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產后下痢
1。濕熱痢證  產褥期內出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痢下赤凍,粘稠穢臭,肛門灼熱伴見小便黃赤,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濡數.方藥 芍藥湯

2.疫毒痢汪  發病急驟,腹痛劇烈,里急后重特甚,痢下膿血相兼,伴高熱煩躁,甚或昏厥,舌紅苔黃厚,脈數。方藥 白頭翁湯。

3.寒濕痢證 產褥期間,腹痛里急后重,痢下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脘腹痞悶,身困頭重,舌淡苔白膩,脈濡緩。方藥 不換金正氣散。

4.噤口痢證 產婦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而不能食,并伴見惡心嘔吐,脘腹痞悶,精神倦怠,苔黃膩,脈濡數.方藥 開噤散。

5。虛寒痢怔 產后痢下清冷稀薄或白凍,神疲納少,四肢不溫,甚至下痢滑脫不禁,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弱.方藥 (1)桂附理中湯。

6.陰虛痢證 產后痢下赤白膿血,粘稠如凍,腹痛綿綿,虛坐努責,心煩口渴,或午后低熱,神疲乏力,舌質紅絳少苔,脈細數。方藥 駐車丸。

7.休息痢證  因痢治未徹底、時痢時止,長期不愈為特點。常見納少神疲,怯冷嗜臥,時有里急腹痛,大便夾有粘涎或赤白凍,舌淡苔膩,脈濡無力.方藥 連理湯。

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預防與護理】【現代研究】【療效評定其它療法中藥名廠與中成藥

產婦產褥期內,發生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膿血為主證者,稱“產后下痢”.
  痢疾一名首見于宋.《嚴氏濟生方》,在此之前《內經》謂“腸游”,《金匱要略》將泄瀉與痢疾合稱“下利”,晉?!吨夂髠浼狈健泛喎Q為“痢”,唐.《千金要方>>則稱為“滯下”。所謂里急一一謂腹痛窘迫,時時欲便之意,后重一一肛門墜脹,便而不爽之意.二者常同時出現,故合稱“里急后重”。《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曰:“里急者,腹痛積滯也。后重者,下墜氣滯也?!?br>  本病具有較強的流行性和傳染性,它既可呈散發性,又可呈流行性,流行期間具有強烈的傳染性,一旦確診必須申報疫情。因它具有季節性和傳染性,故有時疫痢之稱.《丹溪心法>)云:“時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傳染相似?!鼻澹軐W霆《三指禪》曰:“風之所過,行于一家則病一家,行于一境則病一境……氣之所觸,染于一人則病一人,染于一方則病一方?!笨梢娖鋫魅拘灾畯娏?,當引起足夠重視。
  早在《內經》即對痢疾的病因、癥狀、預防等方面有了原則性論述,并在《素問》、《靈樞》諸篇中反復討論,重點強調感受外邪與飲食不節(潔)兩大因素。漢.《金匱要略》雖以“下利”統稱痢疾與泄瀉,但所載方藥體現了治療痢疾的規矩法度,如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桃花湯、理中湯等等,特別是對休息痢的記載:“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對后世影響尤大,為認識和治療痢疾奠定了良好基礎;尤其在《金匱要略.產后病脈證并治》中明確地指出:“產后下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敝两癯S茫畷x.《肘后方》稱“下痢”,并與泄瀉作出鑒別,其中“下痢不能食”為后世創“噤口痢”一名提供了依據;隋.巢元方專列《痢疾諸病論》,主論四十,分為三大類,一論痢疾分類,二論痢疾的兼證與變證,三論痢后諸證,如谷道腫痛、生瘡等,豐富了痢疾的病因學和癥狀學,為后世認識廣開思路;唐?!