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行氣活血湯(王鴻士)
[組成] 瓜蔞30克薤白9克桂枝4.5克當歸9克丹參15克枳殼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檀香6克桃仁 9克紅花9克雞血藤30克天仙藤12克甘草4.5克 [功效] 行氣散結,活血化瘀,溫經通絡. [主治] 冠心病心絞痛,證屬氣滯血瘀型,癥見心胸刺痛,痛處不移,胸悶短氣,遇怒則不舒加重,心悸怔腫,急躁益怒,苔薄自,舌質紫暗,脈象弦澀或結代. [用法] 水煎服,日一劑,兩次溫服. (方解] 本方以瓜萎、薤白、桂枝通陽開結溫通絡脈;檀香、枳殼行氣寬胸;丹參、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雞血藤、天仙藤等活血化瘀通絡,達到行氣活血、通陽達絡之目的。 [加減] 氣滯明顯者可加降香、郁金、元胡、香附、青皮、陳皮、木香、砂仁等;血瘀較重者可加生蒲英、生五靈脂、三七、乳香、沒藥、蘇木,甚或三棱、莪術等;肝熱較著者可加膽草、夏枯草;痰熱盛伴口苦、便干、溲黃者可加小陷胸湯,或酌情選用黃芩、梔子、川連、蓮子心、大黃等。 [按語] 冠心病心絞痛多有虛實夾雜,為本虛標實之證。本虛可有心脾氣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虧及腎虛陽衰等不同;標實又有氣滯、血瘀、痰濕(痰濁、痰熱)、寒凝或肝陽上亢等區分,故須辨證審慎,分清寒熱虛實及標本緩急先后為要,本方行氣活血,為治標治實之劑,在虛尚不能急補、滯可先予開通用之,+或急者當治其標用之,一般治療常按虛實的主次緩急而兼顧同治,補必兼通,通亦兼補。 附 王鴻士簡介:出生于1919年,天津武清縣人。成長于中醫世家,是第八代傳人。自幼從文習醫,在內科、兒科、婦科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被譽為我國著名中醫雜病專家。在肝膽疾病的辨證施治中更有獨到之處。形成一整套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的診療系統。曾任北京市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首都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北京市中醫研究所所長。已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