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小牽家教】
作者:鄭州大學施祥
我在做家教帶學生的過程中,經常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溝通,不喜歡說太多的話,比較內向。在我給孩子上課的過程中,也遇到過學生不懂一道題,老師問的時候,卻回答說懂了,然而讓他自己講一遍卻又說自己不懂,其實我想這大多都是孩子自己不自信的表現,他們擔心自己出現錯誤,擔心自己出現的錯誤過于簡單,擔心被別人笑話。
那么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更加自信呢?
首先,多鼓勵,少批評
與孩子接觸最多,孩子最信任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那么作為孩子的父母就要懂得去鼓勵自己的孩子,而不是選擇去簡單地批評教育。
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如果父母都不能包容自己的話,那么其他人更難以包容。之前看一副漫畫:一個家長的孩子考了90分,回家后家長給了孩子一記耳光,而另一個孩子考了60分,而父母去給了他一個吻。我想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考90分的那個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下降,因為自己很優秀卻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以后會越來越不自信,而那個考60分的學生因為家長的鼓勵反而會更加努力學習,越來越自信,成績會越來越好。
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認可自己的孩子,幫助他(她)重塑自信。
其次,家長千萬不要對著自己孩子說別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樣好,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這樣做的話會讓孩子更加不自信。
不要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要多夸夸自己的孩子,要多表揚他們,即使他們有些事情做的不夠好,也不能責怪他們,而是要心平氣和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讓他們做的更好,變得更優秀。
長期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那么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會慢慢地煩家長了,相信誰也不愿意自己被人嫌棄,誰也不愿意總是聽到有人在自己的面前夸耀別人。另外家長也要關注孩子的心情,不要在孩子的面前過度的嘮叨,尤其是孩子心情不太好的時候,要與孩子良好的溝通,建立朋友關系。
最后,帶孩子的老師們也要經常和學生互動,成為學生的朋友,讓學生相信自己,讓學生在自己的面前敢于展示真實的自己。
平時上課的時候要懂得學生的潛臺詞,看得出學生的“難言之隱”,學會鼓勵自己的學生,每次上完課,每做出一道題,都可以給予他適當的鼓勵,讓他覺得自己在不斷進步,在不斷地變得更加的優秀。這樣慢慢地他便會越來越自信。
同時,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的成績上去了,學生會在不斷地進步中發現學習的樂趣,會變得更加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