肚Ы鹨健贩Q為“滯下”,載方102首,治療非常注意飲食調理,指出“凡患痢疾,忌生冷酢滑,豬雞魚,油乳酪酥干脯,醬粉咸。所食諸食皆須大熟爛為佳,亦不得傷飽,此將息之大經也。若將息失所,圣人不救也”;宋.《濟生方》首創“痢疾”之名,謂“今之所謂痢疾者,即古方所謂滯下是也?!敝委熍袑J率諠?、補斂的治療方法,并補創消積導滯的治療原則,直至今天亦有指導意義;《仁齋直指方》詳解里急后重:“痢出于積滯,積,物積也,滯,氣滯也。物積欲出,氣滯而不與之出,故下墜里急,乍起乍出,日夜百余度,不論色的赤白,脈之大小,皆通利之,是以無積不成痢也?!边@種觀點與“消積導滯”、“通因通用”的論點是分不開的l金元時期,劉河間《河間六書》創“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的治療經驗,至今受到醫家們的重視;元。《丹溪心法》提出“痢赤屬血,白屬氣”糾正前人所謂“赤痢屬熱,白痢屬寒”不當說法。在指出其傳染性的同時,認為病因“皆濕熱為本”。治療上提出“初得之時,元氣未虛,必須推蕩之,此通因通用之法;稍久氣虛則不可下;壯實初病,宜下,虛弱衰老久病宜升提.”其次提出“噤口痢”一證,并闡述其病機與治法,影響甚深,明.《景岳全書》對病位提出新論點:“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廣腸最下處,而其病本,則不在廣腸而在脾腎?!闭J為發病與脾腎有關;《癥因脈治》認為病因除內傷、外感外,還與七情有關,提出“七情痢”,實質上可能屬誘發因素;《醫門法律》在治療法則上提出“逆流挽舟”法,謂“外感三氣之熱而成下痢,其必從外而出之,故下痢必從汗、先解其外,后調其內,首用辛涼以解其表,次用苦寒以清其里,一二劑愈矣……雖百日之遠,仍然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則死者可治,危者可安,經治千人,成效歷歷可記?!蹦壳耙酁橹匾▌t之一。清.《證治匯補》提出病因有因瘀致痢”,治當祛瘀(前人則謂因痢致瘀),其祛瘀之法是可取的;《醫學實在易》提出“奇恒痢”一證,異在下痢不重而神昏譫語或先昏迷后下痢,有異于他證。與西醫學稱的中毒型痢疾相似.
  (主要病機)
  痢疾的主要病因可分為兩大類,一日感受外邪,外邪之中又分濕熱、疫毒和寒濕。濕熱之邪蘊結腸腑,損傷腸絡,遂成痢疾。《沈氏尊生書》曰:“諸痢,暑濕病也,大抵痢之病根,皆由濕蒸熱壅,以至氣血凝滯,漸至腸胃之病”。夏秋季節,天之暑氣下迫,地之濕氣上蒸,人在氣交之中,易感穢濁之邪而致病,疫毒傷人,穢濁相染,蘊結腸胃,病勢急驟,病情兇險.《丹溪心法》云:“時疫作痢,……皆因濕熱為本.”寒濕傷人多與體質有關,陽虛之體易感寒濕,或濕從寒化,寒濕傷于腸胃,大腸氣機受阻,氣血壅滯,腸絡受損以致痢疾。《癥因脈治》云。“寒濕痢之因……內氣不足,乘虛感人……內傳腸胃則水谷不化、氣血與糟粕互相蒸釀,而痢下赤白之癥作矣?!薄毒霸廊珪吩疲骸耙晕溉蹶柼摚蚝畟K者,此輩極多?!倍诊嬍乘鶄?,可因過食肥甘厚味,或啖食不潔之物,遂致濕熱蘊蒸阻于腸間l或因過食生冷瓜果,中陽被遏,寒濕滯腸而病痢疾。《醫碥》曰:“痢由濕熱所致,或飲食濕熱之物……積于腸胃.”外感與內傷,雖可單獨致痢,但往往相互影響,交感為患,或先經感外邪繼而內傷飲食?;蛳蕊嬍硞杏謴透型庑埃氏嗉鏋榛紴槎嘁?。如《醫宗金鑒》曰:“然痢之為病……皆因外受風暑濕蒸之氣,內傷生冷飲食過度而生也。”
  痢疾主要病機為邪滯腸腑,與氣血相搏結,傳導失司,通降失利,氣血凝滯,腸膜血絡受損而痢下赤白膿血,氣機阻滯不通,故腹痛里急后重。
  痢疾,證有寒熱虛實,病情演變多端。感受外邪,飲食所傷,多成暴痢,屬實證、熱證;痢疾遷延,日久不愈,已屬久痢,多呈虛中挾實;若因失治、誤治,或過早收澀,病雖減輕,但邪不盡去,日久正虛邪戀,虛實并見,或寒熱錯雜,赤白痢下時下時止,病根纏綿,成為休息?。粷駸嵋叨局吧瞎ビ谖?,或久痢傷正、胃虛氣逆,出現痢而不能食,遂成噤口??;寒濕傷陽,或病久損及脾腎,證見痢下稀薄,四肢不溫,甚至滑脫不禁,則為虛寒??;若因熱重于濕,邪熱傷陰,或病久損陰耗液,遂成陰虛痢.
