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33.中風、半身不遂

1。通脈湯(楊百蕘)
  (組成]  黃芪30克當歸15克  白芍15克  桃仁10克
生地15克川芎10克  丹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
  (功效]  益氣活血,逐瘀通絡。
  [主治]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脈遲
緩或浮弱,舌苔薄白。
  [用法)  水煎,一日一劑,分三次溫服。
  (方解]  上述癥狀,均屬“中風”的范疇,古今皆稱重證,
對其發病原因及其機理的認識,歷代爭論頗大。唐宋以前側重于
外風,多從外風立論;從金、元起側重于內風,多從內風立論。如
劉河間主“心火暴甚”;李東垣主“正氣自虛”;朱丹溪主“濕痰
生熱”;張景岳主“內傷積損”;尤在涇則進一步主張:“無論賊風
邪氣,從外來者,.必先有肝風為之內應”,從內外二因立論,這與
《內經》所說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是一致的;、王清任
則認為中風“實因氣虧"。當然,中風并非只因氣虧,治療時還必
須活血化瘀。
    本方是從仲景之桂枝茯苓丸和清任之補陽還五湯二方化裁而
成。根據氣為血帥,血隨氣行的理論,以黃芪為君,重在補氣;配
桂枝、桃仁、川芍、丹皮為臣,以活血通脈;用當歸、生地、自
芍、茯苓為佐使,以養血安正,使瘀去而不傷正,活血而無耗血
之慮,共奏益氣活血之效。
    (加減)  氣血虧虛者加黨參、丹參;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
遠志;口眼歪斜較甚者加全蝎、蜈蚣;頭昏者加菊花、蔓荊子;失
眠者加酸棗仁、女貞子、旱蓮草;語言不利較甚者加膽南星、石
菖蒲;血壓偏高者可倍用黃芪,再加入龍骨、牡蠣、磁石、珍珠
母之屬以重鎮熄風。   
    (按語)本方功擅益氣活血,對中風后遺證屬氣虛者有良效,
中風初期實證者不宜之。
   
 
2。烏附星香湯(李仲愚)    ,
  [組成)  制川烏10克制自附子10克制南星10克木
香10克    ’
  (功能)祛風散寒,通經活絡。
  (主治]  面癱、面痛、中風偏癱、痹證等。
  (用法)  水煎服,1日3次,飯后服。制川烏、制自附子、制
南星應先煎1小時,待藥液不麻口后再加其它藥物煎lo分鐘即
可。    、
    [方解]  烏附星香湯是李氏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自制方荊。臨床上廣泛適用于面癱、面痛、中風偏癱、痹證等疾
 病,均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面癱、面痛、中風偏癱、痹癥等疾病,
  其病因病機都是由于感受了風寒。如《張氏醫通》中說:“面痛……
 不能開口言語,手觸之即痛,此是陽明經脈受風毒,……自凝滯
  而不行。”《素問·痹論》也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
 本方中制川烏、制白附子、制南星都是辛溫之品‘,有祛風通絡、散
 寒、止痛、燥溫化痰作用;木香以助理氣通經;四藥配伍,相得
 益彰,并可以此方作基礎,隨證加減。
    (加減]  血虛者加當歸、川芎、生地、白芍四物湯以養血祛
  風;有瘀血阻滯者加桃仁、紅花、赤芍、丹皮以活血祛瘀;筋脈
  痙攣抽搐者加僵蠶、全蝎、蟬衣、蜈蚣以熄風止痙;有熱者加銀
  花、連翹、黃芩、黃連等以清熱;有氣虛者加黃芪、、潞黨參、白
  術等以益氣;頭昏眩暈者加鉤藤、桑葉、菊花、草決明以清利頭
 目;大便秘結者加酒軍、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以潤腸通便。
     [按語]  本方多燥烈,對寒痰瘀血痹阻經絡者有卓效。然燥
 烈之劑多傷正氣,故對體質虛弱者不宜之。
     附  李仲愚簡介:1920年生于四川彭縣,現為成都中醫學院
 附院主任醫師。李氏臨床50余年,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尤擅長
 用祖傳針法治療疑難怪癥。
     通訊地址:成都中醫學院附院郵編:610000
 
3。通脈舒絡湯(張學文)    ‘
    (組成]  黃芪30克紅花10克川芎10克地龍15克
    川牛膝15克丹參30克桂枝6克山楂30克
    [功能]  益氣活血,通脈舒絡,排滯蕩邪,祛瘀生新。
     [主治]  中風、痹證等偏于氣虛血瘀者。  ,
    [用法]  常規煎服。
    [方解]  本方由清代王清任之補陽還五湯加減而成。方中黃
芪為補氣要藥,健脾益肺,益氣通絡,配合諸活血之品,其行氣、
補氣活血之功能更甚,乃方中君藥;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其性辛
香走竄,可溫通脈絡,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走而不守,既能上
行頭目,又可外徹皮毛,旁達四肢,更可通行血脈;紅花活血化
瘀行滯之力甚強,二者相得益彰,共司臣職;地龍咸寒走竄,入
絡剔邪,暢通血氣,熄風止痙;川牛膝味苦重于甘,攻破之力甚
強,非但可活血通絡,祛瘀止痛,亦可弓f血下行,走而能補;丹
參功似“四物”,善活血涼血,養血益心,祛瘀生新,安神定志;
桂枝則可溫經行瘀,通陽化氣,此四者相伍,可佐君臣,增其活
血祛瘀止痛之效;山楂入血分,不但消食化積之功甚強,且其活
血散瘀消腫之力亦佳,故而獨領使命。該方能補能攻,能上能下,
且寒溫之品并施,以防辛溫走竄之品傷及陰血,共奏益氣活血,通
脈舒絡,排滯蕩邪,祛瘀生新之功。方中山楂一味既可奏活血散
瘀之效,又可消解諸藥之膩,健脾和胃。
    [加減]    (1)意識、語言障礙明顯,屬氣郁或痰濕內阻者
加郁金12克、菖蒲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2)語言
障礙,吞服困難者,原方去桂枝,加膽南星10克、郁金10克;
(3)頭痛甚者,去桂枝、紅花,加僵蠶10克、菊花15克;(4)眩
暈明顯,若系肝陽上亢者,去桂枝、川I芎、黃芪,加珍珠母30克
(先煎)、茺蔚子10克;(5)納呆胸悶、舌苔白膩,濕濁明顯者加
白術、茯苓各10克、苡仁20克或藿香、佩蘭各10克;(6)嘔吐
者加竹茹、姜半夏各10克;(7)便秘、口臭者加大黃12克(后.
