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病發展到心功能失代償期出現的危重病癥,屬中醫心悸、胸痹、心痛病的范疇。傳統治療多用活血化瘀法或補益心氣法。筆者通過臨床實踐體會到,從痰論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迅速改善癥狀,控制心衰,使病情從根本上得到好轉。臨床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痰瘀互阻型此型患者臨床表現除心悸喘促,不能平臥,浮腫等癥外,多伴有心胸疼痛,夜間加劇,舌暗,脈結代促。中醫辨證多為心陽不振,痰濁阻于心胸,阻遏陽氣,滯澀血運,形成痰瘀交阻。治宜通陽泄濁,豁痰開結,活血理氣。方用瓜蔞薤白桂枝湯加減:瓜蔞皮、朱茯神、當歸、厚樸、楂曲各15g,薤白、桂枝各8g,生黃芪、澤瀉、防己各20g,枳殼、川芎、紅花、法半夏各10g,丹參30g。可配合西藥降壓、抗炎、強心治療。
痰熱閉阻型此型患者除心衰癥狀外,多伴有咳痰粘稠,低熱口干,大便秘結,尿短赤,苔黃膩、脈數。中醫辨證為痰瘀痹阻心脈,郁而化熱。治宜:清熱化痰、理氣活血、通陽散結。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
加減:全瓜蔞、旱蓮草、枳殼、黃芩、茯神各15g,薤白、法半夏、川貝母、茜草炭各10g,丹參30g,炙枇杷葉12g,太子參20g,桂枝5g。心腎陽虛,水氣凌心型患者除心衰癥狀外,多見頭面全身浮腫,形寒肢冷,面浮晦暗,惡心納呆,尿少,舌體胖大,苔白滑,脈沉。中醫辨證為心腎陽虛,津液停聚為痰成飲,三焦失于通調,水飲痰濕上凌心肺。治宜振奮心腎陽氣、溫陽化氣利水。方用苓桂術甘湯、真武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處方:附片6g,桂枝、葶藶子、法半夏、薤白各10g,桑白皮、生黃芪、丹參各30g,朱茯神、澤瀉、瓜蔞皮、防己、枳殼、炒二芽各15g,茯苓40g,大棗10枚。可配合西藥抗炎、利尿、強心治療。胸陽不振,痰濁閉阻型患者除心衰癥狀外,表現為痰多粘稠,胸悶胸閉,腹脹納呆,舌體胖大,苔白膩,脈促無力。中醫辨證為胸陽不振,陰寒之邪凝聚為痰,痰濁閉阻而發病。治宜通陽泄濁、豁痰開結。方用瓜蔞薤白桂枝湯加減:瓜蔞皮、枳殼、當歸、朱茯神、楂曲各15g,薤白、桂枝、法半夏、蘇子、遠志各10g,丹參、茯苓各30g,生黃芪20g。配合西藥抗炎、強心、利尿常規治療。病情好轉后停用利尿強心藥。
中醫認為,急性心衰的病位在心,發病卻與肺脾腎肝功能失調有關。因為肺主氣,脾主運化,腎為氣之根,肝主疏泄。若肝郁氣滯或脾失運化,津液不能敷布,聚而成痰,痰濁壅肺,肺氣不利,即可導致痰瘀痹阻心脈?!兜は姆āん@悸怔忡》提出:心悸當“責之虛與痰”。腎主津液氣化,腎陽虛時,膀胱氣化失職,陰邪彌漫,是痰飲痰濁產生的根源?!夺t門法律·中寒門》云:“胸痹心痛,然總因陽虛,故陰得乘之”?!督饏T要略》也認為,心痛是胸痹的表現,病機以陽微陰弦為主。
臨床所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發作可見夜間心悸,端坐呼吸,喉中哮鳴等肺水腫癥狀;右心衰或全心衰發作時可見喘促氣短,不能平臥,腹部、全身水腫及胸悶、胸閉、心痛徹背等癥狀,與中醫痰癥相關。筆者認為,痰濁與瘀邪相兼是誘發急性心衰的癥結所在。
《金匱要略》指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證治準繩》提出:“痰涎壅盛所以治之,必先理氣”?;硖甸_結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藥的療效;化痰理氣藥可以顯著增加血液的流動性,降低其粘滯性,從而改善心功能不全。理氣化痰的常用藥有半夏、厚樸、薤白、桂枝等。但遇心衰患者夾有痰郁化熱時則應遵循熱者寒之的原則,給予清熱化痰藥物治療,如瓜蔞仁、膽南星、川貝母等。
臨床實踐證明,從痰論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迅速緩解各類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再配合抗心衰西藥治療,往往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督】祱蟆?spa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