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軍其人被稱為投資界的“勵志哥”,因為他入市時僅有三千元而現今卻已是坐擁幾十億資產,身負同濟大學MBA,上海鴻凱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香然會金融俱樂部董事長、上海億信偉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等多重身份為一身的圈內人。
林軍出生在一個雙職工的家庭,太爺爺是中醫,父親是高級工程師,雙親并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照顧他。他回憶從一年級開始自己就脖子上掛著鑰匙,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燒飯,還要邊燒飯邊做作業,往往母親要到家務做好的時候才能到家做菜。
盡管如此,林軍卻覺得父親對自己的影響很大,什么都要靠自己,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這樣的概念就是父親告訴他的。而始終信奉這一準則的林父,本身從一個出生在單親家庭,沒有任何背景的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再到行業權威,直至后來成為同濟大學客座教授的經歷本身也是另一本行業勵志故事。
從小的家庭環境告訴了林軍投資其實不僅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這個行當不是以錢多少來決定你是不是期貨大佬,今天可能你賺了很多錢,但沒幾天就賠光了。期貨市場是一個財富快速轉移的市場,不能以今天暫時擁有的財富來衡量是不是期貨大佬,只有腳踏實地,認真鉆研基本面,掌握扎實的技術分析方法,想在這個市場中長期生存,光靠運氣是不行的。期貨市場有太多坐電梯的,一下子上去到高點之后就直線下來,而且下來的速度比上去的速度還要快。古人云人不壓財,人不壓財是一種缺乏管理能力、不會理財的表現。
也正因為如此,盡管已經坐擁幾十億資產,他仍認為自己不算大佬,因為他覺得“賺多少錢都不能算大佬,大佬是對這個市場做的貢獻足夠大,做了有利于這個市場發展的大事,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大佬。大佬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能力大,第二是心胸大,第三是能擔大責任。我相信這三條所有的期貨參與者都會認同,具備這三條的可以稱之為當之無愧的大佬。”
懷著對這個行業的熱愛,林軍亦曾毅然決然的站出來為期貨正名,他認為“期貨是對產業合理價格的推動,我們做期貨的人是價格的發現者,我們做期貨賺錢說明我們做了符合整個產業趨勢的事情,我們只是走得稍微前面了一點而已。如果我們猜錯了價格,那后果也很明顯,其中之一就是賠錢。”
他說回憶起2005年那時“冰火兩重天”的的時光,醒著也賠錢、做夢也賠錢,每分每秒都在賠錢,連虧了幾個星期。直到幾百萬賠到只剩下四十幾萬,實在扛不住了,才平倉認賠。林軍說當時沒有跳樓的原因是他沒有負債,都是拿自己的錢在做,沒有借過任何錢,如果當時是借錢做,有一筆山一樣的債務,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會跳樓,是不是會對人生失去信心。
那時他已經在這個市場中做了近15年,整個青春已經在這個市場中了,幾乎也沒有什么回頭的機會,幾次想轉行,但最后都沒成功。到了35歲,以當時的學歷、工作經歷,又能到哪一行去做呢?另外,他也想以交易為職業的自己,在重大問題、重大決策上還有這么大缺陷,包括資金管理、行情判斷都有重大缺陷,還能否在這個市場上繼續生存下去。
于是他扔掉了技術分析,開始專注基本面,甚至連日線都不看了,開始看周K線,因為開始根本不懂什么叫商品的金融屬性,所以2005年賠了大錢。直到2008年把幾塊都補上了,宏觀、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等,才感覺武功練成了,從此不管什么行情什么品種,都感覺有相應的招數來對付了,所以就又開始賺錢了。
在蛻變過程中他不斷自我激勵,不斷地拿成功人士作為例子,閱讀了大量的人物傳記,把對期貨的興趣愛好從對錢的興趣,慢慢變成知識積累,讓眼光、視野都不斷的變大。
對于近期“黑色”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春節后經歷的這次漲幅,他認為2015年國家宏觀調控轉向去庫存,壓縮產能,實施供給側改革,但去產能的幅度有些過頭,很多的工礦、冶金企業關停減產,帶來很大的經營壓力和運營困難。而從去年底,國家風向轉變,開始增加貨幣投放,大量資金投入到市場中。
與去年短期貸款為主不同,2016年年初增加的貸款大都是中長期的貸款,表明貸款的主要流向為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在市場中,則反映了對螺紋鋼等需求的激增。而鋼廠中庫存已經很少了,一下子價格上漲,庫存不足,又由于缺資金,銀行不愿意貸款給鋼貿企業,鋼廠沒有資金擴大再生產,訂單來不及做,就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再加上一些大戶借機囤貨,惜售,之前做炒股票的投資者嗅到機會轉來炒期貨,導致了這波上漲行情。而國家政策的突然翻轉,增加供應量,加大基建投入,這是很多現貨企業和投資人都沒有料到的,就使得很多期貨同行錯失了這波行情。
