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62.竹葉石膏湯藥方詳解研討

62.竹葉石膏湯藥方詳解研討

本資料由朱永庫老人,在研究學習中醫方劑學.《中醫藥方精選網》和多名老中醫經驗資料后所編輯,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時,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竹葉石膏湯藥方的詳解和研討,供有緣人對癥選藥 
      
竹葉20克 石膏48克 半夏12克 麥門冬24克 人參9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包)   
1.若胃陽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爛,舌紅而十,可加石斛、花粉。
2.胃火熾盛,消谷善饑,舌紅脈數者,可加花粉、知母。
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中暑、夏季熱、流腦后期等發熱而氣津已傷者。糖尿病的 干渴多飲屬胃熱陰傷者,亦可應用。  1.陽明暑瘧  2.消渴  3.余熱未凈,氣陰兩傷 1.流行性出血熱  2.化療毒副反應   3.術后發熱  4.膽道術后嘔吐  5.麻疹并發肺炎   6.口瘡   7.牙痛  8.梅尼埃病  
 [功用]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 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 凡熱病過程中見氣津已傷,身熱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 使用本方以身熱多汗,氣逆欲嘔,煩渴喜飲,口干,舌紅少津,脈虛數為證治要點。 2.若胃陰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爛,舌紅而干,可加石斛、花粉等以清熱養陰; 胃火熾盛,消谷善饑,舌紅脈數者,可加知母、花粉等以加強清熱生津的作用
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神經官能癥、食管炎、胃潰瘍、膽囊炎等屬熱郁胸膈者。1.傷寒懊依  2.虛煩   3.鼻衄   4.心悸   5.小兒夜啼   1.神經衰弱   2。食管炎  3.傷寒、副傷寒   4。胃痛  
[功用] 清宣郁熱,除煩止躁。 [主治] 傷寒汗、吐、下后,虛煩不得眠,甚者反復顛倒,心中懊儂,胸脘痞悶, 饑不能食,舌苔薄黃膩,脈數。使用本方以虛煩不得眠,心中懊儂,舌苔薄黃膩為證治要點。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
    [異名]  人參竹葉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5)、石膏竹葉湯(《易簡方》)。
    [組成]  竹葉二把(6g)  石膏一斤(50g)  半夏半斤(9g)洗  麥門冬一升(20g)去心人參二兩(6g)  甘草二兩(6g)炙  粳米半升(10g)
    [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
    [功用]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傷寒、溫病、暑病余熱未清,氣津兩傷證。身熱多汗,心胸煩悶,氣逆欲
嘔,口干喜飲,或虛煩不寐,舌紅苔少,脈虛數。
    [病機分析]  本方所治病證乃熱病之后,余邪留戀,里熱未清而氣津已傷,胃氣不
和所致。由于熱病后期,余熱未盡,熱淫于內,故見身熱;熱邪逼津外泄,故多汗;熱
