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疥瘡
本病系由疥螨(疥蟲)感染人的皮膚所引起的瘙癢性皮膚病。皮疹表現為疥蟲在表皮內掘成的隧道(淺灰色或皮色的細線紋、微彎而隆起)及隧道末端的小丘疹或皰疹,因劇烈瘙癢(尤以夜間明顯)經搔抓后可見多數抓痕,濕疹樣變以致繼發感染性皮疹。好發于指縫、腕屈面、肘窩、腋前緣、下腹、陰部及股內側,重者可遍及全身。幼兒則可發生于顏面及掌蹠。
引起疥瘡的主要病原是人疥螨,通過密切接觸而傳染,傳染性很強。在家庭或集體宿舍中往往互相傳播,可由直接接觸病人而感染,也可因使用病人用過的衣、被等物而間接傳染。
根據好發的特殊部位,以夜間明顯瘙癢和以丘皰疹為主的皮疹形態,特別有價值的是發現隧道,結合傳染性大,往往一家人或集體宿舍同時多人患病的特點,一般不難診斷。如果在隧道的一端,丘疹或水皰底下挑出肉眼剛能察見的疥蟲更可確診。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采用外用藥物,常用的藥物除10-20%硫黃軟膏外,還有1%丙體666霜、25%苯甲酸芐脂霜和優力膚霜。
我國商周時代甲骨文里已有關于疥瘡的卜辭。南齊孟慶寅《劉涓子鬼遺方》始用“疥瘡”作病名,沿用至今。東漢王充《論衡.商蟲篇》明確提出疥瘡與疥蟲的關系。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即有硫磺全身摩擦殺蟲、苦參內服止癢的記載,沿用至今
1.[處方名稱]黃藤合劑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解毒。主治疥瘡。
[處方組成]黃藤根500克、號筒桿500克、黎辣根1000克,洗凈切碎搗爛(干藥可研粉),用75%酒精5公斤浸漬1周,過濾裝瓶。
用藥棉蘸藥液外涂患處,每日3-5次,連續治療5日,5日后換洗衣服、被單,并煮沸消毒,一般不需內服藥。如皮膚有感染者,可用黃柏30克、一點紅30克、紫花地丁30克,煎水外洗數次,待感染控制后再外用黃藤合劑。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566例,治愈435例,顯著好轉122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8.4%。
[處方來源]湖南省邵陽地區中醫院王道義。
[處方備注]此藥有毒,只能外用,切忌入口內服。外用未發現不良反應
2.[處方名稱]菊參熏洗方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祛風。主治疥瘡。
[處方組成]野菊花30克、苦參30克、生甘草30克、蒼耳子20克、百部20克、蒼術20克、大楓子15克、花椒15克、荊芥15克、地膚子15克、鶴虱10克、黃柏10克。諸藥共煮沸10分鐘,去渣,取湯半盆,熏洗患部或全身,每日1劑,每劑2煎,早晚各熏洗1次,每次須更內衣(內衣要煮沸或暴曬后再用)。一般用藥5-10劑,最多用至20劑。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應用200例,痊愈125例,顯效41例,進步2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94.5%。
[處方來源]湖北省羅田縣萬密齋醫院瞿旭。
[處方備注]方中百部、大楓子、鶴虱為殺蟲良藥,而其他藥物均有祛風止癢作用,諸藥共用,不失為治療疥瘡熏洗良方
3.[處方名稱]疥瘡凈方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祛風。主治疥瘡。
[處方組成](1)苦參100克、蛇床子100克、花椒30克、白蘚皮100克、菖蒲30克。花椒、菖蒲加水蒸餾,得蒸餾液50毫升備用,藥渣及余藥共煎2次,每次l小時,煎液合并,濃縮至200毫升,與蒸餾液50毫升混勻加防腐劑裝瓶即得。供浴洗用。(2)百部20克、檳榔8克、苦參16克、蛇床子16克、苦楝皮8克、青蒿8克、大黃8克。將藥物粉碎過20目篩,用70%乙醇400毫升,按滲漉法操作,初滲100毫升留下備用,其余滲漉液適當濃縮至100毫升,合并裝瓶即得。供搽用。
