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編織夢想和希望
陳敏昭
(三門峽行政學院 472000)
有人說:年輕的時候我們唯一擁有的權利是去編織夢想的時光。這話對也不對。人年輕的時候涉世不深,讀書不多,機歷淺薄,因而編織的多是玫瑰色的不切實際的夢想。其實,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夢想:年少不能自立的時候,渴望著饑餓時能有人給予一餐可口的飯菜,寒冷時能夠有人給披一件御寒的衣衫,并且希望這種解決溫飽的方式能夠有一定的保障;成人后希望能夠有一個隱秘的私人空間、稱心的伴侶、一份可意的工作;三十以后希望事業有成;四十以后既希望子女能夠適應社會成為有用人才、自己又能夠盡心贍養、取悅父母;五十以后仍然有夢,或成名成家,或治理一方,或堆碼文字、寫些讓人喜歡閱讀的東西;有人想以高尚的道德立于世,有人想以蓋世功績立于世,有人想以言立世,有人想以情留世(留情者,一生注重父母、妻子、親戚、師友情誼之謂也),等等。人的一生就是時時刻刻編織夢想和希望,只不過有些夢想實現了,有些卻永遠落空了,追也追不回來。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了夢想和希望,那么,我們的生理生命也就該結束了。
人生苦短,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不能想象人生沒有夢想和希望。有些夢想把人領上正途,有些夢想把人領上歧途。走正道還是走邪道,那是每個人的知識、經歷、生活環境、機緣等所決定的難以改變的命運。但是,無論正途還是歧途,有夢想就好。
有夢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有希望的時刻,痛苦也成歡樂。人無論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之中,有夢想有想法就有希望,能看到希望就堅強、剛毅、快樂、幸福;即使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遭受非同一般的痛苦,也會產生如同生活在天堂里的感受,也會產生片刻的快感。如果失去了夢想、看不到絲毫的希望,即使生活在溫柔鄉中,金玉美食果腹、貂皮衣裘裹身也感受不到溫暖、快樂和幸福。
明天的希望,讓我們不在意今天的痛苦;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其實,每個人真正覺悟的時刻,是放棄追尋外在世界的財富,而開始思考發掘內心世界的真正財富和能量。
有夢想、希望和信心,人就不會遭受永遠的失敗。抱著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何事不成、何情不順呢?您是否相信,在我們一生的經歷中,與戰勝自己相比較,所有的勝利和成功都不值得稱道;與失去自我比起來,所有的失敗和失望都是微不足道?
這絕非矯情之語,此乃過來人之的論。欲成就一番事情、不辜負這短暫的一生,我們不但需要修心養性,也要潔身健體,方能負道義、載萬理、行善行。即使遭受厄運和劫難,也全當是上天“厄以鑄圣,劫以煉賢”、“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莫求自敗,敗于不當敗則聲名受辱;得舍得當,得舍不當則隱患叢生。古人云: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取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君子不去也。
明天是世界上增值最快的一塊沃土,因為它充滿了希望;理想之路總是為有信心者所鋪就,想象力比任何能耐都重要。展開想象的翅膀,編織夢想罷!漫無目的或無所祈求的生活就像沒有導航(GPS或指南針)的輪船在大海上航行,早晚會觸礁。
有好夢就須立即采取行動!編織一份夢想,播種一份希望,采取一次行動,收獲一種閱歷,增加一種修養。到我們老去的時候,無論是富貴還是貧窮,無論是善良還是邪惡,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是平庸還是輝煌,我們都可以自豪地說:我沒有虛度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