下);(8)抽搐者,去桂枝加僵蠶、鉤藤各10克。    ’  :
    (按語]  方中山楂運用頗有新意,值得玩味。蓋中風患者多;
腸厚脂高,本品既可薄腸又可化脂,且能活血,尚能防黃芪壅補
之弊。一藥四功,確為善用藥者。   
    附張學文簡介:生于1935年,陜西漢中人。現為陜西中醫
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兼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臨
證注重氣血,強調祛邪,每獲顯效。    ’
    通訊地址:陜西中醫學院郵編:710000
 
4.制稀薟至陰湯(任應秋)
  [組成]  制稀薟30克干地黃9克鹽知母12克  當歸
9克枸杞子9克炒赤芍12克龜板6克牛膝9克甘菊
花9克郁金9克丹參9克黃柏3克
    [功效]  滋腎平肝,通經活絡。
    [主治]  中風陰虛證。癥見頭暈耳鳴、目眩少寐,突然發生
舌強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  日一劑,水煎二次分服。
    [方解]  制稀薟強壯筋骨,通經除痹是方中主藥;干地黃,
枸杞子,龜板養陰滋腎,柔肝熄風;當歸,牛膝,赤芍,丹參,活
血通絡,知母,黃柏,菊花,制陰虛陽亢,引火下行。全方合用
有滋腎平肝,通經活絡之功效。
    (按語]  本方用于中風陰虛證,如癥見陽虛肢涼證,或痰熱
腑實證均不可運用。
    [典型病例]  陳××,男,50歲。
    二十天前剛睡一覺醒來,想翻動身體,即覺手足不靈活,勉
強從右側翻到左側。可是再想翻回來就不行了。旋即口角歪斜,說
話費勁,發音不清,舌頭運動不自然,手足左半正常,右半呈弛
緩性癱瘓。經××醫院診斷為腦血栓形成。住院半月療效不顯,囑
其服中藥治療。診得脈弦細而數,舌質紅,苔薄少津,胸悶心痛,
咽干思飲,小便色深,陰虛熱亢,內風暗動,經脈血滯之候,即
疏至稀薟陰湯,減當歸為3克,去黃柏,加連召9克、梔子9克、
花粉9克。服三劑,煩熱退,語言清,口角歪斜也有改善,是心
經之熱已退,而經筋中所滯之血熱,尚未清徹也。復于方中去連
召、梔子,加橘絡6克,廣地龍3克。連進七劑,癱瘓恢復,手
足運動正常。惟舌質尚紅,脈仍弦細,陰虛尚待繼續滋養,改用
六味地黃丸。續服十劑。完全康復。    .
    附  任應秋簡介:字鴻賓,1914年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的
家庭,四川江津縣人。17歲拜當地名醫學醫3年后,即到上海向
當時滬地名醫參師請益,為以后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35歲開始,在不間斷臨證的基礎上,把精力轉移到研究、
整理與撰述中醫典籍方面。近40年來寫了大量科學論文,撰寫了
一系列中醫論著。重要的有:《任氏論醫集》、《中國醫學史略》、
《中國各家學識》等數百萬字。曾任北京中醫學院教授、中醫系主
任,各家學說教研室主任。歷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國家
科委中醫專業組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專業組召集人、全
國政協委員、全國科協學會工作委員等職。
5.桑鉤溫膽湯(趙金鐸)
  [組成]  半夏9克陳皮9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枳
實9克竹茹9克桑寄生15克鉤藤15克
    [功效]  清熱熄風,鉤藤通絡。
    [主治]  中風先兆,中風發作,復中風,中風后遺癥均可運
用。
    [用法]  每日一劑,清水浸泡藥物30分鐘,煎煮沸后20分
鐘。二煎共取汁300毫升,二次分服。
    [方解]  桑鉤溫膽湯是由古方溫膽湯加桑寄生、鉤藤而組
成,方中半夏、陳皮、茯苓燥濕化痰以通絡;枳實、竹茹清熱降
逆以化痰;甘草和中,諸藥能化痰濁清濕熱而不傷正;加鉤藤平
熄肝風而不燥;桑寄生滋補肝腎而不膩,扶助正氣而不礙邪,對
風痰內阻、肝腎不足者最宜。此方組成,不偏不倚,謹守中風病
機,輕重緩急,標本兼顧,無論是中風先兆、中風發作、復中風、
中風后遺癥均可運用之。
    [加減]  運用時,根據具體情況加減化裁。常加竹瀝水,以
加重化痰濁之力。若痰迷心竅,阻于廉泉,神昏、舌強語謇者,加
石菖蒲以化痰開竅。痰濁化熱,痰熱交阻,舌苔薄膩者,則以全
瓜蔞或膽星易半夏,或少加黃芩以助清熱。眩暈則加菊花、白蒺
藜以清頭目。心煩不寐,貝¨加蓮子心、生龍牡。風痰內阻,氣機
不行,府氣不通者,合以《活法機要》的三化湯,釜底抽薪,待
大便通后,可減去方中大黃。羌活在中風初起少量短時運用,有
助于熄風,之后在去大黃的同時可一并除去。大便通后,大黃可
換用火麻仁以輔助大腸之傳導職能。若大便秘結而血壓高者,則
加決明子,或將決明子研為末,與適量的蜂蜜調勻為膏,每次一
匙,日服二次,一般中風先兆、中風發作、復中風均用煎劑,中
風后遺癥用膏劑。俾府氣通,則風痰可去矣。肢體麻木、偏癱、舌
