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宋代十大畫家
宋徽宗趙佶  文會圖  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宋朝延續300多年,其繪畫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得到發展。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互相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彩的面貌。

董源  江堤晚景圖

董源:(934—962)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水墨山水畫對后世影響很大。董源與李成、范寬史上并稱北宋三大家。南唐國主李璟以為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

董源 龍宿郊民圖

董源對后世山水畫影響之大是很難用言語述說的。他所創造的以“披麻皴”為主要用筆新格法,在他在世時就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后世遂以董巨并稱。到了宋代,米芾、沈括十分欣賞董巨畫派,將董巨推向了歷史高峰,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風氣逐漸蔓延開來,從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湯垕認為:“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如(董)元又在諸公之上”,對董源又產生了新的認識。

董源  溪岸圖

到了元季四家和明代的吳門派,更是將董源奉為典范,明末“南北宗”論者雖然在理論上尊王維為“南宗畫祖”,但實際上卻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黃公望說:“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

 董源 瀟湘圖卷

清代王鑒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鐘王,舍此則為外道”。可見董源在后世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罕見的。

董源 夏景山口

董源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夏山圖》《溪岸圖》《平林霽色圖卷》等。


李成  小寒林圖

李成:(919—967)擅畫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后師造化,自成一家。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卷動的云,后人稱為“卷云皴”;

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古今第一”。

李成  讀碑窠石圖

此圖置境幽凄,氣象蕭瑟,古樹枝椏奇勁參差,背景空無一物,杳冥深遠,寓無限悲涼于其中。
另外,此畫畫樹石時先勾后染,清淡明潤,饒有韻致。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李成  寒林平野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寒林平野圖》中所繪樹枝,無論粗細,均呈弧曲形,將線條的力度發揮到了最大程度。影響而及他的學生,如郭熙的《早春圖》,其樹枝也都是弧曲的線,謂之“蟹爪”。充滿力度的曲線,是中國畫最優美的線條。

李成 晴巒蕭寺圖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筑以水榭、茅舍、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
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

李成  茂林遠岫圖  局部

作品有《讀碑窠石圖》《寒林平野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

范寬 雪景寒林圖

范寬:(950—1032)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于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范寬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是范寬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杰作。作者于樹傒間題“臣范寬制”4字。作品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占滿了畫面,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使觀者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

范寬  臨流獨坐圖

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局部

張擇端:(1085—1145)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李公麟  維摩居士像 絹本水墨 91.5cmx51.3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李公麟:(1049-1106)好古博學,精鑒別古器物。長于詩文,行楷書有晉人風。與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為至交,系駙馬王詵之座上客。熙寧三年(1070)中進士,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病痹告老,居家鄉桐城龍眠山,號龍眠居士。

李公麟  五馬圖

李公麟一生勤奮,作畫無數,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確,神態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畫馬過韓干。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

李公麟  維摩演教圖 紙本水墨 34.6cmx207.5cm 北京故宮藏


李公麟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居士像》、《免胄圖》等。

夏圭  雨余煙樹圖

夏圭:(生卒年不詳)字禹玉,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繪畫大師。“南宋四家”之一。早年畫人物,后來以山水著稱。他與馬遠同時,號稱“馬夏”。他的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范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雖然與馬遠同屬水墨蒼勁一派,但卻喜用禿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

夏圭 雪堂客話圖

夏圭 澤畔疾風圖

夏圭  雪溪放牧圖頁

用墨善于調節水分,而取得更為淋漓滋潤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筆淡墨掃染,然后趁濕用濃墨皴,造成水墨渾融的特殊效果,被稱作泥里拔釘皴。

夏圭   西湖柳艇圖

夏圭的筆簡意遠,遺貌取神,應該很合乎文人畫對“平淡天真”的追求。董其昌創為“南北宗”畫論,簡單地講,就是提倡“文人畫”,鄙視“畫工畫”;崇尚率真,反對寫實。

夏圭 溪山清遠圖  46.5×889.1厘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夏圭 溪山清遠圖 局部

傳世作品有《溪山清遠圖》《西湖柳艇圖》《雪堂客話圖》等。


郭熙  秋山行旅圖

郭熙:(約1000~約1090年)北宋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府溫縣人。他出身平民,早年信奉道教,游于方外,以畫聞名。熙寧元年召入畫院,后任翰林待詔直長。山水師法李成,山石創為狀如卷云的皴筆,后人稱為“卷云皴”。 