目前商品期貨市場的快速上升期已經過去,在國家政策的干預下進入到休整調階段。但由于“黑色”企業的產能增長有限,實際庫存始終沒有建立起來,供求矛盾依然非常明顯。因而他認為5、6月份“黑色”系產品價格可能還會上漲,直到產能達到供需平衡點,價格回歸到合理市場水平。
林軍的操作風格以中長線投資為主,對股權投資關注也比較多。他認為周期長短不是最重要的評判指標,主要還是要根據風險要素來決定是否投資。他說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修煉,為了去到下一個更好的世界。怎么把人生的棋下好,這是關鍵。正因為生活太單調了,這不足以支撐自己明白這些道理,所以才必須要去體驗。做期貨的說的好聽是在云端,實際是和世界脫節,是閉塞的,因為世界其實是有非常多的面。任何時候都不要主動做賺100%以上的打算,每年只需要賺30%-50%,這樣才能在市場上長期生存,也能成為市場的贏家,因為心態好,可能一年只做確定性的幾把行情收益率就有了。
經歷了大起大幅周的林軍目前對技術和基本面分析都有側重,兩者相結合。技術面和基本面合拍就考慮做,不合拍就果斷放棄,要抓住這些規律必須要有歷史性的時刻來體現這些價值。所有的東西不能只看表象,價格的波動甚至政策的變化,本質都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程序化交易是純技術的交易方法,考慮的是模型能不能賺別的模型的錢,存在同質化競爭,而高頻交易則是通過搶速度來獲取盈利。程序化交易并不會對基本面交易者產生影響,國外的程序化交易發展數十年,但基本面交易者大有人在,原因在于程序化交易不推動趨勢的變化,只造成行情的波動,更重要的是提供市場流動性,這對基本面交易者是沒有影響的。
在期貨市場中,操作大資金的難度要比小資金難得多,在從小資金做到大資金時,他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是風險控制,期貨是對產業合理價格的推動,所以做期貨的人是價格的發現者,我們做期貨賺錢說明我們做了符合整個產業趨勢的事情,我們只是走得稍微前面了一點而已,如果我們不懂風險控制,一旦猜錯了價格,那后果也很明顯,其中之一就是賠錢。
第二是資金管理,你觀察市場越多,你就越能在不同的市場中找到機會,所以你切換得更好。在一個市場中賺過一筆大的,往往后面就很難賺到錢,你就需要開拓新的市場,看新的市場是否有被低估的資產。對我們投資來講,時間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所以我們要更好地利用時間,讓資本發出最大的使用效率,就是所謂的周轉。
第三是團隊管理,優秀的交易員需要有天賦和后天的努力,以及公司悉心的培養。自己不努力不能成功,沒天賦也不行,天賦是基礎,老師就相當于有貴人相助,靠自己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閉門造車也不行,得有人教你一招兩招的,像武俠小說中的大師都是這樣,遍訪名山,遍尋名師,最后把別人的所有的絕招融會貫通,吸收創造,變成自己的絕招,成了一代大師。
至于如何具備怎樣的素質才是好的操盤手和研究員,他說:
首先,不論賺錢賠錢,要有好的心態。你要為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獻出生命,這個事情很重要;哪怕一生沒有碰到值得付出的東西或者沒有機會獻出生命,真正死亡的時候一定要明白為什么來,明白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所有的吃喝玩樂都是幫助修煉的東西。為什么成功人士都有逆境,因為沒有逆境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小腦發達,堅韌內斂;平和,不在乎一時的盈虧。大賺的時候人的自信心極度膨脹,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你做不了的事情,也沒有你不能成功的事情。你總得活著,所以不是說不離不棄,而是無法離棄。人是被局限住的,做任何生意都需要本錢,第一個本錢是在這個行業里的資歷,第二個本錢是金錢,第三是長期積累的人脈關系,這三個都沒有又憑什么改行做其他的。
最后,不能太偏執。最谷底的時候我覺得首先就是考驗交易者的韌勁。第二是考驗資金的抗風險能力。最巔峰的時候考驗的就是能不能內斂,所謂內斂就是把自己膨脹的自信心收縮,給自己澆盆冷水,不要不清醒。“上帝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自信心膨到頂的時候就是你最瘋狂的時候,這時候往往面臨著更大的災難。
好的操盤手一定是投研一體的,投資和研究相互印證。最優秀交易員是萬里挑一,按照市場三十幾萬的交易員來看,我覺得其中能真正賺到錢的人也就一兩千人。
素材來源:網絡
編輯:蘇堤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