   (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產褥期內出現腹痛、腹瀉(日十余次至數十次),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膿血或粘涎粘凍,常伴左下腹壓痛。
  (2)大便鏡驗:可見大量白細胞或膿細胞、紅細胞并有巨噬細胞。
  (3)糞便或肛試子培養生長志賀菌.
  2.鑒別診斷 痢疾與泄瀉均以夏秋季節發病為多,病位皆在腸道,病因亦有相同之處,而病機與體征則不相同,必須加以鑒別.泄瀉:以便次增多為主,且大便溏薄或呈 水樣便;瀉下爽利,或見谷物不化,甚或滑脫不禁,洞瀉不止,可伴見腸鳴腹痛,但無膿血粘凍及后重之證,大便鏡檢亦可鑒別。(參見“產后泄瀉”)
  (因、證、辨、治)
  痢疾的主要病因有外感濕熱,疫毒,寒濕及內傷餿腐、不潔之物為主;病機主要為邪氣壅滯腸道、通降失職,氣血凝滯,腸膜血絡受損而致。
  辨證主要依據痢下物的形狀、色、質和伴隨的腹部和肛門體征,結合病史和相應的輔助檢查,判定疾病的寒、熱、虛、實與病勢的進退?!毒霸廊珪吩疲骸胺仓瘟〖?、最當家虛實,辨寒熱,此瀉痢中最大關系,若四者不明,則殺人甚易也?!睂崬橹晾砻浴?br>  痢疾治療原則,依據寒熱虛實的不同而確立相應的治法:①熱證實證:主以清熱化濕解毒,兼以調氣行滯,忌用收澀止痢之品,以免閉門留寇;②寒證虛證:主以溫中補虛,調理脾胃,佐以收澀固脫;③痢兼表證:當解表與調理并用;④虛實挾雜證:宜攻補兼施,補虛瀉實;⑤噤口?。呵鍩峤舛?、和胃降逆。各型證治當中,注意配合調氣和血之法,即劉河間“調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自愈”之意。同時,時時顧護胃氣,若傷損胃氣不但投藥罔效,而且可能轉變為噤口痢,從而
加重病情。
  1。濕熱痢證    
  病因病機 產后體虛,感受濕熱之邪,壅結腸腑,損傷腸絡。
  主要證候 產褥期內出現腹痛腹瀉,里急后重,痢下赤凍,粘稠穢臭,肛門灼熱伴見小便黃赤,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濡數.
  辨證依據 產后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稠穢臭,肛門灼熱,小便黃少;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 清熱化濕、調氣和血。
  方藥 芍藥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黃連、黃芩、芍藥、當歸、大黃、肉桂、檳榔、甘草、木香)加銀花、馬齒莧、白頭翁。
  濕重于熱,見下痢白多赤少,苔白膩去當歸、大黃、黃芩,加蒼術、厚樸、茯苓、陳皮燥濕運脾;熱重于濕,證見痢下赤多白少,口渴喜飲者去肉桂,加白頭翁、秦艽、黃柏直清里熱;若痢下鮮紅者再加地榆、苦參、丹皮、炒側柏葉涼血止痢;兼外感,伴惡寒發熱,頭痛身楚,脈浮者,治宜解表和中,即喻嘉言“逆流換舟”之法,體壯者方用荊防敗毒散(《攝生眾炒方》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川芎、茯苓、桔梗、甘草)。體質較差者用活人敗毒散(《南陽活人書》前方加入參、生姜);表邪未盡里熱已盛,伴高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浮數,治宜解肌清熱,方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甘草)加木香、檳榔;熱積壅滯,證見腹痛拒按,痢下澀滯,時時登廁所下極少,舌苔老黃垢膩,治宜通因通用,選調胃承氣湯(《傷寒論》大黃、芒硝、甘草)加萊菔子,檳榔破積通腑,行氣導滯;熱毒內熾腸膜腐爛,見腹痛如刀割,所下之物腐臭逼人,治宜清熱解毒、化腐生肌,方選解毒生化丹(《醫學衷中參西錄》銀花、白芍、三七、鴉膽
子、甘草)。
  2.疫毒痢汪
  病因病機 婦人分娩于夏秋季節,人在天暑與地熱之中,“百脈空虛”之體,易感穢濁疫毒之邪,或食餿腐之物,疫毒穢濁之邪蘊結胃腸,侵害腸膜.