阻氣機,故心胸煩悶;余熱內擾,胃氣不和而上逆。故見氣逆欲嘔;熱傷陰津,故口干
喜飲;熱擾心神,故虛煩不寐。熱邪最易傷津耗氣,本癥邪熱雖然大勢已去,然正氣亦
已損傷,氣津兩傷,故見舌紅少苔,脈虛而數或細等癥。熱病后期,大熱已去,余熱未
清,留戀肺胃氣分,熱雖不高,但也不易退盡,其熱之性質屬于實中有虛。
    [配伍意義]  本方證病機既為病后余熱未盡,氣津兩傷,治之若只清熱而不益氣生
津,則氣津難于恢復,若只益氣生津而不清熱,則恐邪熱復熾,死灰復燃。葉桂所謂
“爐煙雖熄,灰中有火”(《外感溫熱篇》),不可不防。唯有清補并行,既清熱生津,又
益氣和胃,方為兩全之法。故方用辛甘大寒之石膏,內清肺胃之熱以除煩,辛寒相合外
解肌膚之熱,甘寒相合又能生津止渴,為方中君藥。竹葉甘、淡,性寒,歸心、肺、胃
經,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之功,《名醫別錄》卷2謂其“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本草正義》卷1謂能“退虛熱煩躁不眠,止煩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兒
風熱驚癇”。人參、麥冬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以上三藥相配,既可清熱除
煩,又能益氣生津,共為臣藥。佐以半夏降逆止嘔;粳米甘平益胃。半夏雖溫,但配于
清熱生津藥中,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不僅無害,而且能運化脾氣,轉輸津液,
使人參、麥冬益氣生津而不膩滯,與粳米之甘平益胃相合,又可防石膏寒涼傷胃。甘草
為使,既可助人參益氣和中,又有調和藥性的作用。諸藥合而用之,清熱而兼和胃,補
虛而不戀邪,使熱清煩除,氣津兩復,胃氣和降,諸癥自愈。
    本方組方特點,一是清熱藥與補氣、養陰藥并用,清余熱兼養氣陰,補虛而不戀
邪,邪去正亦復。二是于寒涼清熱中,注意顧護胃氣,有石膏、竹葉之清熱,又有人
參、半夏、粳米、甘草之和中益胃。三是取少量溫燥之半夏,配人清熱生津藥中,則溫
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胃氣之轉輸,使補而不滯。
    [類方比較]  本方系從白虎湯衍化而來。白虎湯證為正盛邪實,里熱內熾,故用石
膏、知母之重劑,重在清熱。本方為大熱已去,余熱不清,氣津已傷,故用石膏、竹
葉,意在清其余熱,復用人參、麥冬、粳米、甘草、半夏等,補其已傷之氣津,且兼和
胃氣,是清補兼施之劑,所以《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卷1說:“以大寒之劑,易為
清補之方。”實乃白虎湯與竹葉石膏湯的區別要點。    ,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凡熱病過程中見氣津已傷,身熱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
使用本方以身熱多汗,氣逆欲嘔,煩渴喜飲,口干,舌紅少津,脈虛數為證治要點。
  2.若胃陰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爛,舌紅而干,可加石斛、花粉等以清熱養陰;
胃火熾盛,消谷善饑,舌紅脈數者,可加知母、花粉等以加強清熱生津的作用0
  3.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中暑、夏季熱、流腦后期等發熱而氣津已傷者。糖尿病的
干渴多飲屬胃熱陰傷者,亦可應用。