質暗紅,甚則夾瘀斑者,加地龍、丹參、絲瓜絡以活血化瘀通絡。
黃芪切不可用,誤用則有腹脹、煩躁之弊。肝腎不足明顯者,則
加女貞子、旱蓮草平和之品,滋而不膩;而六味、左歸皆屬禁忌
之例。
    (按語]  趙老臨證數十年,功專內科,尤長于中風的治療。
他認為,中風乃內科大證。隨著人民生活改善,過食肥甘、恣飲
醇酒,已為常事。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脾運不健,氣不布津,聚
濕生痰,痰濕內蘊,郁久化熱,熱極生風,此其一。中風年齡均
在四十歲以上,人至此時,陰氣自半,肝腎虧損,水不涵木,木
少滋榮,內風旋動,此其二。長期的飲食不節與陰氣的自然虧損,
兩者相加,日積月累,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于是,痰借風勢,風
夾痰行,陰陽為之而失衡,氣血為之而逆亂,營衛為之而不周,構
成該病本虛標實、虛實互見、正邪交爭的病機特點。基于此,所
擬經驗方桑鉤溫膽湯,治療中風藥后諸癥無不效驗。
    [典型病例]  肖××,男,66歲。住院號15787。
.  春分之日(1983年3月21日),自覺氣候較熱,汗出較多而
脫減衣服,晚間即感背部發涼。次日晚8時左右,正坐與家人說
話時,突感舌強語謇,左側口角麻木及肢體無力。第三El漸至左
側肢體活動不靈活,但尚能自己行走,到×x醫院就診,該醫院
未明確診斷,予針刺及服中藥一劑,返家后又自服人參再造丸及
牛黃上清丸各一丸、疏風活絡丸一袋,下午漸感左側肢體活動障
礙,不能行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精神困倦,昏昏欲睡,遂
急癥入我院。視患者面色微紅,形體肥胖,舌淡紅少津左歪,苔
黃厚膩而不成片,脈左沉細弦,右弦滑,經問已大便四日未行,測
血壓150/90毫米汞柱。中藥診斷:中風;西醫診斷:腦血栓形成。
辯為風痰交阻、腑熱泄熱,用桑鉤溫膽湯與三化湯化裁。處方:桑
寄生15克,鉤藤15克(后下),清半夏9克,橘紅9克,茯苓15
克,甘草6克,牛膝9克,羌活6克,酒川軍9克,枳實9克,厚
樸9克,竹瀝水60毫升(分沖)。服三劑后,大便暢通,便軟成
形、量多,隨之語言漸清楚,精神漸振,血壓降至120/78毫米汞
柱。舌上有津,苔仍黃膩不均,脈如前,左側肢體不能活動。一
周后,下肢能在床上活動,上肢亦稍能抬起,口角已不流涎,納
食漸增,脈有緩象,上方去羌活、厚樸、大黃,加火麻仁9克,地
龍15克,竹茹12克,膽星10克。十天后,病者能于凳上坐立。
兩周后能由家人攙扶到廁所大小便,自己能扶住床沿邁步活動,食
量已恢復至病前,每日八兩。三周后,能獨自行走,左上肢能抬
舉平肩,舌體正,I:I眼歪斜不甚明顯,苔根部黃,脈緩和,能自
由行走,腳趾已能活動,上肢抬舉過肩,手指握力增強,舌根部
有少量黃苔,脈沉緩。能自理一部分生活,住院五周后出院。
6.加味導痰湯(張覺人)
  [組成]  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甘草5克
膽南星10克枳實9克天竺黃9克竹茹10克桑枝20克
木瓜9克絲瓜絡10克
  [功效]  化痰通絡。
  [主治]  風痰阻絡所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癥。
  [用法]  水煎服,溫分二次服。    。
  [方解]  方以導痰湯燥濕豁痰,行氣通絡;天竺黃、竹茹清
熱化痰,醒腦定中;桑枝、木瓜、絲瓜絡化濕舒筋通經活絡。
    [按語]  本為風痰阻絡所致中風而設,臨證尤以形體豐滿,
1:2角流涎,喉中痰鳴,肢體麻木,時或神志昏蒙,心煩脘悶,苔
膩而黃,脈象弦滑為辨證要點。如能切中病機使用本方,療效肯
定顯著。
    [典型病例]  曾某,女,73歲。
    患者形體壯實,素有眩暈。日前猝中,左半身不遂,面歪口
角流涎,喉中痰鳴,神志時蒙時清,鼾睡,言語蹇澀,肢體麻木,
-t,-煩脘悶,兼有便秘,舌苔黃膩,脈象弦滑。審癥可知風痰阻絡,
治擬化痰通絡:加味導痰湯加石菖蒲9克、萊菔子12克。服藥5
劑,便秘通,痰涎少,神轉清,不鼾睡。鑒于“痰瘀相關”,守方
加丹參15克,以助通絡。連進30劑,患者下肢功能逐漸恢復,上
肢亦可抬舉,惟覺呆板,生活可以自理。
7.益氣通絡湯(張覺人)    。
    (組成]  黃芪30克赤芍6克JI-I芎5克  當歸12克
地龍9克桃仁9克紅花6克丹參12克桑枝12克川牛
膝9克
    (功效]  益氣活血通絡。
    [主治]  中風以氣虛血滯為主要表現者,癥見半身不遂。肢
體乏力,患側手足浮腫。面色萎黃少華或紫暗,語言蹇澀,日眼
歪斜,舌淡紫,脈細澀無力。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  本方以補陽還五湯為主,益氣活血,祛瘀通絡。加
用丹參以助活血通脈;桑枝,川牛-膝舒筋化濕,通經活絡。
    [加減]  口眼歪斜加僵蠶、全蝎。言語蹇澀加石菖蒲、遠志。
中風日久,偏枯不用,加水蛭虻蟲搜風通絡。
    [按語]  氣虛血滯型中風患者主要見于中風日久,或體力不.
