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的蒙古人先后幾次對外侵略擴張,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建立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疆域遼闊的帝國。地盤太大了,成吉思汗把很多征服的屬地分封給了自己的幾個兒子,也就先后出現了幾大汗國。
除了大元帝國以外,還有金帳汗國,中東地區的伊爾汗國,中亞地區的窩闊臺汗國,以及察合臺汗國。相比其他幾個汗國,伊爾汗汗國還是有點特殊的,這個國家是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時所建立,但旭烈兀是成吉思汗的孫子。而且這個汗國建立的要晚的多,卻滅亡的挺早。
伊爾汗汗國鼎盛時期囊括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還有一部分的巴勒斯坦、巴基斯坦、沙特、土耳其、阿塞拜疆等,面積相當遼闊。
那么伊兒汗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旭烈兀是拖雷的兒子,與蒙哥、忽必烈是同母兄弟,蒙哥能夠順利的奪得大汗之位,旭烈兀出力不少。所以他既是兄弟,又是功臣,便被分鎮波斯,統兵侵略尚未降服的國家。
而旭烈兀也不負眾望,先后滅亡了波斯木剌夷國和黑衣大食國,打下了西亞那么龐大的一片地盤。可正當他磨刀嚯嚯,打得風生水起的時候,蒙哥死了,在諸兄弟陷入了汗位的爭奪中,旭烈兀選擇支持忽必烈,結果賭贏了,忽必烈成為大汗,而旭烈兀留駐波斯,建立了伊兒汗國。終忽必烈一朝,該汗國一直奉元朝為宗主國。
旭烈兀之后,雖然伊爾汗國時不時的陷入內斗,但并沒有影響到根本,特別是旭烈兀的孫子合贊汗,他可是少有明主之一,經過他的改革,伊爾汗國達到了最強盛時期。
但同時,伊爾汗國也全面走向伊斯蘭化,合贊汗甚至給自己取名默罕默德,并且放棄了大汗改稱蘇丹。
合贊汗死后,伊爾汗國權臣專政,國力漸衰,一年不如一年,不賽因汗死后,各地開始扶植傀儡可汗,伊爾汗國徹底陷入內斗。
而伊爾汗國除了自己不爭氣外,最終的滅亡還和兩個國家有關。一個是金帳汗國,另一個是帖木兒汗國。
金帳汗國和意而活同為四大汗國之一,而且還是兄弟關系,但他們的積怨很深,除了在爭奪大汗之位上的不同站隊外,旭烈兀在西征期間對伊斯蘭不太友好,這讓皈依了伊斯蘭教的別兒哥不太服氣。當然了,兩國在擴張過程中為了爭奪阿塞拜疆地區的歸屬,矛盾也不小。
伊爾汗國忙著內斗時,金帳汗國卻沒閑著,并且完成了多年的夙愿,攻占了伊爾汗國首都帖必力思城(今伊朗大布里士),伊爾汗國徹底失敗。
不過,之前分裂的小王朝并沒有完全消失,直到14世紀末,原伊爾汗國的土地才被帖木兒帝國全部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