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在想什么?
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昨天發生的趣事,還是待會要去哪填飽你的肚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腦海中出現的,經常是關于過去或是未來的一些事情。
你或許是在追憶往昔,又或許是在幻想未來。
你的腦海中不停地在評論,批判,選擇,比較,但當下的情況卻通常與你所思所想的毫無關系。即便是有關系,你也會用過去的形式來解釋它。
但以過去的形式來解釋現在發生的情況,得到的結論很可能就是被曲解的。
因為你被你過去的經歷和長久以來的集體文化思維所制約著。
那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埃克哈特·托利的《當下的力量》一書教導我們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把你從你的思維中解放出來,擺脫大腦的控制。
讓我們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找回真正的自己,獲得你原本就擁有的幸福與能量。
埃克哈特·托利,生于德國。從倫敦大學畢業后,在劍橋大學擔任研究員和導師。
在他30歲之前,他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焦慮不安,甚至一度有自殺傾向。
但在他29歲生日之后,某一個晚上,他好像突然“頓悟”般明白了關于“自身真正本質”的一些問題,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一直致力于解釋并深化這些問題。
他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條通往我們自身內心,獲得和平安寧的道路。
他創作的這本《當下的力量》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00多萬冊,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之書”,曾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心靈咨詢師,臺灣暢銷書作家,原知名電視主播張德芬曾評論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是我最心儀的靈性班主任,他是我心目中最偉大,最有深度的心靈作家。”
我們的腦海中,一直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思維,它喋喋不休,像背景音樂一樣的存在著,它使人們進行強迫癥的思考。但你能關閉它么?腦海中什么也不想?好像很難做到。
不能停止思考是一種痛苦。但這種痛苦我們平時幾乎無法意識到。
或許在失眠的夜里,你的身體已經極度疲憊,精神也開始渙散,但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遍一遍地在你的腦海中重復從舊有的模式。夜色愈深,你就愈加感到痛苦。
這個時候,你才有可能察覺到這種病態的思維。
對于這種情況,有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我”和“我的思維”難道不是一個東西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可以參照另一個問題,“我知道我現在在想什么嗎?”相信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應該沒有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吧。
既然知道,那就說明你能觀察到它,就像你能觀察到這世間的一草一木一樣,那他們還是一個東西嗎?
如果“你”是“你的思維”,那你是察覺不到它的。用一句并不百分百貼切的的句子來形容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作者把“我”稱為“本體”,即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
正是因為我們失落的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才會孤獨不安,焦慮惶恐。在其他靈修作品中,也有被稱之為“存在”“真我”“大我”的。
于此相對應的,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小我”,一種衍生出來的自我感覺,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為身份認同。
比如說你的工作教育,你的房子車子,你的人際往來,你的種族宗教等。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你”。
或許我們可以做個假設,“如若你即將面臨死亡,你會怎樣形容自己?”因為死亡來臨時,任何不能代表你的東西也終將消失。
除了強迫性的思維一直困擾著我們,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使我們痛苦,它就是:痛苦之身。
它指的是你的過去,包括你的幼年不記事起,所體會到的所有未能合理表達與發泄的情緒痛苦,聚集在你的體內。
是一個消極的能量場。
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屬于休眠狀態,但在你失戀,生病,身體或情感上受到傷害等相關情況時它就會爆發。
就像一座突然噴發的火山,濃煙與熔漿四處蔓延,攻擊著你自己以及周圍在乎你的人。
具體表現有:一個溫和有禮的人突然之間破口大罵,出現言語或肢體上的暴力行為;或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卻引起情緒上的軒然大波。
現在總結一下,由于我們失落的最真實的自己,所以“小我”應運而生,而由“小我”所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思維在我們腦海中喋喋不休,攪得我們不曾安寧。
再加上痛苦之身的存在使我們的人生感到更加悲劇。
那該怎么辦呢?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好幾種解決辦法,但其中最核心的本質就是: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
因為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在當下之外。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那是“過去的當下”,它只是一個記憶;未來的還沒來臨,就算來臨,它也是以“未來的當下”形式來臨。我們所唯一擁有的就只有“當下”。
活在當下,需要我們擁有“察覺力”,指的是能夠察覺出自己腦海中思維的能力。
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概念——“臨在”。
即有察覺力地處在當下。
面對我們腦海中的聲音,內心不要評論,不要攻擊,就只是靜靜地觀察它。
一旦我們進入臨在,思維也隨即停止。這時,你的思維處于空白,注意力集中在了當下這一刻,腦中清醒卻無雜念。這也是冥想的本質。
下面就具體地來介紹一下如何進入當下:
1. 首先確保不會有任何外界的干擾,比如電話或敲門
2. 坐在椅子上,不要靠著椅背,讓你的脊椎與地面保持垂直或者你喜歡的其他姿勢
3. 確保身體的放松,閉上眼睛深呼吸
4. 深呼吸時,感受下腹輕微的收縮和擴張
5. 漸漸的關注整個身體的能量場
在這段過程中,請丟掉你所有的想象,也請停止任何有關身體的意象,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你的身體上。
你對身體的注意力越集中,你的感覺就越清晰。
想要這種冥想的方式目的在于與自己的內在身體聯合,也有助于培養更多的覺察力。
冥想在最近幾年內傳播廣泛,相信它的好處也不用我再多說。多練習幾次,你身體的生命力會逐漸蘇醒。
這本《當下的力量》我已經讀過好幾遍了,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體會,每一個語句都值得細細品味。
本書中的“意識與無意識的差別”“未顯化狀態”“臣服”等概念也非常有意思,但它們的根本也都是“活在當下”。
臺灣暢銷書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系列也有借鑒參考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這本書不僅僅是要求我們思考,更重要的是去實踐,去認真感受它所帶來的生命能量。
讓我們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