濟者,以肢體乏力,手足浮腫為辨證要點。如見陰虛口苦口渴,舌
紅少苔者,則非本方所宜。
    (典型病例]  譚某,男,62歲。   
    中風半年余,辨證經用益氣活血化瘀法,方取補陽還五湯加
味治療2月余,雖可下床扶杖跛行,但患側手背、足背瘀腫,以
致手不能握,足只能拖行。舌質紫暗,間有瘀斑。據癥治擬搜逐
通絡,藥用:黃芪30克,赤芍6克,川芎5克,當歸12克,地
龍9克,桃仁9克,紅花6克,桑枝12克,懷牛膝9克,石楠藤
15克,烏梢蛇12克,砂炒水蛭碾末1克(另包,沖服)。連進30
劑,手、足背瘀腫逐漸消退,步履再不覺艱難。囑手指加強鍛煉,
以利功能恢復。
 
8.三化復遂湯(焦樹德)
  [組成]  生大黃3~10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羌活
10克全瓜蔞30克半夏10克  防風10克  桃仁泥10克
鉤藤20~30克元明粉6—9克(分沖)
    [功效]  通腑化痰,活血通絡。
    [主治]  中風病中經證,表現為神志清楚,半身不遂,病側
肢體不能活動,肌力0度或l度。大便秘結,數日甚至十余日不
能自行排便。可兼見口中有熱腐氣味,舌苔厚膩而黃,脈象沉滑,
重按有力等癥。或漸漸出現神識恍惚,有欲向中腑證轉化趨勢。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服,元明粉需每次以半量沖服,日
服二次。
    [方解]  仲圣有“邪在于經,即重不勝(指肢體沉重不能自
由活動)”之說,后世醫家又有邪中于經,必歸于腑之論。證之臨
床,中風病,邪中于經者,除半身肢體不遂,不能自己活動外,又
多出現大便秘結,陽明經痰熱結滯,腑氣不通之證。常須同時通
其陽明腑氣,使大便通暢,半身不遂之情也常隨大便的通利而隨
之明顯好轉,活動度一日比一日增強,而漸恢復正常,如大便不
通,腑氣閉阻,全身氣血運行也因之不暢,故半身不遂之癥也多
不見好轉,所以前人制訂了三化湯(大黃、枳實、厚樸、羌活)以
專主此證。然而本證不僅腑氣不通,而且還有痰濁瘀血阻滯,經
絡血脈不通之證,故在三化湯中加入化痰降濁、活瘀通絡之品,而
成三化復遂湯。方中以大黃蕩滌胃腸,下燥結除瘀熱推陳致新,枳
實行氣降痰,除痞消積,二藥一走血一走氣,共為主藥。以厚樸
行氣除滿,消痰化食,半夏除濕化痰,下逆止嘔,羌活搜肝風,理
游風,共為輔藥。以全瓜蔞降氣化痰,潤肺滑腸,桃仁泥活血潤
燥,通大便血秘,防風搜肝散風行滯氣,鉤藤舒筋活絡,乎肝熄
風,共為佐藥。元明粉咸能軟堅,通腑瀉熱,為使藥。
    (加減]  上肢不遂者,可加桑枝30克、片姜黃10克、紅花
10克。下肢不遂者,可加桑寄生30克、懷牛膝12~15克、川斷
15克。大便通暢后,可減去元明粉;去元明粉后,大便仍一日二
三次者,可減少大黃用量,但不可去掉;去元明粉后,大便雖能
一日1次,但感到排便不太通暢,腹部略感脹滿者,可另加焦檳
榔10~12克消滯行痰,通降腑氣。時日稍久,病入血分,瘀血癥
明顯者,可加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川芎6克。患肢感到有
脹痛者,可加紅花10克、地龍9克、地鱉蟲6克、絡石藤20~30
克、伸筋草20~30克。舌苔厚膩、食納不香者,可加蒼術9克、
藿香10克、佩蘭10克、陳皮3--6克、茯苓10克。兼有言語不
利者,可加全蝎6~9克(或蝎尾10~20條)、菖蒲10克、遠志
10克。有欲向中腑證轉化者(神識有些恍惚),可加菖蒲12克、遠
志12克、天竺黃10,克,或再加服牛黃清心丸。   
    [按語]  本方使用辨證要點是腑氣不通,大便秘結。在中風
之初。及早運用,療效更佳。    、
    (典型病例]  李某,男,65歲,農民。
    4天前感到右上下肢麻木,活動不利,但尚能活動,言語聲音
有些改變,說話較笨。次日諸癥越來越加重,經檢查診斷為腦動
脈血栓形成。患者意識尚清,能回答問題,但朦朧嗜睡,言語蹇
澀,勉強能聽清楚,自訴頭暈。右上肢完全癱瘓,右下肢能勉強
抬離床面,不能屈伸活動。右側面部下半部癱軟,口向左歪,右
側口角下垂流涎。大便秘結,已數日不行。舌苔白厚略黃,脈象
弦滑有力,腹部切診未見異常。四診合參診為中風病中經證(已
向中腑證轉化)。治法:祛風化痰,通腑活絡。以三化復遂湯隨證
