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或者高尿酸的人,最好少喝甚至不喝肉湯,其實菜湯也最好少喝,因為嘌呤容易溶于水,煮湯時,食物中的嘌呤大部分都溶于水了,喝湯等于喝了大量嘌呤進入體內(nèi)。
有朋友擔心:湯很有營養(yǎng)的,不喝湯,會不會缺營養(yǎng)啊?
誨人不倦的老楊耐不住寂寞了:湯確實好喝,但是營養(yǎng)成分不高。
人體所必需的營養(yǎng)素有蛋白質(zhì)(氨基酸)、脂肪、糖類、維生素、水、無機鹽(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纖維素)共7類。
其中蛋白質(zhì)、脂肪和糖類,是人體需求量比較大的,但是現(xiàn)代人每天攝取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糖類基本都超標了。所以,除非你得了重病或者消化道的疾病,一般人是不需要補充這三類營養(yǎng),還應該限制食用。
舉個例子,湯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質(zhì)是不溶解于水的,但是經(jīng)過高溫長時間燉煮,蛋白質(zhì)會變得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消化功能不好,且營養(yǎng)不良的老人和病人,燉一些肉類吃,比直接吃肉,更容易吸收消化。問題是一個健康的普通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zhì),吃兩個雞蛋就足夠了。完全不需要通過喝湯補充蛋白質(zhì)。
礦物質(zhì):
大部分礦物質(zhì)不溶于水。有人認為喝骨頭湯可以補鈣。其實無論燉煮多久,加再多的食用醋,鈣都不會溶于湯的。喝骨頭湯不如直接吃雞蛋殼或者鈣片有意義。年輕女性需要補鐵,可是鐵也不溶于湯啊。
常見的溶于湯的礦物質(zhì)是鈉、碘、鉀這幾種。但是現(xiàn)代人鈉基本都嚴重超標,(高血壓就是吃的鈉鹽太多);至于碘,我國超市買的普通鹽,就已經(jīng)加碘了,不需要喝湯補充;而大部分水果蔬菜都有鉀,多吃點蔬菜水果,就可以了。
總之,喝湯不補充礦物質(zhì)。
維生素:
維生素是很脆弱很容易被破壞的物質(zhì)。例如維生素c,用開水燙一下,就損失一半。用開水燉煮,維生素基本上分解了。
所以,湯里面,幾乎沒有什么維生素了。
與其說湯有營養(yǎng),不如說因為湯好喝。比如肉類經(jīng)過長時間燉煮后,變化出呈味核苷,提升了湯的鮮美味,而糖類和氨基酸在高溫下反應,會結(jié)合變成很香的物質(zhì)。但是,煲湯不會讓湯變得有營養(yǎng),而只是讓湯變得更好喝。
總結(jié)一下:經(jīng)過燉煮之后的湯,主要營養(yǎng)是水和脂肪(油),能讓蛋白質(zhì)和淀粉糖類變的容易消化和吸收。湯中基本沒有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
如果實在無法控制美味湯的誘惑,可以先冷水放入,加熱到開鍋后把水倒掉,重新煲湯,會除去一部分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