  主要證候 發病急驟,腹痛劇烈,里急后重特甚,痢下膿血相兼,伴高熱煩躁,甚或昏厥,舌紅苔黃厚,脈數。
  辨證依據 夏秋季節,起病突然,病勢兇猛,腹痛,里急后重特重,痢下膿血,壯熱煩躁;舌紅苔黃厚,脈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行滯。
  方藥 白頭翁湯(《傷寒論》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加阿膠、銀花、地榆、丹皮、赤芍、黃芩、馬齒莧。
  若疫毒壅塞腸間,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而伴大便澀滯,穢臭難聞,急投大承氣湯(《傷寒論》大黃、厚樸、枳實、芒硝)蕩滌穢濁積滯,以防邪毒攻心、或內陷營血等危證的發生;熱盛動風,見驚厥,抽搐,下痢鮮紅者,急服紫雪丹,或至寶丹清熱熄風;熱毒內閉,見高熱無汗,神昏肢厥或抽搐者,可配合刮痧(肘窩、膝窩、脊柱兩側及胸脅等處)或中藥(白頭翁、黃柏、黃連等)濃煎保留灌腸;邪盛正虛,證見面色蒼白、四肢厥逆、汗出氣喘、脈微欲絕等陽氣欲脫之證,急服參附湯(《正體類要》人參、附子),回陽救逆或急灸百會、神闕、關元等穴,回陽固脫.并宜中西醫綜合治療.
  3.寒濕痢證
  病因病機 素稟陽虛之體,分娩后體質更虛,感受寒濕之邪,寒濕之邪凝滯腸胃,阻礙氣機,氣滯血壅而發痢疾。
  主要證候 產褥期間,腹痛里急后重,痢下白多赤少,或純為白凍,脘腹痞悶,身困頭重,舌淡苔白膩,脈濡緩。
  辨證依據 素體陽虛感受寒濕史;痢下赤白粘凍,或純為白凍,脘腹痞悶,頭身重痛;舌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 燥濕溫中,散寒導滯.
  方藥 不換金正氣散(《和劑局方》蒼術、厚樸、陳皮、半夏、藿香、生姜、大棗、甘草)加炮姜,神曲。
  濕盛而挾食積,腹痛脹滿,噯腐,里急后重較甚,痢下有不化之物,苔厚而垢,治宜溫化寒濕,消食導滯,方用胃苓湯合保和丸(見產后泄瀉);寒邪結于腸道,見面色清灰,腹痛,痢下膿血,滯而不爽,或痢下點滴,肢冷苔白膩,治宜溫化寒積,方選溫脾湯(《千金方》人參、桂心、干姜、附子、大黃)去人參,加當歸、木香、檳榔;寒濕傷脾陽,見痢下不止狀如鴨溏,畏寒肢冷,里急而無后重,苔白,脈沉遲,治宜溫中健脾,方選理中湯(《傷寒論》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加木香、肉豆蔻、砂仁。
  4.噤口痢證
  病因病機 產后感受疫毒之邪重甚,疫毒上攻于胃,或久痢傷正,胃虛氣逆失于和降之職,以致下痢而不能食.
  主要證候 產婦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而不能食,并伴見惡心嘔吐,脘腹痞悶,精神倦怠,苔黃膩,脈濡數.
  辨證依據 感受疫毒或久痢未愈史;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而不能進食,惡心嘔吐,脘悶神倦;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 清熱解毒,和胃降逆.
  方藥 開噤散(《醫學心悟》黃連、石蓮子、菖蒲、丹參、茯苓、陳皮、冬瓜米、陳米、荷葉蒂、人參)加半夏、赭石、大黃。
   若嘔不受湯劑,可先予少量玉樞丹含化,待上逆穢濁之氣被抑,再緩緩咽服前方湯藥。伴壯熱煩躁,嘔吐頻頻,飲食難下,口渴欲飲,唇紅舌赤,脈洪而數等熱毒熾盛諸候者,宜大黃黃連湯(《醫宗金鑒》大黃、黃連)加白頭翁、竹茹,證情緩解后改用參連開噤散(《醫宗金鑒》人參、黃連、石蓮子);若下痢而嘔吐頻作,耗傷胃陰,見痢下赤多,面色泛紅,口干唇燥,舌紅降而無苔,脈細數,治宜益胃生津,選益胃湯(《溫病條辨》沙參、麥冬、玉竹、生地、冰糖)加山藥、石斛、連米、花粉,若胃氣虛敗,元氣欲脫,見痢下無度,漿飲難下,四肢不溫,脈沉細或脈微欲絕等,急以參附湯或獨參湯,頻頻呷服,以資益氣回陽,或中西醫急處理.