郭熙 雪山行旅圖

郭熙(傳)關山春雪圖

郭熙  雪景圖

郭熙 窠石平遠圖卷

他畫山水注重深入體察生活,能真實、細致、微妙地表現出不同地區、季節、氣候的特點,得“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創造出極其豐富優美動人的意境,另外他還長于影塑,在墻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別具情趣。

北宋 郭熙  早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郭熙有《早春圖》《關山春雪圖》《窠石平遠圖》《幽谷圖》《古木遙山圖》等傳世。其中《早春圖》成功地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甦醒的細致季節變化。

郭熙 溪山行旅圖

在繪畫理論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樹,其理論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書中。


李唐  萬壑松風圖

李唐: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陽三城人。北宋畫院南渡而入南宋畫院的畫家,精于山水畫和人物畫。初以賣畫為生,宋徽宗趙佶朝(1100~1125)補入畫院。

李唐  秋林放犢圖

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浙江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后,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擅畫山水,變荊浩、范寬之法,用峭勁的筆墨,寫出山川雄峻的氣勢。晚年去繁就簡,創“大斧劈”皴,所畫石質堅硬,立體感強。

宋 李唐 松湖釣隱圖

宋 李唐 牧牛圖頁

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變為方折勁硬,并以畫牛著稱。李唐的畫風為劉松年、馬遠、夏圭、蕭照等師法,在南宋一代傳流很廣,對后世影響很大。

宋 李唐 炙艾圖


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圖》《教子圖》《清溪漁隱圖》《長夏江寺》《采薇圖》《煙寺松風圖》等。


羅漢圖 絹本設色 50cm×90cm 臺北故宮藏

劉松年:(約1131-1218)號清波,南宋畫家,歷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宅口人。劉松年與劉龜年兄弟隨父親宦居錢塘清波門,以住地自號劉清波,因清波門又稱南“暗門”,故外號宋“暗門劉”。

劉松年 秋窗讀書圖 25.8cm×26cm 北京故宮藏

劉松年畫學李唐,畫風筆精墨妙,山水畫風格繼承董源、巨然,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劉松年變李唐的“斧劈皴”為小筆觸的“刮鐵皴”。因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

宋 劉松年 雪山行旅圖絹本160x99.5四川省博物館藏

張丑詩云:“西湖風景松年寫,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圖醉叟,數峰眉黛落齊紈。”劉松年所作屋宇,界畫工整。兼精人物,所畫人物神情生動,衣褶清勁,精妙入微。后人把他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為“南宋四大家”。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

傳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圖》卷及《天女獻花圖》卷、《羅漢圖》、《雪山行旅圖》、《西湖春曉圖》、《天女獻花圖》、《中興四將圖》等。
南宋  馬遠 寒江獨釣圖

馬遠:(1140年-1225年),字遙父,號欽山。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宋光宗、宋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干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人物勾描自然,花鳥常以山水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南宋四家”。

宋 馬遠 踏歌圖軸

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他師法李唐,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作畫特點是布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志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

馬遠 竹澗焚香圖

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贊譽他的獨特畫風。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

宋 馬遠 梅石溪鳧圖

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等。


馬遠 江上小船圖

馬遠 雪灘雙鷺圖

馬遠 梅溪放艇圖

馬遠 觀瀑圖

馬遠  柳溪釣艇圖

馬遠 曉雪山行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宋代十大著名畫家的藝術特點
《人類藝術萬年史-138》中國五代兩宋山水畫
宋代山水畫的主要成就
每日經典| 云山深處 溪山行旅
明周臣《山間行旅圖》
傳世山水名畫~五代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天气| 镶黄旗| 石狮市| 洞头县| 衡山县| 高阳县| 平遥县| 田东县| 灌阳县| 夹江县| 荣昌县| 鹿泉市| 布拖县| 长沙市| 新化县| 临西县| 马尔康县| 那坡县| 东源县| 深州市| 封开县| 阳信县| 阿拉尔市| 舟曲县| 若尔盖县| 东乡| 仁布县| 东兴市| 滦南县| 金阳县| 大港区| 林口县| 河池市| 夹江县| 重庆市| 衡山县| 越西县| 沂源县| 二连浩特市|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