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膽石病
本病屬中醫(yī)“結胸發(fā)黃~黃疸”“脅痛州腹捕”等病癥范疇。是指膽遭系統(tǒng)(包括膽囊與膽管)的任
何部位發(fā)生結石的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結石是否引起膽道感染,膽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與程度。膽
道內移行的結石,發(fā)病時大都在飽餐或進高脂肪餐后數(shù)小時內,或在腹部受到震動后,開始時呈持續(xù)性鈍
痛,以后逐慚加重至難以忍受有劇痛程度}常坐臥不安,彎腰打滾,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處或右肩部,發(fā)
作多較短暫,很少超過數(shù)小時。膽囊內的結石一般不產(chǎn)生絞痛癥狀,僅有飽悶感,暖氣,泛酸及腹脹,膽
管內的結石,除產(chǎn)生絞痛外,尚可引起膽囊膨脹。
1、桃棱5~6個,香油和冰糖適量。用香油將核桃炸酥,研末與冰糖調成糊狀。每日1劑隨時服。主治
膽石病(《中醫(yī)外科學》)。
2、龍膽草、左金丸各9克。以龍膽草煎湯進服左金丸,每次3克?日服3次。主治膽石癥;
3、絲瓜絡(煅存性研細末)、金錢草各30~60克。先煎金錢草,煎后加酒數(shù)滴。用上藥汁迭服絲瓜
絡末,每服9克,1日2次。主治膽結石(《常見病驗方》)。
4、郁金、姜黃各1 2克,茵陳24克。水煎。日1劑,分2扶服。主治膽結石(《常見病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