  5。虛寒痢怔
  病因病機 產婦素體陽氣不振,或感受寒濕之邪太甚,寒易傷陽,或病久累及脾腎,以致運化、轉輸、溫煦、攝納失職.
  主要證候 產后痢下清冷稀薄或白凍,神疲納少,四肢不溫,甚至下痢滑脫不禁,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弱.
  辨證依據 素體陽虛,或病痢日久不止;痢下清稀或白凍,或滑脫不禁,神疲納少,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 溫補脾腎,收澀固脫。
  方藥
  (1)桂附理中湯(《驗方》肉桂、附子、人參、白術、干姜、炙甘草)合桃花湯(《傷寒論》赤石脂、干姜、粳米)。
  (2)桃花湯(見本節)合真人養臟湯(《和劑局方》人參、白術、肉豆蔻、訶子、白芍、當歸、肉桂、甘草、木香、罌粟殼)。
若脾虛氣陷,下痢而脫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見“月經先期”節);畏寒肢厥,里寒較甚者加吳萸、臺烏溫中散寒理氣;若下痢滑脫不止,時有昏厥者,乃元氣欲絕,急以參附龍牡湯(《方劑學》人參、附子、龍骨、牡蠣)合桃花湯,回陽固脫。
  6.陰虛痢證
  病因病機 素體陰虛,或熱毒、濕熱之邪久羈,邪熱灼陰,或病程較久病勢較重,損陰耗液。其病機特點為陰液已虛余邪未盡.因而治療養陰與驅邪不可偏廢,必須視其孰輕孰重,靈活掌握補瀉主次。
  主要證候 產后痢下赤白膿血,粘稠如凍,腹痛綿綿,虛坐努責,心煩口渴,或午后低熱,神疲乏力,舌質紅絳少苔,脈細數。
  辨證依據 素體陰虛,病程較長,病勢較重,痢下赤白粘稠,心煩口干,午后低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養陰清熱,和營止痢。
  方藥 駐車丸(《千金方》黃連、阿膠、當歸、炮姜)加芍藥、甘草、烏梅。陰虛較甚,口渴尿少,舌紅而干者加生地、石斛、沙參、麥冬,痢下赤多加丹皮、赤芍;煩熱口苦,肛門灼熱加黃柏、秦皮;病程較久,滑脫難禁者加石榴皮、訶子之類以收斂止痢。
  7.休息痢證(本型于產后下痢者甚為少見)
  病因病機 患痢未得及時、有效、徹底治療,或誤治,或過早使用收澀止痢之劑,自覺病情減輕,但邪未盡出,日久則正虛邪戀,虛實并見,或寒熱錯雜,或時下時止,病根難除,遷延而成,臨床表現常無定證,或寒熱互見,或虛實夾雜,病情較為復雜,辨證須細加推審,理出癥結所在,方能用藥精當,以除病根。
  主要證候 因痢治未徹底、時痢時止,長期不愈為特點。常見納少神疲,怯冷嗜臥,時有里急腹痛,大便夾有粘涎或赤白凍,舌淡苔膩,脈濡無力.
