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珍是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中醫婦科學家羅元愷教授學術繼承人。張教授從醫40載,擅長治療婦科疑難雜癥,立方遣藥,獨具匠心,尤其治療卵巢早衰頗有效驗,現將其經驗介紹如下。
1 病機特點為腎脾虧虛,肝郁血瘀
卵巢早衰是指已建立規律月經的婦女,40歲以前由于多種原因所致卵巢功能衰竭,常伴有促性腺激素水平上升和雌激素水平下降,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潮熱多汗、陰道干澀、性欲下降等絕經前后癥狀。本病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治療頗為棘手。卵巢早衰是一較長期發展的病理過程,是卵巢功能減退漸至衰竭的最終結局,也是中醫學腎陰陽精血虧損的嚴重結果,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日: “陰精所奉其人壽,陰精所降其人天”。《景岳全書》又云: “及其甚也,則四臟相移,必歸脾腎”, “五臟之傷,窮必及腎,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療之要著。”因腎主生殖,經水出諸腎,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經血同源,卵巢早衰主要表現為閉經,故腎脾虧虛是卵巢早衰的病機特點。同時,由于卵巢早衰病程長,治療困難,并見不孕、陰道干澀、性冷淡等癥,常導致夫妻關系緊張,家庭生活不和諧,因此,患者易肝氣郁結且貫穿本病始終。無論腎脾虧虛或肝氣郁結,均可致虛滯不通或氣滯不暢而出現血瘀。張教授認為,卵巢早衰病因病機錯綜復雜,往往是臟腑、氣血津精、天癸、沖任、胞宮先后受病,互為因果,其病機特點是腎脾虧虛、肝郁血瘀,導致天癸竭,任虛沖衰,胞宮失養,斷其源流,而發為本病。根據病機又有肝腎陰虛血瘀、脾腎陽虛血瘀及血枯瘀阻之不同。
2 補腎培土,先后天同調
《內經》云: “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張教授基于此理論,抓住卵巢早衰病機特點,以補腎健脾為調治本病首要治法。因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云: “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經血同源,故脾腎為產生月經之本, 《景岳全書·婦人規》指出: “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滋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則盡善矣”。補腎以益先天之陰精或補益腎氣為主,佐以助陽之品,使陰生陽長,腎氣充盛,精血俱旺,天癸泌至,月經自調。常選用歸腎丸加減,或酌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助陽;健脾則以大補元氣,益血之源,使脾氣健運,生化有源,血海充盈,常選四君子湯加味。
3 疏肝兼柔肝。養血寓活血
臨床所見卵巢早衰多表現為閉經、不孕以及圍絕經期癥狀,甚至有患者因陰道干澀無法進行性生活而就診,嚴重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部分患者精神壓力大,出現情緒低落、抑郁、煩躁,甚至喪失生活信心。張教授認為,患者久病出現不同程度肝氣郁結,木郁克土則加重脾虛,氣血生化受阻,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治以補腎健脾需輔以疏肝理氣,養血柔肝。疏肝則以開郁行氣為主,然肝體陰而用陽,肝血不足則血海乏源,血枯則經閉,故疏肝行氣需佐以養血柔肝,使肝氣得疏,肝體得養,血海蓄溢有常,則月經可調;卵巢早衰病機特點以虛為主, “虛則無有不滯” ,故在健脾補腎、疏肝養血時輔以活血化瘀,以利氣血流通,使“血脈循流,病不得生”,符合《內經》“疏其血氣,以令和平”之原則,常選用柴胡、香附、郁金、山茱萸、白芍、當歸、川芎、丹參、雞血藤等。
4 未病先防,病愈防復
張教授認為,臨床要重視患者月經改變,因月經稀發或月經過少、月經延后、閉經、性欲減退及出現圍絕經期癥狀就診時,要注意卵巢早衰的發生,一旦發現有類似癥狀,必須對患者進行詳細檢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從而預防卵巢早衰。中年婦女面臨著家庭和事業的壓力,隨著時間推移,其卵巢功能漸趨衰退,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日: “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張教授認為,中年婦女養生保健對于預防卵巢早衰至關重要,婦女應從“五七”始即予以生活調攝,關注個人健康,婦女保健應重視固本培根,調和腎中之陰陽,同時健運后天脾胃,日常生活中需進行適當調護,必要時配合食補。卵巢早衰患者經治療后痊愈,鞏固治療亦非常重要,當患者恢復規律月經、諸癥消失,仍需繼續用藥,但可酌情減量,囑2~3天服1劑,或服用中成藥,如選用滋腎育胎丸、六味地黃丸等,以防止復發。
5 病案舉例
鐘某,30歲,已婚,2003年4月18日初診。月經稀發1年余,停經2月。患者1年前因懷孕50天行人工流產,術后出現月經稀發,經用西藥行人工周期后月經來潮,停人工周期2月則停經,末次月經為2月17日,孕2產1人流1。診見:腰膝酸軟,怕冷,陰道干澀,性欲淡漠,納差,二便調,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檢查內分泌示:卵泡刺激素(FSH)47.7IU/L,黃體生成素(LH)23.14IU/L,催乳激素(PRL)5.8~g/L,雌二醇(Ez)230pmoL/L,孕酮(P)3.879nmoL/L,睪酮(T)1.09nmoL/L。診斷為卵巢早衰。證屬脾腎虧虛,肝郁血瘀,胞宮失養,治以補腎健脾,疏肝養血活血。處方:黨參30g,菟絲子、何首烏各20g,淫羊藿、當歸、JII芎、仙茅、柴胡各lOg,肉蓯蓉、熟地黃、黃芪、白芍各15g。每天1劑,水煎服。守方加減治療4月后,月經來潮、量少, 自覺陰道分泌物漸增多,性欲較前好轉。復查:FSH 22.87IU/L,LH 9.10IU/L,E2 399pmoL/L。繼續治療2月,月經規律來潮,量可,4~5天干凈。檢測BBT呈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