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舒康藥枕治療頸椎病30例 在近幾年門診中,試采用“頸舒康”藥枕外治法治療頸椎病3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中醫院,
陳金覺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30例病人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最大為77歲,最小35歲,以50~70歲者居多。病程最長22年,最短為35天。30例病人中神經根型19例,椎動脈型11例,其余兩型未列入觀察范圍。
診斷標準:全部病例根據1984年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提出的頸椎病診斷標準確診。癥狀體征:頸項部疼痛,頸項僵硬,活動受限,上肢麻木放射痛,手指麻木,手握力差,頭暈頭沉,惡心嘔吐,頭痛耳鳴。患者均有患椎束旁壓痛以及壓頸試驗陽性。頸椎X片示:頸椎退行性改變,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椎骨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椎間孔狹小。同時排除有關疾病后確診。
治療方法
頸舒康藥枕藥物組成:生草烏、白芥子、紅花、葛根、羌活、白芷、細辛、川芎、姜黃、鹿銜草各30g,以上諸藥粉碎成藥末,不必過篩,后與干凈木棉500g均勻混合,用紗布做成枕芯,外用較薄棉布做枕套(但不宜用皮類或人造革等做枕套),以利藥物氣味滲透。一般2個月重新更換藥物粉末一次。2個月為一療程。
治療結果
治療標準:按照1984年全國頸椎病專題講座會提出的頸椎病診斷標準。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除、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癥狀消除,但仍有部分體征。有效:主要癥狀消失,還留有次要癥狀。無效:癥狀、體征同治療前無任何差異。
治療結果:30例中治愈16例,占53%;顯效4例,占13%;有效9例,占30%;1例無效,總有效率占96.6%。30例中起效最快5天,一療程有效的20例,其余9例均在二療程內有效。
典型病例
某男,74歲,1997年2月10日初診。頸項僵硬疼痛,伴右側肩臂麻木半月余,經內服中藥、針灸、牽引等治療10余天,療效不滿意。檢查:頸椎3、4、5、6壓痛,壓頸試驗(+)。X線片示:頸3~6椎體前緣有唇樣突起,椎間隙變窄。診斷為頸椎病神經根型。試用“頸舒康”藥枕治療,5天后癥狀消失,一療程后體征亦消失,患者繼續使用,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