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女性,56歲,門診病歷
1993年5月31日初診
主訴 乏力伴多飲多食,多尿一年余
患者自1992年初開始覺雙下肢無力,不耐勞累,午飯前有饑餓感,繼之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兩月后檢查空腹血糖200MG%,尿糖(+++),確診為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因對口服降糖西藥的副作用有所顧慮,所以僅單純飲食控制,但血尿糖一直居高不下,半月前查空腹血糖225MG%尿糖(+++)。
現癥口干多飲,每日飲水》3000ML,尿頻量多,。控制飲食300克/日,但仍感饑餓,周身乏力,腰酸膝軟,燥熱汗出,心煩易急,大便溏薄。下肢水腫,舌紅少津,脈玄滑。
辨證立法 氣陰兩虛,脾腎不足,燥熱內盛,兼夾淤血。治宜益氣養陰,培補脾腎,清熱活血。方用降湯對藥方加減。
處方 生黃芪30 熟地30 蒼白術各15 元參30 葛根15 丹參30 黃芩10 黃連5 玉竹15 天花粉20 枸杞10 每日一劑 ,水煎服。
治療經過 93年7月5日二診,服藥14劑,饑餓感小時,體力增加,飲水及尿量均減,再服14劑,燥熱汗出大減,大便略成形,下肢未再水腫,復查空腹血糖140MG%,午餐后兩小時血糖238MG%,尿糖(+)-(++),舌暗紅,脈玄滑。
守方再服2月,癥狀全部告愈,1990年28日,復查空腹血糖 102MG%,午餐后2小時血糖145MG%,尿糖(+或-),乃將前方去芩連,玉竹,花粉加沙參麥冬,五味子,桑寄生配制水丸常服以資鞏固,,3月后隨診,病情穩定,空腹血糖135MG%,午餐后2小時血糖198MG%,尿糖(-)。
按語本案先有下肢無;力,繼之“三消”俱現,乃腎陰不足,陰虛燥熱,上灼肺胃津液而致。然又兼便溏,水腫,說明脾氣亦受損傷,轉輸無權。祝師治以降糖對藥方益氣養陰,培補脾腎,活血化淤,加芩連以除燥熱,花粉潤肺生津,玉竹甘寒養胃,枸杞滋補腎陰則三消同治,唯因原方為大量甘寒之生地,恐滑腸致瀉,有礙便溏,故易以甘溫之熟地補腎滋陰,膩膈解饑,藥證相合,取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