先將(1)方用溫水1提桶(約1萬毫升)稀釋后,全身藥浴30分鐘,每日1次,浴后患部涂(2)方,每日2-3次。4天為1療程,第5天清水洗澡,更換衣服及時消毒,1周后復查結果。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治療30例,痊愈13例,顯效9例,有效4例,無效4例,顯效率73.3%。與硫磺軟膏對照,無明顯差異。
[處方來源]江蘇省常熟市人民醫院陸洪斌。
[處方備注]本方應用女性、年齡小、病程短者效果較好。會陰部涂擦時,酊劑應稀釋3-4倍,否則有刺激,易引起局部紅腫。本方外洗結合外搽,殺疥止癢作用增強
4.[處方名稱]掃疥方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祛風。主治疥瘡。
[處方組成](1)苦參10克、土茯苓12克、粉丹皮9克、焦梔子12克、焦黃柏12克、重樓10克、僵蠶6克、地膚子25克、荊芥10克、萆薢10克、甘草6克、甲珠15克、雙花6克、赤芍12克,水煎服。(2)雄黃25克、枯礬30克、海藻30克、百部30克、檳榔30克、菖蒲30克,加水煎至1000毫升,然后稀釋成2000-3000毫升,全身藥洗,1日1劑。
[辨證加減]若癢甚者加白蘚皮;濕甚者加苡仁、澤瀉;熱甚者加大苦參、焦梔的用量。
[療程療效]治療36例,3-7天痊愈31例,占86%,平均療程為5天,好轉5例,占14%。總有效率100%。
[處方來源]云南省建工醫院唐啟富。
[處方備注]治療疥瘡一般均為外洗或外搽,本方另加內服方,主要為清熱祛風利濕之藥,增加了治療手段。(
5.[處方名稱]滅疥靈方
[功能主治]功能殺蟲止癢。主治疥瘡。
[處方組成]敵百蟲(精制)80克、樟腦(細末)50克、冰片30克,溶于3750毫升95%的酒精內,加蒸餾水或過濾冷開水至5000毫升,浸泡2-4小時,輕輕振蕩待全部溶解后即成。
全身溫水洗浴后,用棉花或毛筆蘸藥,洗涂患處周圍無感染或感染較輕的部位,再涂感染較重或已潰破部位。每日1-2次,每次1-2遍,7天為l療程。陰囊處有損害者,使用時可適當將藥物稀釋,以減少刺激疼痛,涂藥后一般奇癢可即止。
[辨證加減]無
[療程療效]應用820例,效果良好者795例,占96.95%;皮疹未消退而加用抗菌素者24例,占2.9%;1例發生藥物過敏。
[處方來源]湖北省長陽縣賀家坪衛生院鄭曉坤。
[處方備注]本方宜隨配隨用,用藥期應勤洗、勤換、勤曬衣被,忌用肥皂和堿性藥物
6.[處方名稱]清解殺蟲止癢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涼血祛風止癢。主治疥瘡。
[處方組成](1)苦參20克、蒼術10克、千里光15克、蛇床子12克、土茯苓15克、蚤休9克、烏梢蛇10克、蟬蛻10克、川連6克、僵蠶1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生首烏15克、紫草10克、丹皮12克,水煎服。7日為1療程。(2)苦參60克、蒼術60克、百部60克、千里光60克、蛇床子60克、木槿皮30克,煎水8000毫升,煎沸后棄渣取汁擦洗全身,每日1次。(3)硫磺、煅大風子、枯礬、雄黃(2:1:2:2),分別研極細末用麻油調涂(切忌入口),每日2-3次。
[辨證加減]皮膚感染有膿皰、膿痂者加銀花15克、黃芩12克、川柏12克、龍膽草15克。兒童及體弱者酌情減量。
[療程療效]治療38例疥瘡患者,全部治愈,治愈時間5-12天,平均7.2天。
[處方來源]湖南省常德市中醫院董杏初。
[處方備注]患者每次用(2)方擦洗后應更換干凈內衣,然后用(3)方外涂,換下衣被需用開水煮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