    [使用注意]  熱病正盛邪實,大熱未衰,氣陰未傷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發展]  本方由張仲景所創,原治“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后世
對本方的應用范圍有較大發展。如《外臺秘要》卷3引《張文仲方》用于治療“天行表
里虛煩”;《仁齋直指方論》卷3用于“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普濟方》卷368用
于“中暑,渴煩吐逆,脈數者”;  《奇效良方》卷64用于“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四體煩熱”;《西塘感癥》卷7治療“煩躁,起臥不安,睡不穩”;《葉氏女科方論》卷2
治療“妊娠燥渴,胃經實火”;《雜病源流犀燭》卷15治療“暑風;夏熱病并小便不利;
唇病大渴”;《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用于“痱子”。對本方的使用宜忌,《外臺秘要》卷3
引《張文仲方》謂:“忌海藻、羊肉、菘菜、餳。”可資臨癥參考。
  竹葉石膏湯有醫家認為系白虎湯加人參湯加減而來,如張璐云:“此湯即人參白虎湯
去知母,而益半夏、麥冬、竹葉也”(《傷寒纘論》卷下);也有醫家認為系白虎湯加減
而來,如吳謙等曰:“是方也,白虎湯去知母,加人參、麥冬、半夏、竹葉也,以大寒之
劑,易為清補之方,此仲景白虎變方也(《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卷1)。兩說雖異而
實同,蓋白虎加人參湯即由白虎湯加人參而成,其源一也。竹葉石膏湯去竹葉、石膏,
重用麥冬,再加大棗,即變化為麥門冬湯。張璐認為麥冬門湯乃“于竹葉石膏湯中偏除
方名二味,而加麥門冬數倍為君”(《千金方衍義》卷17),遂從清瀉病后余熱,益氣生
津降逆之方,變為滋養肺胃,降逆下氣之劑。至于后人在仲景竹葉石膏湯的基礎上加減
變化而成的同名異方,則有:《保嬰撮要》卷15去原方之半夏、粳米,加生姜,且石膏
煅用,則清熱之功略遜,治療小兒胃經氣虛內熱,患瘡作渴;《痘科辨要》卷9去原方
之半夏、人參、甘草,加知母、玄參、薄荷、西河柳,兼有滋陰解毒透疹之功,治療麻
疹火郁毒深,邪熱壅于胃,乘于肺者;《傷暑全書》卷下易原方之粳米為糯米。再加淡
豆豉,兼能宣解郁熱,治療伏暑,內外發熱,煩躁大渴;《辨證錄》卷9去原方之半夏,
加知母、茯苓,則不欲其降逆,而欲加強清熱之功,治療胃火沸騰,大便秘結,煩躁不
寧等癥;《醫學集成》卷2以沙參易原方之人參,再加生姜,則養陰宣散之功較佳,治
療胃火郁結口臭;《顧氏醫經》卷5去原方之人參、半夏、粳米,加洋參、梨皮、綠豆、
天花粉、石斛、知母、甘蔗汁、黑豆、玉竹、燈心,則養陰生津之力頗強,治療痧后煩渴。
    [疑難闡釋]  關于方中半夏的配伍意義  竹葉石膏湯證本為余熱未清而氣陰兩傷,
然方中配伍溫燥的半夏,似與清熱之法相左,實則寓有深意:①和胃降逆止嘔。半夏雖
溫,但配于清熱生津藥中,則溫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乃針對本方證之嘔逆而起和胃
降逆止嘔之作用。②作反佐之用。陳念祖曰:“溫邪內逼陽明,津液劫奪,神機不定,用
石膏、知母、半夏、竹葉、甘草之屬,泄熱救津。治急用甘涼之品,以清熱濡津或有
濟,而群以寒涼中雜以半夏者,以燥熱之邪與寒涼之品,格而不入,必用半夏之辛燥以
反佐,同氣相求,使藥氣與病邪,不致如水火不相濟,所以故用”(《溫熱贅言》)。③調
和陰陽。柯琴曰:“半夏稟一陰之氣,能通行陰之道,其味辛,能散陽蹺之滿,用以引衛
氣從陽人陰,陰陽通,其臥立至,其汗自止矣”(《傷寒附翼》卷下》)。
    [方論選錄]
    1.許宏:“傷寒解后,虛熱不盡,則多逆氣與吐也。故用竹葉為君,石膏為臣,,以
解虛邪內客也;以半夏為佐,以治逆氣欲吐者;以人參、粳米、甘草、麥門冬四者之
甘,以補不足而緩其中也”。(《金鏡內臺方議》卷10)
