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膜性腎炎
膜性腎炎特點為腎小球基膜上有免疫復合物沉積,使基膜增厚,通透性改變,蛋白尿漏出。本病病程呈隱襲而緩慢進行。多見于40歲以上年齡者。
本病起病的隱襲,無上呼吸道感染癥,但在激素應用后,可有咽部病變或其它感染現象。25%患者早期僅表現為蛋白尿,以后逐漸出現腎病綜合征,75% 則初起就表現為腎病綜合征。病變嚴重者經歷10數病程,腎臟出現晚期病理改變,可改慢性腎功能衰竭。
膜性腎炎的發病機理尚未明了。雖然通過免疫熒光檢查證實有免疫復合物,但抗原的性質和來源仍然不明。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腎活組織檢查,發病年齡及典型臨床表現可作參考。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但效來并不理想。
膜性腎炎的臨床表現屬中醫“水腫”、“虛勞”范疇,腎病綜合征之水腫為其主要癥狀,因多數患者腫勢緩慢,無明顯上呼吸道感染史,血漿蛋白偏低,常伴疲乏、納呆、腹脹等癥,故辯證屬虛濕困,水濕逗留。若水腫遷延日久,臟腑功能失常,氣機失于流暢,血行遲緩則形成瘀滯之證,若濕熱久羈,耗損陰津,則臨床上又每可見陰應濕熱并重之復雜征候。
1.[處方名稱]膜腎方
[功能主治]功能益氣活血化濕。主治膜性腎炎。
[處方組成]黨參15克、益母草12克、苡仁15克、黃芪l克、當歸9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狼瘡性腎炎見有陰虛內熱癥,去黃芪,加生地、女貞子、首烏、黃精、龜版、白花蛇舌草;乙型肝炎免疫復合物性腎炎酌加連翹、田基黃、板藍根、雞骨草等;初期暫去黨參、黃芪;遇外感當先疏風解表。
[療程療效]治療15例, 24小時后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漿蛋白及血紅蛋白提高,有顯著性差異(P<0.01)。6例狼瘡性腎炎,治療后C3明顯提高,也顯示了顯著差異(P<0.01)。14例膜性腎炎水腫,治療后水腫大多消退,其中9例就診時已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后激素量由平均30毫克/日減少到10.66毫克/日。
[處方來源]上海中醫學院龍華醫院陳以平等
[處方備注]腎炎的發展與免疫平衡失調有關,而健脾益氣的藥物大多有免疫促進和免疫調節的作用,且可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蛋白合成,提高血漿蛋白。活血化瘀藥能改善微循環及高凝狀態,減輕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免疫復合物的清除及病變組織的修復。動物實驗證實,益氣活血,化瘀化濕中藥對養性腎炎模型具有肯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