加減。處方:防風6克,膽南星9克,半夏9克,化橘紅12克,
茯苓9克,炒枳實9克,生大黃3克,羌活6克,全瓜萎30克,
紅花9克,姜片黃9克,桑枝30克,2劑。
    上藥進2劑后,大便已通暢,右上肢屈伸、抬起比上次又有
明顯恢復,右下肢屈、伸、抬、蹬等各種活動近于正常。但大便
又干結未行,頭暈已除。舌上有瘀斑,舌苔化薄白。脈象右手弦
滑,左手略弦,右手脈大于左手脈。上方去白僵蠶,加元明粉15
克(分2次沖服,囑如服第一煎后大便通下,第二煎可不再沖服
元明粉),大黃改為9克,一劑。服此藥后,大便通暢,諸癥均有
好轉,又去元明粉、桃仁,進5劑后,患者口面歪斜已完全恢復,
言語清楚,下地可以自由行走,右半身不遂已基本恢復正常。舌
苔正常,脈象略弦,病已基本治愈,又投以收功方如下:膽南星
9克,半夏9克,茯苓12克,生大黃6克,羌活6克,紅花9克,
桃仁9克,赤芍12克,白蒺藜9克,桑枝30克,3劑。患者經治
半月自已走著出院。    ‘
    附  焦樹德簡介:出生于1922年,河北辛集市人。早年幼承
家學,后又親聆老一輩中醫名家教誨,學術根底深厚。現任北京
中日友好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常務理事‘,內科
學會副主任。臨床擅治疑難雜證、危急重證,不但對功能性疾患
療效卓著,對器質性疾病也效果驚人。其對旭痹、心痹、咳、喘、
哮、肝膽病、脾胃病以及高血壓、神衰等病的獨到見解,辨證論
治經驗和組創方藥,很有特色,確是我國當代學驗俱豐又銳意創
新的中醫名家。    、
    通信地址: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郵編:100029
9.鎮肝復遂湯(焦樹德)
    [組成],生石決明25~35克(先煎)  生牡蠣20~30克
(先煎)1生代赭石20~30克(先煎)  膽南星10克,制半夏10
克化橘紅12克茯苓15克鉤藤30克(血壓高者后下)  全
蝎6~9克桑枝3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12克
白芍12克  菖蒲10克  郁金10克  炙山甲6~9克  竹瀝汁
50~60毫升羚羊角粉1~1.5克
  (功效]  鎮肝熄風,化痰活絡。
  [主治]  腦血栓形成剛發病后,或突患腦溢血輕癥(出血量
少,未出現神志昏迷者),可即服此方。
    (用法)  日一劑,水煎二次,早晚分服。先煎的藥物需煎煮
20分鐘后,再加入其它藥物同煎。后下的藥物需待諸藥煎煮好后
再加入進去,1--2沸后既可,方中竹瀝汁兌入藥汁中同服,服時
滴入姜汁2~3滴。羚羊角粉沖入藥汁中服。
    [方解]  本方以安魂湯和導痰湯加減化裁而成。方中以生代
赭石鎮肝降逆,生石決、生牡蠣養肝陰,潛肝陽,為主藥;、以南
星、半夏、鉤藤、全蝎、羚羊角化痰熄風,牛膝(配代赭石)引
風陽下行,以交于陰中,共為輔藥;用白芍養血柔肝,郁金舒郁
化風,橘紅、茯苓,健脾化濕,菖蒲開竅滌痰,紅花、桃仁、赤
芍活血行瘀,以應血行風自滅之理,桑枝祛風活絡,通達四肢,竹
瀝善祛經絡之痰(滴入生姜汁既助辛通之力,又防寒滑傷胃),共
為佐藥;以炙山甲通經絡直達病所為使藥。
    [加減]  半身不遂主要在上肢者,可減郁金、赤芍(以免藥
味太多),加片姜黃9~12克、葛根10克、羌活6克。半身不遂
主在下肢者,減藥同上,加桑寄生30克、懷牛膝15克、川斷15
克、地龍9克。言語不利明顯者,可加羌活6克,改全蝎為9~12
克。口跟歪斜較重者,減藥同上,加白僵蠶9----12克、白附子6克、
白芷6克。大便不暢通者,加川軍3~6克、全瓜萎30克,把桃
仁改為桃仁泥。患肢有時出現拘攣者,可加伸筋草30克、生苡米
30克、雞血藤15克。
    (按語]  本方用于中風初起,中醫辨證屬肝陽旺、肝風盛之
證。表現為卒然中風,神情煩躁,半身不遂,口面歪斜,言語不
利,神志清楚,或兼患肢抽動拘攣等,如能切中病機及時用藥,療
效肯定滿意。
    [典型病例]  馮某某,男,59歲。1986年4月24日初診。
    患者前天下午突然發現面部向右歪斜,流涎,很快又感到左
上下肢活動不靈活,隨即臥床休息。次晨左上下肢不會自己活動,
口面仍歪斜,并且有時抽動,左下肢也有時抽動,并略有拘攣之