    2。吳昆:“傷寒差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此方主之。傷寒由汗、吐、下而瘥,
必虛羸少氣,虛則氣逆而浮,故逆而欲吐。竹葉、石膏、門冬之寒,所以清余熱;人
參、甘草之甘,所以補不足;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氣;用粳米者,恐石膏過寒損胃,用
之以和中氣也”。(《醫方考》卷1)
    3.張璐:“此湯即人參白虎去知母,而益半夏、麥冬、竹葉也。病后虛煩少氣,為
余熱未盡,故加麥冬、竹葉于人參、甘草之溫中益氣藥中,以清熱生津;加半夏者,痰
飲上逆欲嘔故也。病后余熱與伏氣發溫不同,故不用知母以伐少陰也”。(《傷寒纘論》)
    4.吳謙,等:“是方也,即白虎湯去知母加人參、麥冬、半夏、竹葉也,以大寒之
劑易為清補之方,此仲景白虎變方也。經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
味。故用人參、粳米,補形氣也。佐竹葉、石膏,清胃熱也。加麥冬生津,半夏降逆,
更逐痰飲,甘草補中,且以調和諸藥也”。(《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卷1)
    5。張錫純:“前節是病時過用涼藥,傷其陽分(指理中丸證);此節是病時不能急用
涼藥以清外感之熱,致耗陰分。且其大熱雖退,仍有余熱未清,是以虛羸少氣,氣逆欲
吐,此乃陰虛不能戀陽之明象,又兼有外感之余熱為之助虐也。故中用竹葉、石膏以清
外感之熱,又加人參、麥冬協同石膏以滋陰分之虧,蓋石膏與人參并用,原有化合之
妙,能于余熱未清之際立復真陰也。用半夏者,降逆氣以止吐也。用甘草、粳米者,調
和胃氣以緩石藥下侵也。自常情觀之,傷寒解后之余熱,何必重用石膏,以生地、玄
參、天冬、麥冬諸藥,亦可勝任,然而甘寒留邪,可默釀癆瘵之基礎,此又不可不知
也”。(《醫學衷中參西錄》下冊)
    [評議]  許宏與吳昆的方論簡明扼要,頗具參考價值。張璐認為本方證是病后余
熱,與伏氣溫病不同,“故不用知母以伐少陰”,甚為確當。吳謙等認為本方的組成結構
是以人參、粳米為主,竹葉和石膏反而退居其次,未免主次不分。至于張璐和吳謙對本
方方源的看法,已評析于“源流發展”項,請參見。張錫純認為竹葉石膏湯用于病后余
熱未清,氣陰兩傷,與尋常使用生地、玄參等養陰藥相較,不易甘寒留邪,見解獨特,
可供臨床參考。
    [驗案舉例]
    1.陽明暑瘧  《王氏醫案》:已亥夏,予舅母患瘧,服柴胡藥二三帖后,汗出昏厥,
妄語遺溺,或謂其體質素虛,慮有變,勸服獨參湯,幸表弟壽者,不敢遽進,乃邀孟英
商焉,切其脈洪大滑數,曰陽明暑瘧也,與傷寒三陽合病同符,處竹葉石膏湯,清熱兼
益氣,兩劑而瘥。
    按語:瘧屬少陽者,當以小柴胡湯加減治療,今時值夏季,病人又體質素虛,故不
任汗而出現昏厥,妄語遺溺,有醫家因患者體虛而勸服獨參湯,王士雄切其脈而見洪大
滑數之象,辨為陽明暑瘧,囑服竹葉石膏湯,清補兼施,邪正兩顧,因而收到了兩劑而
瘥的治療效果。
  2.消渴  《經方應用》:某女,56歲,農民。患糖尿病多年,近來自覺神疲乏力,
口渴引飲,溲多,診得脈細數,舌紅少津,身形消瘦。憑癥參脈,系胃熱內盛,氣津俱
損,宜清胃熱,益氣陰,方用竹葉石膏湯加味,竹葉12g,生石膏30g,麥冬12g,法
半夏6g,甘草3g,北沙參12g,天花粉12g,淮山藥18g,粳米一撮。3劑后,口渴顯
著減輕,續服原方3劑,后未再復診。
  3.余熱未凈,氣陰兩傷。《古方新用》:某女,6歲,1978年12月初診。患兒3天
前發熱38。5℃,伴有咳嗽、少痰、頭痛、納差、X線胸透未見異常。先用四環素、甘
草片、克感敏等藥物治療,因無效而改用靜脈點滴紅霉素2天,體溫仍在38℃以上,
故邀中醫診治。診見乏力懶動,舌尖紅苔薄黃,中心略厚,脈弦細。辨證為余熱未凈、
氣陰兩傷,用竹葉石膏湯治療。黨參3g,半夏9g,粳米12g,麥冬24g,竹葉9g,生石
