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花甘草湯 方劑來源 清。《外科十法》。 組成與用法 金銀花9克 生甘草9克 水煎服,或代茶頻飲。又可煎汁洗滌潰瘍面。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熱癤。疔瘡,熱毒瘡瘍初起,紅腫熱痛。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如多發性癤腫、蜂窩組織炎等。例如: (1)臁瘡 以本方加當歸、牛膝、土茯苓、薏苡仁為基礎方,治療 10例。偏血瘀型,加川芎、益母草、赤芍,制大黃;血瘀甚者,加水蛭、三棱、莪術,偏濕熱型,加炒白術、車前子、肉桂、天花粉,重用薏苡仁;偏氣血虛型,加黨參、黃芪、雞血藤。并外用柏榆洗劑、象皮生肌膏、紅升丹、化腐生肌散等。結果均獲愈(《陜西中醫學院學報》1989年第3期)。 (2)龜頭炎 本方加蛇床子、黃芩、黃連、苦參、香附、紫草、魚腥草、大黃、川芎等,水煎后熏洗患處,治療31例。上藥加水煎煮30分鐘,用4層紗布高壓消毒后濾出藥液,再將冰片、芒硝兌入藥液溶化,稍涼后熏洗患處15—20分鐘。用過的藥液與原渣再煎10分鐘后再用,4—6次/日,每劑用3天。結果:均獲愈;用藥9天痊愈者28例,用藥11天者3例(《上海中醫藥雜志》1990年第3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熱毒瘡瘍。方中僅用金銀花、甘草,皆具清熱解毒功效,為治陽性瘡瘍要藥,藥簡意顯,且金銀花氣香味淡、甘草味甜,服用可口,代茶頻飲,服用方便,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癥狀較輕之陽性瘡瘍熱癤、疔瘡及瘡瘍而引起局部紅腫熱痛之癥,為其辨證要點。 因瘡瘍是由于濕熱蘊蒸所致,故兼有舌苔厚膩,或兼有嘔吐、脘腹脹悶、胃納不佳者忌用。 本方藥簡力弱,如癥勢較重,須酌情加味應用。臨床如見瘡瘍初 起、身有寒熱,可加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發熱較甚,加黃芩、山梔;紅腫明顯,加赤芍、丹皮;疼痛較劇,加乳香、沒藥;大便秘結,加大黃。 金銀花酒(《醫方集解》),即本方水煎取汁,再加酒略煎而成;功效、主治與本方同。金銀花散(《外科精義}),用金銀花120克、甘草30克,為粗末,水酒各半煎服而成;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發背惡瘡。消炎解毒丸(<古今醫鑒》),即本方加連翹、防風組成;功能清熱解毒,主治瘡瘍癤腫,乳癰腫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