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書院位于海南儋州市中和鎮,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有“天南名勝”之稱,這里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儋州謫居三年間所居住過的地方。公元1098年,儋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而修建東坡書院,書院舊址至今已經歷了900年的風雨侵蝕,幾番修建、擴建,東坡書院成為當地頗具規模的旅游點。
紅坎嶺陶藝文化園 中國是陶瓷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而海南福安窯也曾在那個遠去的年代燦爛一時。海南島是各種陶、瓷土蘊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非常優質的紫砂泥、高嶺土和陶土資源。從陶藝品燒成的情況來看,海南土質非常好,若氣溫控制得好,會產生豐富窯變的奇異效果,十分珍貴。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位于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萬石坡,是為紀念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誕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即紅色娘子軍)而建。
萬寧日月灣 位于海南省萬寧市加新、田新二管區之間,西連陵水縣,以牛嶺為界,是萬寧市新開發建設的旅游度假勝地。日月灣依山傍水,北面有山嶺環抱,南瀕南海經,是個半月形的海灣,海灣沙灘潔白松軟細柔,海面風平浪,靜海水湛藍清澈,適宜游泳,是個天然海水浴場。2010年首次在日月灣舉辦的萬寧國際沖浪節,讓這個隱秘了多年的海灣,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焦點。
海尾濕地公園緊挨大海,與美麗的棋子灣一水相連。海尾濕地公園位于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境內的海尾鎮,控制范圍約10000畝,公園總體規劃4448畝,有著大面積的濕地、草地、灘地、紅樹林保育地、鳥類棲息地、海防林。
文昌八門灣綠道跨越文城、東閣、文教及東郊四鎮,依托“海、河、港、灣、林”的自然資源和以僑鄉風情為主體的人文旅游資源,構建了紅樹林景觀、沿灣生態休閑、農家人文休閑、史跡文化體驗、鄉村郊野景觀、漁村風情體驗和椰海風情等七大主題綠道。
從清瀾港到文昌東郊椰林,坐大約半小時一班的輪渡到對面海岸的港口。清瀾港的小漁船,有些是被人承包了專做游客的生意,也有的是漁民自己做的兼職,偶而坐坐小漁船感覺也是不錯的。
儋州千年古鹽田被人們稱為洋浦最早的“工業”,“活化石”一樣的千年古鹽田,位于儋州洋浦半島西南處,瀕臨新英灣,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古鹽場,其所沿用至今的古老傳統制鹽工藝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制鹽手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千年古鹽田是我國最早的一個日曬制鹽點,也是我國最后一個保留原始日曬制鹽方式的古鹽場,距今1200多年,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量500噸。
東郊椰林位于文昌市東郊鎮海濱,從清瀾港乘船過渡即到,是海南著名景區之一。這里椰樹成片,椰姿百態,有紅椰、青椰、良種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種,共50多萬株。“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子半文昌”。被世人譽為“椰子王國”、“黃金海岸”、“海上森林公園”的東郊椰林,不愧為海南一絕。
海南有句俗話:“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海南四大名菜中其中有一道最著名的就是文昌雞.據說那的雞肉都是野外放養,也許都是吃了椰子肉或者喝椰子水長大的吧,總之肉質相當不錯.海南有道著名的國宴叫椰盅雞.這里的雞都必須要文昌本地的哦,可想其地位之高.
海南保亭黎族風情的豪華小別墅
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率先提出了“大區小鎮”的概念,并在三道鎮什進村進行建設試點。“大區小鎮”建設是海南旅游開發中提出的一種創新發展模式,基本形式為“大景區”+“旅游休閑小鎮”+“旅游村”,這也是海南第四代旅游產品的發展思路。
提到“天涯石刻”,大家首先想到應該是程哲,雍正五年(丁未年,公元172),程哲時任崖州知府,到“天涯海角”漫游抒懷題刻“天涯”二字。
天涯海角風景區位于三亞市西郊23公里處,海南省三亞市天涯海角風景區總體規劃陸地面積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平方公里,背負馬嶺山,面向茫茫大海。這里以美麗迷人的熱帶自然海濱風光、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馳名海內外。這里海水澄碧, 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灣沙灘上大小百塊石聳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間,昂首天外,崢嶸壯觀。
在這里,人們心中的“天涯情結”找到了物化的載體,四方游人慕名來到他們向往的這塊愛情圣地,沿著“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海天自然景區、天涯路”等景點盡興游覽,以圓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