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史上最年輕的中國首富,陳天橋一直是商業江湖里的傳奇。
即使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他極其低調,也不經常公開露面。但“陳天橋”和“盛大”這兩個話題,始終備受外界關注。
這種關注,起源于2001年,那是陳天橋創業的第三年。
當時他的公司做得是動漫社區,一直沒什么收入,創業之初從中華網融到的300萬美元也快“燒完了”。于是,他決定一“賭”定生死,以僅剩的30萬美元從韓國ACTOZ公司拿下《傳奇》的代理權。
這款游戲的引進,改變了中國網游、甚至互聯網的進程,當然,也改變了陳挑天橋。沒過兩年,他每天凈賺就能達到100萬。
2004年,成立5年的盛大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當時全球市值最高的游戲公司和中概股公司。時年僅31歲的陳天橋以90億元身家,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中國首富,紅極中國工商界,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的先驅”。
不過,陳天橋瞧不上游戲,因為游戲給他帶來了太多壓力。今天,大部分人仍覺得“陳天橋=游戲”。當年,他更是社會、家長眼中的罪魁禍首,仿佛中國的電子鴉片全是他一個人生產的。
他曾不止一次對朋友說:網游與他成為社會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陳天橋有家國天下的情懷,網游承載不了他的夢想,他想轉型,想要社會承認他的價值。
為此,他給盛大描繪了一條宏偉的新路: “網絡迪斯尼”計劃。
圍繞這個計劃,陳天橋鉆研IPTV、拿出了盛大盒子,構思出大IP、影視游戲互動、“三網融合”、“硬件+內容+服務”生態,移動互聯社交……
換言之,他在10多年前,就干著小米、樂視、微信當下正在做的事情,如今的互聯網巨頭,除了電子商務之外,幾乎都是沿襲他當初的路數前進。甚至有人開玩笑說,陳天橋是中國互聯網這10多年發展的總創意師和設計師。
在這個宏大的版圖中,陳天橋曾接近“統一六國”,當時,新浪、百度、淘寶、騰訊等均按照盛大盒子的API(應用程序接口)做了APP,以適應轉戰電視的需求。
如果他的藍圖得以實現,中國人將在蘋果IOS與谷歌安卓之外,真正擁有一個自己的生態系統,騰訊、阿里也有可能成為盛大的“臣民”。
但陳天橋沒有走到終點,天才抵不過天時,天時抵不過政令。2006年,廣電一紙文書叫停了所有IPTV項目,盛大盒子戛然而止。
總結盛大盒子失敗原因的文章不計其數、持續至今,陳天橋對其中的某些觀點并不認同。
“有些人認為我過早,有人認為我過去幼稚。但如果只是超前,那持續砸錢就可以了,當時游戲業務一年有幾十億利潤,以我的脾氣和個性,可以連續砸10年,一直砸到像喬布斯開始建立智能手機和APP服務生態的時候,當時盛大應該已經全部準備好了。”
但這一紙政令,讓他意識到很多事情里,理想的光輝真的無法照亮紛繁復雜的現實。
“這件事對我是一個非常大的震撼。社會的復雜程度超出年輕人的理解,年輕人想靠理想做一些偉大的改變世界的事情,在現實社會中不是那么容易的。”
盒子之后,陳天橋開始思考“讓自己興奮、讓大家受益的事”的更多載體,他嘗試了很多方法,其中最為外界熟知的當屬盛大創新院。
2008年,盛大從全國各地招聘了500多位最頂尖的工程師,燒錢供他們立項研發。“前幾年我們賺足了錢,現在要將錢花出去反哺社會。”
盛大創新院先后設立了50多個項目,涵蓋云計算、語音識別、大數據、搜索創新等各大前沿領域。其后五年內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所有方向,盛大創新院幾乎都做了。
盛大創新院最為鼎盛的2009年,也被認為是上海民企最具創新活力的時期: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創新院的嘈雜聲中,幾百位“大牛”爭吵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未來的路徑。這些爭吵最終“養活”了一批VC、PE,催生了幾十個項目,其中包含數個獨角獸(如wifi萬能鑰匙等),總市值不下數百億。
創新院鼎盛期,盛大集團也迎來第二個高潮。2009年,陳天橋剝離游戲業務,盛大游戲分拆上市后,他手握近40億美金的真金白銀。
是年,盛大游戲的營收與利潤遠超騰訊游戲,陳天橋依舊是中國互聯網“最具購買力”的人民幣戰士。他計劃買一批有潛力的公司,并先后接觸了360、優酷、迅雷、YY(歡聚時代)等企業。
其相中的都是當下繼“AT”(阿里、騰訊)之后,第二梯隊的中堅力量。如若收購成功,盛大的資產將翻升數倍。
但這個節點上,集團卻遇到了真正的難題:陳天橋的身體出了問題。“之前醫生告誡我不能坐飛機,一定要遠離緊張的東西,后來又出現了其他意想不到的身體問題,于是我選擇去新加坡養病一段時間。”
在其后長達二、三年的康復期間,陳天橋不斷審視人生與事業——自25歲創立盛大后,他從未有時間停下腳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經歷過首富榮譽、網絡迪士尼大計,生病直至痊愈后,陳天橋突然意識到,相較于人生這場游戲中獲得的名譽、地位、金錢,應該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被“首富”的頭銜所累。
據說,盛大游戲私有化后,曾有朋友找到陳天橋,勸說他回歸A股。“盛大游戲一年幾十億利潤,回來做成幾十倍PE不成問題,將是一家市值兩三千億的企業,你又可以變首富。”
陳天橋反問道:“就算做一輩子的首富又如何?我30歲就體驗過所謂的首富,人生為什么要重復之前的事情?”
于是,他決定出售帶給他財富的一些業務,讓公司轉型。而他也在不斷摸索中,找到了“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和改變人類、改變世界有關”的人類腦科學研究領域,并專注精力探索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