  辨證依據 曾患痢治未及時徹底,現痢下斷續時下時止,腹痛里急較輕,神疲,怯冷,舌淡,脈弱。 ,
  治法 溫中清腸,佐以調氣化滯。
  方藥 連理湯(《張氏醫通》人參、白術、干姜、甘草、黃連)加木香、檳榔、枳殼、當歸。若濕熱征象明顯,可參濕熱痢用芍藥湯,但苦寒之品不可太過,免苦燥傷陰,寒涼傷陽,寒濕較突出者,可參寒濕痢用胃苓湯溫化寒濕。或用溫脾湯溫下寒積,若虛實夾雜,寒熱互見,見久痢不愈,時輕時重,下痢膿血,或夾赤白,或下痢清稀,腹中隱痛或脹痛,口苦口干,心煩欲嘔,舌苔黃白相兼,脈沉弦,可用烏梅丸(《傷寒論》烏梅、細辛、干姜、當歸、附子、蜀椒、桂枝、黃柏、黃連、人參)虛實兼顧,寒熱并治,若濕熱癥狀較輕,痢下赤白時作時止,可用香連丸(《兵部手集方》木香、黃連、吳萸)加瓜蔞、薤白清泄滑腸。
  (多種療法]
   1.效驗方
(  1)治痢散(《醫學心悟》)苦參(酒洗)陳皮、陳茶各500g,赤芍(酒炒)炒麥芽、炒三楂各600g,共碾細末,每服13g,水煎連藥末吞下,對濕熱痢有良好作用。
  (2)烏梅40g、黃連20g,共為散劑,每服5g,6小時一次,治濕熱痢。
  (3)獨頭大蒜、黃連各等份,打末米糊為丸,每次6g,日3次,用于濕熱痢。
  (4)苦參30一50g,濃煎,每次100—150ml,日3次,用于濕熱痢。
  (5)生蘿卜汁3杯、老生姜汁半杯、生蜂蜜1杯、陳細茶6g(水煎1杯),諸藥調勻,不須再煎,細呷服,用于噤口痢。
  (6)赤石脂40g,炮姜log,煎服,治痢下滑脫不禁。
  2。外治法
  (1)胡椒7粒,綠豆7粒,大棗肉工枚,為丸敷臍,24小時去藥,用于寒濕?。?br>  (2)吳茱萸18g,研末醋調敷雙涌泉穴,紗布包扎,兩小時取下,用于痢而不思食,四肢冷者.
  (3)炭火上噴醋,產生蒸氣,患者以鼻吸入蒸氣,有開胃作用,用于痢而不思食.
  3。針灸治療 取氣海、天樞、上巨虛為主穴,發熱加曲池、合谷,手法以緊提慢按法結合捻轉瀉法,留針30—60分鐘,每日1一3次,10天為一療程。
  4.穴位注射 氯霉素0。5ml,注入足三里,用于濕熱?。?br>  (中西醫應急處理]
  產后下痢重證患者多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循環衰竭或呼吸衰竭,腸道癥狀并不突出,常于糞檢或肛試子取糞標本才發現異常,對此類病人須中西醫綜合處理。
  1。抗菌治療 使用強有力的抗菌藥物,如氨芐西林、慶大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靜滴,最好參考藥敏試驗選用。好轉后改口服,療程一周.
  2??刂聘邿崤c驚厥 可采用冰帽、冰枕、溫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必要時肌注氯丙嗪或異丙嗪,均按lmg/kg計算。
  3.改善微循環 ①解除微血管痙攣,山莨菪堿0.2—0.3mg/kg,每5—15分鐘靜注一次,直至面色轉紅,四肢轉暖,血壓回升時逐漸延長給藥時間,血壓穩定24小時以后可停藥。②補充血容量,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10—20ml/kg,靜脈推注,重證患者再推注5%碳酸氫鈉5ml/kg,然后用2,1(即二份生理鹽水,一份5%葡萄糖水)等滲含鈉液或5%葡萄糖鹽水快速滴注,直至休克明顯改善,可輸注3,l維持液(3份葡萄糖液,1份生理鹽水),根據患者尿量決定補充量。③糾正代謝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5ml/kg。④維持血壓及強心.經處理血壓不穩定者,用多巴胺工0—20mg,加入lOOml液體內靜滴.有心功能不全時可用毛花甙C。⑤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5一lOmg/kg靜滴,一般用3—5日。
  4.搶救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道暢通,給氧,嚴格控制人液量;若為腦水腫引起可用20%甘露醇lOOml靜脈推注,必要時6"--8小時重復一次。使用糖皮質激素。必要時給予尼可剎米,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肌注或靜滴。
  (預防與護理)

  陽,寒濕較突出者,可參寒濕痢用胃苓湯溫化寒濕。或用溫脾湯溫下寒積,若虛實夾雜,寒熱互見,見久痢不愈,時輕時重,下痢膿血,或夾赤白,或下痢清稀,腹中隱痛或脹痛,口苦口干,心煩欲嘔,舌苔黃白相兼,脈沉弦,可用烏梅丸(《傷寒論》烏梅、細辛、干姜、當歸、附子、蜀椒、桂枝、黃柏、黃連、人參)虛實兼顧,寒熱并治,若濕熱癥狀較輕,痢下赤白時作時止,可用香連丸(《兵部手集方》木香、黃連、吳萸)加瓜蔞、薤白清泄滑腸.