象,面部略紅,神情煩躁,經CT檢查,右側腦部有梗塞灶,臨床
診斷為腦血栓形成。觀其病人面部發紅,神志尚清楚,但夜間有
時朦朧嗜睡,左下肢和面部有時感到有抽動。血壓170/100毫米
汞柱,左側半身不遂,肌力0度,左面及口角下垂,舌苔白膩,脈
象弦滑有力,左手脈象大于右手。四診合參,診為中風病中經證,
并有向中腑證轉化之勢。須急治以鎮肝熄風,化痰活絡,以鎮肝
復遂湯加減治之。共服藥22劑(過程略)左側肢體功能恢復,血
壓平穩,痊愈出院。
 
10.活瘀復遂湯(焦樹德)
  [組成]  桑枝30克地鱉蟲6~9克紅花10克桃仁10
克皂刺6~9克赤芍9~12克蜈蚣2-3條鉤藤30克
半夏10克化橘紅12克茯苓15克地龍6~9克川斷15~
18克懷牛膝15克炙山甲6-9克
  [功效]  活血通絡,化痰熄風。   
  (主治]  中風病中經證的恢復期。證以半身不遂為主,其它
癥狀不明顯,中風后數月(或更長時間),半身不遂之癥遲遲不見
恢復者。
    [用法)  日一劑,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  本方以桑枝通利四肢關節,祛風活絡,地鱉蟲破血
逐瘀,搜剔血積,通經活絡,共為主藥。紅花、桃仁破瘀通經,行
血潤燥,皂刺搜風通絡,潰散壅結,赤芍散瘀,行血中之滯,蜈
蚣入肝祛風,并善走散,鉤藤除風舒筋,共為輔藥。半夏、化橘
紅、茯苓化痰祛濕,和胃健脾,地龍性寒,祛濕清熱.,以防瘀血
久郁化熱,并善通下肢經絡,川斷補腎肝,壯筋骨,懷牛膝益肝
腎,強筋骨,起足痿,共為佐藥。炙山甲活血通絡,引藥直達病
所為使藥。中醫學有久病入血分之說,故本方組用多種破瘀、行
血、活絡、祛風之品作為主要成分,又配以化痰祛濕、健脾胃、補
肝腎之品,使之祛風不燥血,破瘀不傷正,標本同治,提高療效。
  ‘[加減]  大便經常干燥者,加全瓜萎30克、酒軍s克,或
加當歸9克、生軍3~5克(體胖痰盛者,用前者、體瘦者,用后
者)。上肢不遂明顯者,去地龍,加片姜黃9~12克、桂枝6~12
克。言語不利者,去蜈蚣,加羌活6~9克、全蝎6--9克。兼有
頭暈者,去地龍,加天麻9~12克、澤瀉25----30克。癥情深痼者,
可加水蛭3~5克。下肢不遂明顯者,可加重川斷、牛膝的用量,
另加杜仲15克、補骨脂(或巴戟天)9---12克。足部浮腫者,加
重地龍、茯苓的用量。患側的脈象明顯小于健側脈象者,可加黃
芪15,---30克、當歸9克:見人易哭者,去赤芍、地龍、加天竺黃
9克、合歡花6克、節菖蒲9克、遠志9克。吞咽時容易發嗆咳者,
可去赤芍、蜈蚣,加代赭石15~25克(先煎)、旋覆花10克(布
包)、羌活9克、全蝎9克。健忘者,去地龍、赤芍、蜈蚣,加菖
蒲9~12克、遠志肉。9~12克、生龍骨15克(先煎)、炙鱉甲15
克(先煎>、水蛭3克。肢體沉重,舌苔薄膩,痰濁壅盛者,可加
竹瀝汁60毫升(兌入生姜汁二三滴)分沖。
    (按語]  中風恢復期患者比較難治,肢體功能難以恢復。如
能配合心理治療,加強功能鍛煉療效更佳。
    [典型病例]  曹某某,男,59歲。
    中風半身不遂已半年,西醫診斷腦盥栓形成。目前患者神志
清楚,右側半身不遂,不會翻身,不能坐起,不會說話,喝水急
時或喝大口水時,則發嗆。食納一般,二便尚可。舌苔白厚,脈
象滑略弦,右手脈大于左手脈。四診合參,診為中風病中經證恢
復期。乃痰濁壅盛,痰阻舌本,氣血瘀結,阻滯經絡,血脈不通
而致半身不遂之證。治宜活瘀通絡,化痰開竅。以活瘀復遂湯加
減,共治療二月,患者能獨自行走,說簡單句子,生活能自理,
11.通栓湯(金振堂)
  (組成]  黃芪30克當歸15克川芎6克赤芍15克
桃仁6克紅花6克地龍10克水蛭3克草決明15克首
烏20克澤瀉10克
  [功效]  益氣活血,祛痰通絡。
  [主治]  中風先兆,中風、復中風、中風后遺癥等氣虛血瘀,
血脂增高,血粘增高的血栓病。
    [用法]  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溫服。
    [方解]  本方由補陽還五湯化裁而成。方中以黃芪益氣升陽
為主藥,可推動血液運行;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
