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菌疹 ‘
癬菌疹是由于癬菌及其毒素引起遠距離部位或全身的皮膚皮疹的變態反應性皮膚
病。一般是在原有腳濕氣、鵝掌風或禿瘡等癬病未愈的基礎上繼發而成.其特征是發生
在非癬菌灶部位,有多形性皮損,而該處真菌檢查陰性。本病春、夏季節多發。常見于
成年男女,好發于手足處,亦偶發于小腿、胸背等部。本病在祖國醫學文獻中尚無確切
病名。
[病因病機]
由于稟賦不耐,濕毒外感,熱邪內阻,二邪相搏,郁于皮膚而生.
西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原發灶中真菌的代謝產物通過血循環到達皮膚而引起的變
態反應性皮疹。
[辨病]
1 臨床表現 患者常有活動性的癬菌病灶,尤以患糜爛型手足癬的病人為多.皮損
多種多樣,以類似汗皰疹樣常見。病損主要在手掌或手指兩側,有針頭大小的水皰成群
密集,呈對稱分布。二三日后水皰吸收變干,脫皮,形成鱗屑性損害。自覺瘙癢或有燒
灼、脹痛感,抓破水皰則瘙癢自止。以后皮膚可粗糙肥厚,若在手背面,可有輕度的色
素沉著。嚴重者全身發疹,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糜爛、脫屑、結痂等,有濕疹樣改
變,伴有惡寒、發熱、胸悶、納呆,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苔薄黃膩,脈象滑數等癥狀.
少數可表現為麻疹樣、猩紅熱樣、小腿丹毒樣、多形紅斑樣等皮損。一般病程自限,在
原發病灶治愈后,本病即可自愈,但亦有遷延不愈者。癬菌素試驗強陽性,癬病灶處真
菌檢查陽性,但癬菌疹處真菌檢查陰性。
2 診斷要點
2。1 一般繼發于有活動性的癬菌病灶,以手足癬患者為多見。
2.2 多發于掌跖及指(趾)緣,皮疹多種多樣,但以類似濕疹的汗皰疹為多見。自
覺有瘙癢感。
2.3 一般病程可自限,在原發病灶治愈后,本病可以自愈。
3 鑒別診斷
3。1 濕疹 多形性損害,有水皰、糜爛等,彌漫性分布,常有反復發作病史。
3.2 汗皰疹 多發于夏季,皮疹為菜子至黃豆大小的圓形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
約經1—2周可自愈或成批發出.
[辨證]
濕熱內蘊證 掌跖及指(趾)緣發生針尖大小水皰,皰液混濁,輕度紅暈,破流脂
水,濕爛成痂,燒灼刺癢,口苦咽干,便結溲赤,苔黃膩,脈滑數.
[治療]
1 內治法 濕熱內蘊證,治宜清熱利濕解毒,佐以健脾。方用二妙丸加味。
2 外治法
2.1 糜爛型手足癬用雄黃膏或10%硫磺軟膏外涂。
2.2 用1%薄荷三黃洗劑外搽,糜爛流滋可用1%明礬溶液濕敷,或茵陳、蒲公英、
地膚子、蛇床子、桂枝、一枝黃花、生甘草煎水外洗。
3 針灸療法 選穴:合谷、曲池、三陰交、太溪。施瀉法。有止癢及縮短病程作用。
[預防與護理]
I 積極治療原發癬菌病。
2 忌用劇毒、強刺激之品外敷。
3 忌食魚腥、肥甘厚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