動態、多樣等特點,教師作為教學整合的主導,應增強自身的創造性,盡快學習網檢索資源方法,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快速、靈活、有效地利用和組織網上教育資源,應用常用的課件制作工具,再根據自己的教學方案、教學過程,制作出適合教學需要的交互性很強的課件。
現代的教育思想和先進的教學理論是教師實現教學整合的靈魂。信息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提高教學思維能力的手段和教育方式。它更新了教師與學生在傳統教育中的角色,將教學過程從以課程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個人任務到協作工作,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主動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心理學上說,動態的變化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現實生活中可以發現許多小學都迷上“動畫片”,因此運用計算機課件聲形并茂、生動有趣的特點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面對小學生千變萬化、豐富多采的個性特征,CAI也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更“寬容”的學習方式和及時的、可操作性的學習指導,在時間、方法、情景、交互、自由度等方面都有更多的選擇;學生主體性發展通過具體的CAI過程進行,在具體交互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熏陶。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分層、分類培養學生個性發展也成為了可能。
三、課本所提供的知識表現在CAI課件的使用過程中
CAI的靈魂是課件,課件的靈魂是先進的教育思想。課件應突出動態和交互兩大特征。多媒體課件一方面應運用豐富的媒體來呈現和表達教材內容;另一方面還應設計與提供閱讀信息內容的檢索方式。
突破教學難點是運用課件的根本目的,因此,使用課件應以能突破教學難點為原則。只有在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地解決教學難點時,才考慮使用課件,以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使用CAI課件,在形式上,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
四、電教媒體是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的認知工具
硬件是外殼,軟件是基礎,應用是關鍵。校園網是當今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它通過與Internet的互聯實現校內及遠距離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校園網充分利用全球的教育資源為學校的進行教育服務。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可以有力地促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的改革,推動教學方法的更新,并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網絡教室,是一種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硬件平臺。它綜合了語音室、電化教室和計算機室的功能,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媒體和工具。
多媒體課件運用超媒體的非線性網狀結構信息組織方式,具有人機交互性強的特點,使長期以來信息傳遞的單向性,劃時代意義的轉變為實時交流的雙向性,強化素質教育和技能、潛能訓練。多媒體課件使教師的教學過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師從大量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將創造力獻給更具有挑戰性和個性化的師生交往與共同探索之中。
隨著網絡進入校園,遠程教育的實現,媒體的不斷豐富,技術的不斷更新,學校教學又將面臨新整合的開始。但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用現代化教育理論武裝頭腦,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質和計算機應用水平,適應信息時代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整合,我們的學科教學、素質教育將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