化瘀;地龍、水蛭二蟲活血化瘀通暢脈絡,地龍還可引血下行,水
蛭活血可降低血粘度;草決明平肝潛陽,首烏滋腎柔肝,澤瀉堅
腎利尿降濁,三藥可降血脂,改變血液粘度,具有降脂祛痰化濁
的作用。諸藥合用益氣活血,祛痰通絡。
    [加減)  血壓偏高,有熱象,去黃芪加黃芩、萊菔子、石決
明、夏枯草;心腎陰虛,加麥冬、花粉、黃精;腎陽虛,加淫羊
藿、菟絲子;肝風內動,加天麻、鉤藤、石決明;痰迷心竅,加
菖蒲、郁金;痰濕阻滯選加溫膽湯,濕痰加法半夏、腹皮、白術,
熱痰加竹瀝水、膽星;陰虛陽亢,去黃芪,加葛根、石決明、生
牡蠣;腑氣不通,加大黃、檳榔(通后即去掉);肝腎陰虛,加女
貞子、旱蓮草;肢體麻木,選加稀薟草、川牛膝、防己、靈仙、絲
瓜絡、桑寄生、雞血藤等;脾虛,選用四君子湯;腎虛內奪風痱
癥,重用首烏、黃精,選用山藥、當歸、白芍、熟地、山萸、蓮
子、芡實。
    [按語]  通栓湯益氣活血、祛痰降濁,但水蛭藥量應從小量
開始,以3~6克為宜。要根據血液流動性、血脂、血粘情況調整
用量,要注意出血癥狀。
    (典型病例]  金某,男,58歲,工人,1985年10月21日
初診。    ’
    高脂血癥5年余,因與兒子生氣,第二天睡醒后,’左半身不
遂,口角流涎,意識清楚,血壓正常,語言無礙。血流變提示:中
度血液粘滯;甲皺微循環提示:血流緩慢,紅細胞聚積。CT:腦
梗塞。舌暗紅白苔,脈弦滑。證屬中風,氣陰虧虛,痰瘀阻滯;治
宜益氣活血,祛痰降濁,予通栓湯。處方:黃芪30克,當歸15克,
川芎6克,赤芍15克,地龍10克,桃仁6克,紅花6克,丹參
20克,水蛭3克,首烏20克,澤瀉10克,草決明lo克。水煎,
每日一劑,5劑藥后,無不適,無反應。繼服5劑,口角流涎好轉,
下肢稍能屈曲。上方15劑后,可在床上移動;30劑后血脂正常,
血流加快,紅細胞聚積明顯減輕,血粘明顯降低。再進10劑可下
地拐行。囑病人加強鍛煉,去水蛭再進10劑鞏固效果。
12.柴牡三角湯(陳蘇生)
    [組成]  北柴胡9~12克生牡蠣30~40克山羊角15--
24克水牛角15~24克生鹿角6~9克
    [功效] 宣暢氣血,化瘀醒腦。
    [主治]  中風及其后遺癥。
    [用法]  每日一劑,水煎二次,分二次服,方中藥物質重味
潛,需久煎才能取得藥效,每煎沸后再煮60~90分鐘,濾渣取汁。
    [方解]  北柴胡,宣暢氣血、推陳致新。生牡蠣,潛陽軟堅、
消痰行水。柴、牡同用,無升陽僭逆之患,有降泄疏導之功。它
不僅通血道,亦走水道,故以為君。山羊角代羚羊角,能平肝熄
風,善解腦血管神經之痙攣。水牛角代犀角,能清心止血,治神
志昏沉,起醒腦解毒之用。生鹿角不同予鹿茸和鹿角膠,它能消
血腫。古人用一味生鹿角研末,醋調敷乳癰立消,故可移治腦部
凝血留瘀,起潛移默消之效,五昧藥合而為方,對腦部氣血郁滯、
水液潴留、有積極疏導作用。
    [加減]  結合辨證,方中常伴用香附、烏藥以調氣活血;蒼
術、川樸以健胃寬腸;郁金散瘀;菖蒲開竅;夜交藤通絡安神;合
歡皮和血緩痛,以為常法。其加減法:(1)當腦溢血尚未完全停
止前,除遵守醫囑保持安靜外,如見頭面潮紅,意識模糊者,可
加用代赭石15克,干生地15克,苧麻根9克,病重者可酌用廣
犀角6克磨汁沖服。口噤不能服藥者,可用鼻飼。至寶丹亦可用
(不排除現代醫學搶救措施)。(2)當腦溢血已經停止,仍須防其
絡創復裂,加用女貞子9克,旱蓮草9克,仙鶴草15克(云南白
藥亦可用)。(3)中風后,血壓仍偏高,頭痛頭暈,泛惡,拘急者,
可加用石決明30克,代赭石15克,干地龍9克,生牛膝9克。
(4)中風后,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半身不遂者,可加用明天麻
9克,僵蠶9克,決明子9克,茺蔚子9克,郁金9克,菖蒲9克,
鉤藤12克,全蝎4.5克。(5)中風后,痰涎壅滯,時時搐弱,咳
利不爽者,可加用陳膽星6克,天竺黃9克,郁李仁9克,瓜蔞
9克,淡竹瀝一支沖;大便閉結不下者,可加用生川軍9克后下,
以得下為度。(6)中風后,余熱不退,或有感染,汗出熱不解,口
干舌絳者,可加用土茯苓30克,忍冬藤24克,連翹9克,白薇
9克,丹皮9克,山梔9克,合歡皮24~30克。
    [按語)  本方對于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或腦部血循環障礙