膏48g,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服上藥2劑后,熱退癥消,體溫降至36℃。停藥觀
察3日,再未見發熱,飲食漸增,開始下地玩耍。
  按語:案2之消渴,辨證屬胃熱而氣津俱損,投竹葉石膏湯加味清胃熱益氣陰之
品,藥后療效頗佳。案3之余熱未凈,氣陰兩傷,甚合竹葉石膏湯證,故投原方2劑即愈。
  [臨床報道]
  1.流行性出血熱  應用本方為基本方,治療流行性出血熱32例,發熱期去黨參重
用石膏;有衛分癥者加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口渴加天花粉、生地、石斛以生津養
陰。低血壓期多屬熱傷氣陰,氣血欲脫,重用黨參或人參加五味子以益氣固脫;若出現
肌膚斑疹,舌紅絳,脈弦數加丹皮、赤芍、水牛角以涼血救陰。少尿期屬邪熱深入營
血,津傷液竭,重用生石膏,加白茅根、元參、水牛角等以養陰涼血生津;若出現神昏
譫語,煩躁等逆傳心包證候,可加清心開竅之品。多尿期屬氣陰兩傷,腎氣不固,統攝
無權,制約失職,可加生山藥、五味子、益智仁、覆盆子、菟絲子、桑螵蛸以育陰生
津,補腎益氣;若伴有腎陽虛者加肉桂、黑附片等。恢復期屬邪退正虛之候,氣虛加黃
芪,血虛加當歸、熟地等。無論氣虛還是血虛都可選用玉竹、黃精、生山藥等,又如丹
皮、丹參等涼血、活血化瘀藥的早期應用,對于縮短病程,促使病情向痊愈發展有積極
作用。結果:32例全部治愈,總有效率為100%,在3個月至1年內,對18例隨訪,
未見復發'”。
  2.化療毒副反應  用竹葉石膏湯防治惡性骨腫瘤化療毒副反應工8例,其中,男8
例,女10例。11--20歲8例,21—50歲7例,51歲以上3例。腫瘤種類:骨肉瘤、
軟骨肉瘤、纖維肉瘤、滑膜肉瘤和轉移性骨腫瘤等。均經X線攝片、手術和病理檢查
確診。所用化療藥有:甲氨蝶呤、環磷酰胺、長春新堿、順鉑、阿霉素等。化療方案大
致相同,均用2—3種藥物聯合大劑量沖擊治療。6次為1療程,每次間隔2—3周。臨
床最常見的早期毒副反應是:發熱、煩躁、惡心嘔吐、胸悶氣促、心悸怔忡、口干咽
痛、口腔潰瘍、身發皮疹、瘙癢難忍、腹痛腹瀉、尿少尿閉、甚則大片斑疹等。治用竹
葉石膏湯化裁,每日1劑,早晚各服一半,一般5劑為1療程,視病人具體情況而定。
如服藥2—3劑后癥狀已明顯緩解,則服滿5劑即止;如癥狀緩解不明顯,則經加減后
續服1—2個療程。結果顯效5例,有效1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3.3%,大多數病
例服藥3—5劑即見效L2j。另有報道,用本方為主加減,治療58例肝癌介入化療術后嘔
吐患者。處方:竹葉、制半夏、麥冬各10g,生石膏30g,黨參6g,炙甘草12g。嘔吐
頻繁加竹茹、代赭石、枇杷葉;熱甚者去黨參、甘草,加黃連、知母;津傷較重者加蘆
根、烏梅。水煎取汁200ml,徐徐服之,不拘次數,每日l劑,3日為1療程。結果42
例基本控制(惡心嘔吐消失),13例顯效(惡心嘔吐消失,停藥后復發,再用仍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5%L3j。
    3.術后發熱  應用本方水煎服治療術后發熱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
6—65歲;病程短者1周,長者3個月。結果:服用本方1—6劑后,40例患者體溫降
至37℃,逐步恢復正常,部分患者1月后才降至正常體溫,有7例患者體溫雖退,但有反復'“。
    4.膽道術后嘔吐  用本方治療膽道術后嘔吐7例,其病機為邪熱傷津,正氣受損,
余熱未盡,胃氣上逆,服藥工劑治愈5例,服2劑治愈2例L5j。
    5.麻疹并發肺炎  應用本方加減:人參易為太子參,咳重加黃芩、枇杷葉、杏仁;
午后發熱加銀柴胡、青蒿、丹皮、白薇;咽喉痛加元參、赤芍;氣虛自汗加生地、牡蠣
