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學領域,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是廣大教師議論的中心,研究的課題。這里所說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學能力,可以說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因為一個人博學廣聞,知識豐富,大量的是靠自學得來的,這是不可非議的。談到培養自學能力,不僅國內引起注意,在世界中許多國家也很重視,已成為帶有方向性的問題。因此,我們培養的學生應當是具有很高的自學能力的人。總之,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地參加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方法,探索知識的規律。
二、培養自學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要從低年級做起
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培養起來的,又在學習實踐中反復運用不斷提高的。一年級數學教材插圖很多彩色套版,就是吸引小學生看的,許多知識是用圖來說明。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即他們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所以要先啟發學生看圖的興趣,教給學生怎樣看圖,引導怎樣思維,怎樣分析圖意,從而進行思想教育,最后,聯系數學做到四個字。“看、想、議、說”,看就是引導觀察,想就是啟發思考,議就是互相議論,說就是指導口述。由于我注意充分使用教材、讓學生看書。所以省去了不少制做教具的時間。我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在考慮如何抓住教材的重點,如何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何引導小學生更好地進行自學,如何加強課上練習等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去了。
(二)培養自學能力要貫徹整個教學過程中
1.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每次講新課的前一天,我都讓學生在數學自習課上進行預習。預習時不準互相議論。有時我邊在行間巡視邊鼓勵他們:“看誰不用老師講,能在預習時就把知識學會。”所以學生在預習時,都是埋頭看書、積極思考。要求他們凡是能自己學會的自己要學會,重點地方要畫上橫線,自己看不懂的要標出“問號”,準備上課時提出來和同學、老師研究、議論。
2.指導學生做好自學議論
3.講課當中仍要發揮自學作用
4.對教材中的難點部分要引導學生進行精讀
第四段,我讓學生著重研究推導法則的全過程。
就這樣,我分層次地引導學生精讀一段,引導幫助一段,看明白一段。把這部分教材精讀完了,再和老師研究,困難就減輕了。有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鞏固所學成果,就再次讓他們精讀和議論。
5.在復習課上學生自己看書溫習
不管是單元復習,還是期中復習、期末復習,我都讓學生自己看書溫習。
(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自學方法
數學課本中有插圖,有文字。插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文字的內容各不相同。
1.講概念教材,應是按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順序來安排
2.對講法則的教材,要注意看豎式旁邊的注釋
3.講應用題的教材,引導學生注意看題目下面的分析
(四)堅持培養自學能力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課堂教學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局面
3.為學生繼續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在身邊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自己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解決新問題。 美國的教育家提倡“發現法”,蘇聯的教育家強調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中國的教育家主張,“教是為了不教”。顯然,他們都很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隨之就會顯著提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