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清熱解毒消炎方
[組成]
[制用法]研成粉末過60目篩,混勻。成人每次5克,小孩1周歲1克,2一5周歲2克,6—9周歲3克,10—15周歲4克,每日2—3次,用冷水煮沸后服用。
[功用]清熱解毒消炎。
[主治I感冒、肺炎。
10、活力清熱片
[組成]水牛角濃縮粉1kg(相當于水牛角15kg)
[制用法]輔料適當,制成10000片。口服,成人每日3—4次,每次4—6片,小兒酌減。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透表。
[主治]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流感、咽喉炎、上吁吸道炎,也可用于腮腺炎、登革熱及急性支
氣管炎。
[方解]本證為外感六淫表征。
方用水牛角清熱、解毒、涼血,與荊芥配伍,涼血透表,防止邪熱傳營,井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雖或邪已入營,尚可透營轉氣,以防病勢深入。
板藍根、野菊花清熱解毒力強,且能涼血,兼備氣營兩清之功,特別是野菊花,原有透解之力,今得荊芥之助,其解表透泄之功更佳。
四藥相伍,可使氣營兩清而不留邪,共達清熱解毒,涼血透表之功。
[療效]治療111例,顯效6l例,占54.96%、有效43例,占38.74%,總有效率為93.7%;無效7例,占6.3%。
11、感冒清熱合劑I號
[組成]
[用法]將以上藥物先用溫水浸泡15分鐘,武火煮沸20分鐘,加入薄荷微火再煎3分鐘,共煎2次,每次取200m1,1日服4次、6次或8次。相應的測體溫4次、6次、8次。
[功用]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止渴除煩。
[主治]外感高熱,頭痛,微惡寒心煩,口渴,咽痛、脈浮緊、系外感風熱,病程在4天以內者。
[療效]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88年11月青島會議規定的中醫外感高熱急癥的診療規范診斷要點選擇病例73例,患者服用本方后,退熱時間最短為3小時。服1—4劑的過程中,體溫呈階梯式下降,24小時體溫恢復正常考58例,占79.45%;48小時恢復正常者13例,占17.80%;無效2例,占2.47%。總有效率97.26%。隨著體溫恢復正常,伴隨癥狀亦減輕消失。
12、羌話簡易方
[組成]羌活30克
[功用]散寒清熱。
[主治]普通型感冒發熱。
[方解]羌活簡易方為蘇老自擬方,羌活辛溫,發汗力強,蘇老不但用于風寒感冒,亦用于風熱感冒。此方一溫一寒,配伍巧妙,臨床退熱甚速。現代藥理亦證明,此二藥有解熱、抗病毒、抗細菌的作用。
[加減]若乳蛾紅腫疼痛甚者,方中加入板藍根、蒲公英。
13、清解I號方
[組成]
[用法]每日1劑,二煎需在頭煎服后4小時之內服完。
[功用]宣透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感冒發熱。
[加減]
鼻塞咳嗽加大貝母、制竹茹;
體痛加絲瓜絡或鹿銜草。
[組成]藿香
[制用法]于晚7時服第一煎,9時服第二煎,一般到午夜12時即可退熱。若熱末全退,次晨可服第二劑。鮮有需服第三劑者。
[功用]溫涼并施,解毒退熱。
[主治]病毒性感冒.
15、清熱湯
[組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中午晚分4次服
[功用]解表清熱,解毒養陰。
[主治]病毒性感冒。
16、銀蚤湯
[組成]
[組成]防風
[主治]風寒感冒或風溫、風熱初起有寒熱表證者。兼治痄腮、百日咳、胃院脹痛、小兒受驚發熱等。
[加減]
春加薄荷,夏加紫蘇,秋加紅棗,冬加紅棗;
風熱、風溫加銀花、連翹;
風濕加蒼術、藿香。
流行感冒加生艾葉、
痄腮加柴胡,
百日咳加皂角。
18、膏葛退熱飲
[組成]
[功用]養陰退熱。
[主治]感冒、流感、小兒夏季熱,及其他不明原因之發熱、各種急性傳染病之高熱者。病見發熱、汗出、煩躁、口渴、舌干、苔薄黃,脈洪大或滑數。
[加減]
無汗加薄荷、荊芥;
咳嗽加杏仁、枇杷葉;
體痛加秦艽;
頭痛加龍膽草;
喉痛加山豆根;
發頤加板藍根;
牙痛加山梔根;
便閉加番瀉葉;
抽搐加地龍、羚羊角;
病久傷陰加沙參、麥冬;
夜燒日不燒加青蒿、白薇。
19、暑令感冒合劑
[組成]
[制用法]每劑加水適量,浸泡半小時,武火煎煮10分鐘。過濾取藥液備用。每日1劑分2次溫服,若入暮高熱不減,可酌情加服1劑,再分2次溫服。
[主治]夏季感冒,高熱頭痛、胸悶脘痞,身體重痛或咽痛,咳嗽,或身痛無汗,舌質紅苔薄膩微黃,脈象濡數。
方中香薷、厚樸取自于黃連香薷湯,合佩蘭功在解暑除濕;
枇杷葉則具有保金肅肺之長;
鴨跖草倍其清熱瀉火之力、以保無虞。
[加減]
若患者體溫高于39.6℃,必須在方中加入黃連5克;
咽紅腫痛明顯時,可加人板藍根12克。
20、白羌湯
[組成]
[功用]祛風散寒、清熱止嗽。
[主治]風寒兼熱感冒。
[組成]
[按語]
風寒感冒之輕證(傷風),用荊防敗毒散辛散解表;
風寒夾濕感冒,用藿香正氣散辛溫化濕解表;
風熱感冒之輕證,用銀翹散辛涼解表;
重證,用麻杏石甘湯加味辛涼解表,這是辨證施治之一般法則。
經實踐,反復選藥平衡藥性,擬定出復方葛芷夷湯,辛涼解表除濕,經千例觀察,藥性平穩,效果良好,有效率為86.4%。為治療不同證型之感冒闖出了一條新路。該方服后,可大汗、小汗、微汗或無汗。凡感冒,有汗者可用,無汗者亦可用,解表而不傷正。故老小、體弱皆可用之。唯肺胃陰傷之感冒無效。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