  (多種療法]
  1.效驗方
  (1)治痢散(《醫學心悟》)苦參(酒洗)陳皮、陳茶各500g,赤芍(酒炒)炒麥芽、炒三楂各600g,共碾細末,每服13g,水煎連藥末吞下,對濕熱痢有良好作用。
  (2)烏梅40g、黃連20g,共為散劑,每服5g,6小時一次,治濕熱?。?br>  (3)獨頭大蒜、黃連各等份,打末米糊為丸,每次6g,日3次,用于濕熱痢。
  (4)苦參30—50g,濃煎,每次100—150ml,日3次,用于濕熱痢。
  (5)生蘿卜汁3杯、老生姜汁半杯、生蜂蜜1杯、陳細茶6g(水煎1杯),諸藥調勻,不須再煎,細呷服,用于噤口痢。
  (6)赤石脂40g,炮姜lOg,煎服,治痢下滑脫不禁。
  2。外治法
  (1)胡椒7粒,綠豆7粒,大棗肉工枚,為丸敷臍,24小時去藥,用于寒濕痢。
  (2)吳茱萸18g,研末醋調敷雙涌泉穴,紗布包扎,兩小時取下,用于痢而不思食,四肢冷者。
  (3)炭火上噴醋,產生蒸氣,患者以鼻吸人蒸氣,有開胃作用,用于痢而不思食。
  3。針灸治療 取氣海、天樞、上巨虛為主穴,發熱加曲池、合谷,手法以緊提慢按法結合捻轉瀉法,留針30—60分鐘,每日1—3次,10天為一療程。
  4.穴位注射 氯霉素0。5ml,注入足三里,用于濕熱?。?br>   (中西醫應急處理}
  產后下痢重證患者多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循環衰竭或呼吸衰竭,腸道癥狀并不突出,常于糞檢或肛試子取糞標本才發現異常,對此類病人須中西醫綜合處理。
  工??管碇委?使用強有力的抗菌藥物,如氨芐西林、慶大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靜滴,最好參考藥敏試驗選用.好轉后改口服,療程一周.
  2.控制高熱與驚厥 可采用冰帽、冰枕、溫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必要時肌注氯丙嗪或異丙嗪,均按lmg/kg計算。
  3.改善微循環 ①解除微血管痙攣,山莨菪堿0.2---0.3mg/kg,每5一15分鐘靜注一次,直至面色轉紅,四肢轉暖,血壓回升時逐漸延長給藥時間,血壓穩定24小時以后可停藥。②補充血容量,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lO一20ml/kg,靜脈推注,重證患者再推注5%碳酸氫鈉5ml/kg,然后用2,1(即二份生理鹽水,一份5%葡萄糖水)等滲含鈉液或5%葡萄糖鹽水快速滴注,直至休克明顯改善,可輸注3:工維持液(3份葡萄糖液,1份生理鹽水),根據患者尿量決定補充量.③糾正代謝性酸中毒,可用5%碳酸氫鈉5ml/kg。④維持血壓及強心,經處理血壓不穩定者,用多巴胺10—20mg,加入lOOml液體內靜滴。有心功能不全時可用毛花甙C.⑤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5一lOmg/kg靜滴,一般用3—5日。
  4.搶救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道暢通,給氧,嚴格控制人液量,若為腦水腫引起可用20%甘露醇lOOml靜脈推注,必要時6~-.8小時重復一次。使用糖皮質激素。必要時給予尼可剎米,山梗菜堿等呼吸興奮劑肌注或靜滴。
  (預防與護理]

  1。預防
  (1)控制傳染,患者應早期及時隔離。
  (2)切斷傳染途徑,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水源衛生,防蠅滅蠅,飯前便后要先洗手.
  (3)飲食有節,忌食餿腐、不潔之物,少食生冷(涼拌菜)瓜果等。
  (4)預防服藥,痢疾流行時,可選以下方法預防:①馬齒莧、綠豆不拘量,煮湯常服,②每次食生大蒜2—3辦,或與蔬菜同食,日2—3次;③馬齒莧,陳細茶共研細末,大蒜搗泥拌勻人米糊為丸如龍眼大,早晚各服一丸,連服7天.