所引起的各種腦病,都有較好的療效。特別是上盛下虛之人,運
用宣暢氣血,清除腦內積瘀與潴液,從而調整腦部血行障礙,對
逐步恢復腦功能,改善后遺癥,有良好的作用。
    [典型病例]  徐某,男,62歲。
    曾二次中風,腦CT提示為:多發性腦梗塞。患者體豐,向有
高血壓史,于1989年第二次中風時,神志昏迷,四肢活動不利,
以左半肢為甚,納呆嗜寐,大便艱,口干欲飲,舌紅絳中裂,脈
弦細而數,風痱病灶深邃,殘瘀凝滯,不易速解,與柴牡三角湯
加味:柴牡三角湯藥量同上,加入土茯苓30克,忍冬藤24克,連
翹9克,自薇9克,茺蔚子9克,決明子9克,女貞子9克,郁
金9克,菖蒲9克,夜交藤15克,枳實9克,生川軍9克(后
下)。三天后通便,神昏漸清,原方去枳實、生川軍,加蒼術、川
樸、知母,服后納食漸增,便亦暢,寐亦安,口干、舌絳中裂均
有明顯好轉,前后診治五月余,肢體活動日趨好轉,病情穩定。
13.首烏補腎方(苗香圃)
   
    [組成)  制首烏20克女貞子20克枸杞子15克旱蓮
草20克丹參30克  肉蓯蓉15克仙靈脾15克石菖蒲10
克郁金lo克膽南星10克水蛭10克
    [功效]  補腎活血化瘀。
    (主治]  腦梗塞。    .
    (用法]  每日一劑,早晚二次,水煎服。
    [方解]  腦梗塞屬中醫“中風”范疇,大多發生于中老年,
苗師認為其基本病機為腎虛血瘀痰阻。所擬方中制首烏、女貞子、
枸杞子、旱蓮草補腎養陰填精益髓;肉蓯蓉、仙靈脾溫腎壯督,兼
能潤腸瀉腑;丹參、水蛭活血化瘀,兼通腦絡;石菖蒲、郁金、膽
南星豁痰開竅,醒腦化濁。
    [加減]    (1)神志不清者加安宮牛黃丸化痰開竅;(2)大
便秘結者,加大黃瀉熱通腑;(3)肝陽上亢者,加羚羊粉涼肝熄
風;(4)肢體拘攣,肌張力較高者,加木瓜、白芍、葛根柔肝解
痙,甚則加全蝎、蜈蚣通絡解痙;(5)恢復期頭痛者合四物湯養
血活血;(6)肢體浮腫沉重疼痛者,加麻黃、桂枝通絡止痛;
(7)恢復期及后遺癥期,氣虛癥狀明顯者,加生黃芪益氣活血,但
用量宜從30克開始,逐漸增加到120克,若突然大量應用,易出
現患肢疼痛;(8)心煩失眠,臥起不安者,加生龍骨、生牡蠣、珍
珠母,鎮靜安神;(9)患肢功能恢復遲緩,加制馬錢子強筋骨,利
關節;(10)血脂高者加決明子;(11)兼有糖尿病時,加片姜黃、
鬼箭羽;兼冠心病者,加桃仁、全瓜蔞、檀香、砂仁等。
    (按語]  腦梗塞病位在腦,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無論
是腎虛導致的痰瘀內生,還是痰瘀損傷腦髓,其發病后的病理狀
態都是腎虛血瘀。苗師指出,腦梗塞腦組織受損是腎虛的微觀指
征;梗塞灶周圍的缺血暗帶及水腫帶是痰瘀的微觀征象。依據這
一微觀辨證認識,對腦梗塞患者無論有無宏觀的腎虛癥,及早應
用補腎之品確能起到保護腦組織的作用,語言、肢體功能恢復快,
致殘率明顯降低。在具體運用上,發病初期,痰瘀較重可致腑實,
宜活血化瘀佐以補腎,兼顧通腑,使濁氣得降,痰瘀可化,有益
于腎虛的恢復,標本兼治,相得益彰。恢復期及后遺癥期,腎虛
為主要病機,補腎可使精氣血俱旺,促進活血化瘀,再參以活血
化瘀之品,經絡通暢,語言肢體功能日見恢復。以本方為基礎,靈
活加減,臨床效果甚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焦樹德:中風病中經證3方】4
腦血管意外(中風)秘方
中風后遺癥的中醫辨證論治
中風半身不遂治驗
一劑中藥治療中風
淺析中醫辨證論治中風后遺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大姚县| 长沙市| 景泰县| 墨竹工卡县| 屏边| 宕昌县| 嵊泗县| 三明市| 卓尼县| 海林市| 永清县| 桐城市| 怀集县| 哈尔滨市| 云阳县| 丰台区| 保亭| 长岛县| 麦盖提县| 寿阳县| 仁寿县| 阳曲县| 通城县| 五台县| 肇州县| 新宁县| 建湖县| 宁陵县| 新营市| 买车| 玉树县| 略阳县| 定结县| 楚雄市| 黎川县| 揭东县| 香格里拉县| 朝阳县| 宁武县|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