等,治療麻疹并發肺炎15例。結果全部治愈。服藥最短2天退熱,最長7天退熱,噦
音平均6.8天消失,住院平均10天“j。
    6.口瘡  用竹葉石膏湯加減內服;五倍青礬散外搽,治療小兒口瘡120例,其中
男63例,女57例;年齡1歲以內35例,l一3歲53例,4—6歲21例,7—12歲u
例;病程3日以內者41例,4—6日者23例,7—14日者29例,15—30日者10例,1
日以上者17例。口腔潰瘍少者2—3處,多者7—8處,小者如針尖、米粒,大者如黃
豆、.扁豆,.并波及口腔、舌面、頰粘膜、咽峽部。其它癥狀有發熱煩躁、便秘溲赤、舌
紅苔膩、脈數等。結果3日內治愈者55例,4—7日治愈者46例,8—15日治愈者工2
例,15日以上治愈者6例,無效1例(未堅持治療),總有效率為99.2%L7j。
    7.牙痛  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牙痛96例,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齡最大者
52歲,最小者17歲。按發病時間分為兩組。A組發病在3天內就診者60例,可見牙
周圍組織紅腫,張口受限,面頰腫脹。B組發病4—6天就診者36例,可見牙齦紅腫、
齦辦下溢膿,疼痛明顯,伴有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頜下淋巴結腫大。結果A組60例
患者經治療3天均獲痊愈;B組36例服藥4—6天后治愈30例,好轉5例,無效1例。
A組患者疼止藥停,B組病人疼止之后再服藥2劑,以鞏固療效。治愈1個月后開始隨
訪,6個月未見復發病例“j。
    8.梅尼埃病  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本病23例。處方:淡竹味、白芍、生石膏、
蘆根、黨參、薄荷、半夏、生姜、粳米、炙甘草。少氣加五味子,心悸明顯加生龍骨、
生牡蠣,血壓偏低加黃芪,血壓偏高加澤瀉、苡仁。結果痊愈(眩暈耳鳴,惡心嘔吐等
癥狀全部消失,恢復正常生活)17例,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活動后偶有頭暈惡心感)
2例,無效4例。其中服藥最多18劑,最少者2劑L9j。
    [實驗研究]  降血糖作用  本方對實驗性糖尿病模型動物有降低血糖作用。用
于研究的實驗性糖尿病模型為:以四氧嘧啶發病小鼠作為外因胰性糖尿病。以遺傳
性發病小鼠KK.CAy作為內因性胰性糖尿病。將本方水性總提取物按500mg/kg腹
腔注入,觀察6小時后血糖下降百分比。結果發現可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明顯
下降,對KK—CAy小鼠,在絕食條件下可使其血糖明顯下降,但非絕食時降血糖作用不明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竹葉石膏湯(《傷寒論》)
竹葉石膏湯《中醫治法與方劑》
這個方子堪稱發熱病后的“清補涼”,讓身體重新煥發生機
論竹葉石膏湯方證
讀經典用經方:竹葉石膏湯(治肺炎、乙型腦炎等)附類方鑒別
清熱補虛名方—竹葉石膏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涟水县| 通州市| 图木舒克市| 曲阳县| 阳山县| 卢湾区| 兰坪| 南汇区| 乳山市| 麦盖提县| 宁陵县| 彭泽县| 鄢陵县| 德钦县| 辛集市| 尚志市| 镇平县| 偃师市| 大邑县| 铜梁县| 遂宁市| 阿坝县| 桃园市| 和顺县| 永嘉县| 东阳市| 福州市| 庐江县| 来凤县| 武冈市| 宁都县| 团风县| 横峰县| 溧阳市| 瓦房店市| 池州市| 乌审旗| 察哈| 丰原市|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