  2.護 理
  (1)隔離治療,宜臥床靜養,不可過量活動。
  (2)嚴密觀察病情,注意觀察大便顏色,性狀及次數,正確記錄出入量。
  (3)忌食葷腥油膩,證屬虛寒者,忌食生冷瓜果,以免助寒,重傷脾胃之陽。飲食以清淡素潔為佳,流質或半流質為宜。
  (4)注意保暖。
  (療效判斷標準)
  L治 愈 癥狀消失,每日大便不超過2次,外觀正常。糞便鏡檢停藥后隔日一次,連續二次,10個高倍視野鏡中每視野白細胞均不超過3個;糞便培養或熒光抗體檢查,停藥后隔日一次,連續2次陰性.
  2.好 轉 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膿血消失,或有粘涎或粘凍存在,糞檢可見紅細胞或偶見膿細胞,但未見巨噬細胞,其它癥狀消失或明顯減輕.
  3。未 愈 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膿血如前甚或加重,糞檢無改變.
  (現代研究報道)
  現代機制研究:痢疾的病變部位以乙狀結腸及直腸為主,嚴重病例則整個結腸,回盲腸及回腸末端均可累及。急性期的基本病變為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癥,滲出物與壞死的腸粘膜上皮細胞融合成灰白色偽膜,偽膜脫落后形成深淺不一的潰瘍.此種病變常止于粘膜固有層,很少進入粘膜下層,故絕少穿孔和大出血。慢性菌痢時,腸粘膜水腫,增厚,常有潰瘍,亦可形成囊腫及息肉,偶可因腸壁瘢痕組織收縮而引起腸腔狹窄。中毒型菌痢的結腸病變很輕,突出病變為全身小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血漿滲出,周圍組織水腫,腦部特別是腦干部有神經細胞變性及點狀出血,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和壞死。
  有作者認為本病之發生首先有食滯傷損,或中氣虛損,克化不及停滯而成痢疾;無積不成痢。蓋由產母平日不肯忌口,傷于飲食,停滯于中,以及中氣虛損,不能調理,宿積發動而為痢也;亦有因子下之時,說腹中空虛,多食雞蛋與雞之類以補虛,殊不知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脾胃傷,遂致以克化、停滯而成痢也。其癥腹中脹痛,里急窘迫,身熱口渴,六脈數實,宜下之,加味小承氣主之。
  《陳素庵婦科補解》云:產后痢疾……總由氣血損傷,脾胃衰弱、兼外感風冷,內傷飲食所致,治宜溫補脾胃兼祛寒邪,消生冷之物,切不可誤下以損胃氣,……產后尤宜養血行氣,宜參術芍甘湯(人參、赤苓、白術、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生地、木香、陳皮、烏藥)。近代中醫婦科名家韓百靈教授論治產后泄痢指出,“若因熱者則涼之,因冷者則溫之,冷熱相搏者則調之,因滑脫者則固澀之,因虛羸者則補之,因水谷不分者則利小便,因性躁多怒者則調其氣,未有不安者也。若產后惡露未凈,當先服生化湯一二劑,稍加利尿之品,俟其血生、然后補氣消食、燥濕以分利水道,使無滯澀虛虛之失。若過月余外,宜按雜證辨證施治。”臨床經驗運用自擬加減生化湯(川芎、當歸、甘草、桃仁、茯苓、陳皮、木香)攻補兼施,治療產后瘀血成痢尤為良好?!陡登嘀髋啤纷⒃疲寒a后七日內外,患赤白痢,里急后重頻并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痢邪,猶患產后元氣虛弱;欲滋榮益氣,而大補虛弱,又助痢之邪,惟生化湯減干姜,而代以木香,茯苓則善消惡露,而兼治痢疾,并行而不相悖也。再服香連丸,以俟一二日后,病勢如減,可保無虞。若產婦稟厚,產期已經二十余日,宜服生化湯加黃連、黃芩、厚樸、芍藥行積之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痢疾診治精粹
痢疾
消化系統辯證論治與中成藥的合理應用
【悟道了玄醫道傳承:痢疾】
痢疾中醫中藥
藥對薈萃的經典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泉州市| 泰州市| 德兴市| 冕宁县| 九江市| 东平县| 富顺县| 肇州县| 皮山县| 行唐县| 玛纳斯县| 肇州县| 长垣县| 康马县| 安新县| 陈巴尔虎旗| 铜梁县| 榆中县| 逊克县| 深圳市| 瑞丽市| 台南县| 通辽市| 和龙市| 阳江市| 榕江县| 城口县| 瑞安市| 德安县| 潞城市| 许昌市| 香格里拉县| 夹江县| 蓝山县| 漾濞| 通渭县| 司法| 香格里拉县| 蒙山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