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是男性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男性因精氣不足而喪失生育能力的一種病證,包括有精少、精弱、精異或陽事不舉、夢遺滑精等。對男性生育的論述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日:“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諸病源候論》中較系統的論述男性不育癥的脈證變化,認為“丈夫無子者,其精如水,冷如冰鐵……泄精、精不射出,但聚于陰頭亦無子,男子脈微弱而澀為無子。”
【病因病機】不育的病因很復雜,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內傷七情,喜怒無度,憂慮太過,謀思失常,驚恐突現,損傷臟腑,最終影響腎功能,終成不育;二是六淫外襲,正氣不足,外邪侵襲,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耗,腎臟受累而成。其他如跌打損傷等使精氣不足,也可造成不育。
清·葉桂說:“精少則無以化氣,氣不生精,精氣不固,則腎氣不通,所以無子。”男性不育與腎關系最為密切。腎主藏精,為生殖發育之源。心主血,腎藏精,精血充足,方能有子。
因為稟賦不足,身體素虛,或房事不節,或傷寒腎虧,或濫服壯陽藥物,攻伐太過,久則腎傷,或過食肥甘厚味,過于肥胖,生濕聚痰,痰阻氣機,或因思慮驚恐,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或腎虛血瘀,阻塞精道等,均能腎傷而不育。
其他如跌打損傷、勞倦傷精、誤食藥物等,均能使精氣不足造成無精、少精、死精等病變而成不育。
【辨證用藥】本病病機在于腎虛。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虛則補之”的原則,治當益腎填精,雙補氣血,活血化瘀。《證治準繩》說:“醫之上工,因人無子,語男則主于精。男以補腎為要。”《景岳全書》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清·傅山說:“人之所以有生者,氣與血平,氣主陽而動,血主陰而靜,故凡諸經之陽氣虛者,非人參不可,諸經之陰血虛者,非熟地不可。”宗五子衍宗丸、金匱腎氣丸、贊育丹、右歸丸等法組方治療,方用自擬經驗方楊氏益腎延宗散治療。
處方:淫羊藿、巴戟天、熟地黃、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山茱萸、當歸、韭菜子、陽起石、鹿角霜、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珠、龜甲、羅摩、牛膝等42味。共為細末,每服5克,每天3次,內服。
方中藥物多為補腎藥,具有補腎壯陽、強壯身體、延緩衰老、保健等作用,以治療各種不育、陽痿諸證。其中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附子、陽起石、鹿銜草、鹿角霜、羅摩、淫陽藿等溫腎助陽,使命火復,陽得壯。《本草綱目》說:“肉蓯蓉強筋益精氣多子。”龜甲等補陰血、任脈,即補一身之陰。鹿角霜等溫通督脈之氣,補督脈即補一身之陽。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女貞子、生地黃等補腎填精,取五子衍宗之意。當歸、白芍、熟地黃等補血滋腎陰,提供生精血的物質基礎,肝腎同治,經血互生。白芍、附子等舒郁暖肝,使寒得散,宗筋得振,“肝又為命門之母”,溫肝又可補命火,乙癸同源,母子相生。車前子、石菖蒲、路路通、穿山甲珠、牛膝等活血通竅,使腎得補。又于溫補中加黃柏、牡丹皮、蒲公英等寒涼之品,以防過熱傷陰。諸藥共用而生補腎陽、滋腎陰、益腎氣、填精髓、抗衰老、平氣血等效用,使腎精充足,臨床取效。
【典型醫案】
例一
祝某,男,28歲,工人。主訴婚后2年不育。患者身體較胖,但無他病,其妻檢查正常無病。檢查精液常規,其精子數20%,精子活動率20%。診斷為不育癥。投以楊氏益腎延宗散l個療程(3個月)。療程結束后其妻已懷孕。并足月順產一健康女嬰。
例二
宋某,男,26歲,農民。主訴結婚2年未育。患者身體較瘦,但健康無病。檢查精液常規,量3毫升,均為死精。診斷為不育癥。給予楊氏益腎延宗散l個療程。療程結束,檢查精液常規,精子數及活動率均升至60%。又給予上藥1個月。停藥后其妻已懷孕,并足月剖宮產下一健康女嬰。
【附方】楊氏益腎延宗散(自擬經驗方) 組成:淫羊藿、巴戟天、熟地黃、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山茱萸、當歸、韭菜子、陽起石、鹿角霜、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珠、牛膝、紅參、桑椹、黃芪、生地黃、續斷、墨旱蓮、杜仲、茯苓、何首烏、女貞子、五味子、紅花、蛇床子、澤瀉、牡丹皮、鱉甲、龜甲、蛤蚧、白術、鹿銜草、白芍、沙苑子、蓮子、石菖蒲、黃柏、羅摩等42種。上藥共為細末。每服5克,每天3次,l個療程3個月。功用:益腎填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補脾助陽,氣血兼補。主治:腎虛陽痿,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