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湯原方由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二兩,茯苓二兩,川芎二兩組成。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方中酸棗仁甘酸而平,重用先煎,甘平養血寧心,酸平斂陰柔肝為君藥;知母苦寒清熱潤燥除煩;茯苓甘平,健脾和中寧心安神,與知母同為臣藥;川芎辛散入肝,既理氣解郁,又配酸棗仁酸收辛散以調肝理血安神為佐藥;甘草甘平,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配合,共奏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功效。故仲景先師謂其“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頑固性失眠案
劉某某,男,52歲。失眠20余年,加重月余。難以入眠,憂郁嘆息,心緒不寧,倦怠神疲,形體瘦弱,怔忡驚悸,心若懸空,舌淡苔薄,脈細而弱。
病機:氣郁血虛,神失所養。
治則:理氣補血,養心安神。
方藥:炒棗仁30g,知母10g,茯苓30g,川芎30g,甘草6g,陳皮10g,首烏30g,丹參20g,水煎服。
服藥二劑睡眠好轉,共服18劑后痊愈。
夜間驚恐案
馬某某,女,46歲。每到夜間驚恐不安,猶被追捕,難以入睡,煩躁怔忡,心跳欲出,歷時半月,加重一周。面色蒼晦,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舌邊尖紅,苔少,脈沉弦細數。
病機:肝血不足,膽虛神搖。
治則:養血柔肝,益膽寧神。
方藥:炒棗仁30g,茯苓30g,知母10g,川芎6g,甘草6g,合歡皮30g,夜交藤30g,生龍牡各30g,丹參24g,首烏30g,水煎服。2劑后心神漸寧,睡眠轉佳。
原方繼服,每日1劑。半月后驚恐消失,夜能安臥,后經隨訪健康如常。
夜夢遺精案
黃某某,男28歲。夢中遺精月余,加重2周;每夜必夢,夢交必遺。近一周則尿亦滑精,心悸易驚,頭腦空虛,眩暈健忘,精神恍惚,身軟無力,兩肩酸痛,舌紅無苔,脈弦細而數。
病機:陰虛火旺,擾動精室,精血暗耗,心神失養。
治則:滋陰固精,養心安神。
方藥:炒棗仁30g,知母12g,川芎30g,茯苓30g,蒺藜30g,生龍牡各30g,芡實15g,蓮須10g,黃柏6g,益智仁15g,水煎服。6劑后夢遺止。12劑后諸癥愈。
按語
酸棗仁湯乃臨床治療失眠癥常用方劑。據藥理研究:酸棗仁含有多種脂肪酸及蛋白質,并含兩種植物甾醇,還含有酸棗皂甙。生棗仁與炒棗仁均有鎮靜作用,然生棗仁的作用較弱,但久炒油枯后反失鎮靜之效,因而可知其鎮靜作用的有效成分與其油有關。知母含多種甾體皂甙,并含有煙酸,故具有解熱、抗菌、鎮靜作用。配合酸棗仁可降低大腦皮層之過度興奮,其對神經系統的鎮靜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煙酸有關。茯苓含有茯苓酸蛋白質、脂肪、組胺酸、膽鹼、麥角甾醇和鉀鹽等。故具有利尿、養心、鎮靜和降血糖作用。川芎含有揮發油狀生物堿、阿魏酸,酚性物質及內脂故具有解痙、鎮靜、降壓、擴張血管、抑菌等作用。甘草具有解毒、抗過敏、抗炎等作用。
綜上所述,酸棗仁湯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尤其對大腦皮層興奮性失調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朱文元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中醫院)
(注: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