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讀到《范進中舉》這一課,總覺得這小子定力太差,才中個舉人就瘋成這個鳥樣子了,至于嗎?
等到飽經滄桑,受盡社會捶打之后,再回過頭來看范進中舉,覺得他其實很幸運,真中了舉人,再怎么瘋,都沒錯。同時,也對范進的最終命運進行了梳理,才發現,到頭來小丑原來是不懂范進的我們!
一、
范進啊,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個老童生,年年參加考試,年年名落孫山,當時他的最高學歷是秀才。雖說秀才也不錯,老丈人聽說后,還專門拎著酒肉登門祝賀了一番。
可惜,即使中了秀才,他那個屠夫老丈也覺得自己女兒嫁虧了: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胡屠夫的認識中,范進啊,他的水平能中個秀才就不錯了,至于再往上考,他連想都不敢想。所以,當中了秀才的范進提出借點錢,想再往舉人沖擊一下時,胡屠夫一下子怒了:
“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個狗血噴頭。”
不僅吐了他一臉唾沫,罵了他個狗血噴頭,還說他長得丑,想吃天鵝屁股:
“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事實上,胡屠夫也確實為范進著想,日子都過成這個鳥樣子了,還天天想著考取功名。要是當老丈人的平時不救濟著你們一點,你們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趁著有力氣,還不如去掙點錢:
“明年在我們行事里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
這確實不怪胡屠夫,換別人,估計也會這樣想,現在你飯都吃不上了,老娘都要餓死了,你還天天干這種虛無縹緲,不著邊際的事情。
二、
胡屠戶之所以不支持范進繼續考,也是基于現實的考慮,畢竟,范進都五十多歲了,老丈人救濟了這么多年,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個秀才,還想怎么著?
胡屠夫說的沒錯,范進此時已經是五十多歲的老童生了,為了能增加考試通過率,他還特意少報了歲數:
“童生冊上寫的是三十歲,童生實年五十四歲。”
作為一個有手有腳的人,天天不從事農業生產,也不從事豬肉生意,整天看書,換誰也受不了,老丈人也看不下去,畢竟自己的女兒在受苦嘛:
“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
胡屠戶不想繼續救濟他,就是想讓他及時止損,可是沒想到,這小子還是去考了。以至于,等他考完試回來,家里的老娘和妻子都餓了好幾天了,實在餓得沒法了,竟然要賣掉還在生蛋的老母雞換點米來熬粥喝。
但凡家里沒有窮到這個份上,誰也舍不得賣能生蛋的老母雞,畢竟生蛋去集市上賣,也能增加一點微薄地收入。
不過,吳敬梓筆下的范進相對來說,比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要強一點。好歹人家范進還能討到老婆,最終還中了舉人,而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連個秀才都沒混上,導致教書的資格都沒有。
相對來講,范進的運氣實在是好,因為他遇到貴人了,他的貴人是周學道,周學道為什么要幫范進呢?
就是因為他倆太像了,周學道本名叫周進,考到60多歲,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后來有一天他心血來潮,跑去貢院溜達了一圈,正是因為他溜達了這么一圈,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走上了人生巔峰。
當時啊,有幾個生意人見他60歲了還想考,可憐他,于是掏了200兩銀子,讓他直接去參加科舉考試了。確實,在明清時候,監生也可以直接參加科舉考試,就像如今的 藝術考試,文化課300分也能上清華。
想來也是諷刺,范進和周進考了那么多年,竟然比不上200兩銀子。
三、
當然,范進得感謝這200兩銀子,因為這些銀子,才有了周進的中舉,才有了后來周進的進士,以及后來的周學道,從而成全了范進。
因為周學道跟范進有過一段對話,也知道這個人考了很多年了,若非如此,范進鐵定沒希望,畢竟周進看到范進的試卷,第一印象就不好:
“這樣的文字都說的是些甚么話!怪不得不進學。”
可是周學道有憐憫之心,想到范進都考了這么多年了,直接刷了太可惜,要不再看看?
“何不把范進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線之明也可憐他苦志。”
正是有了這個前提,這才有了范進的中舉,因為中了舉人,才實現了階層跨越,成為了人上人,緊接著各種好事也來了。
要知道,在這之前,范進是常年被罵的,比如他的老丈人胡屠戶:
“罵的范進摸不著門!”
可是,等到五十四歲的范進中舉后,胡屠戶連看女婿的眼神都變了,覺得范進越看越順眼,是神仙:
“天上的星宿!”
再到后來,眼看著范進要瘋,周圍的人都無可奈何時,有人想到了他那兇神惡煞般的老丈人,讓他去嚇嚇范進,或許有救。胡屠戶為了救女婿,也就大著膽子打了范進一巴掌,這一巴掌打完后,他的感覺都不一樣了:
“那只手隱隱的疼將起來……”
而且,不僅疼,連手掌的基本功能都喪失了:
“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
于是,胡屠夫也發表了自己的感慨,說,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
四、
范進中舉之后,不僅老丈人的態度變了,連平時瞧不上他們的街坊鄰居也變了。
他們見范進家竟然都吃不上飯了,這還了得,趕緊群策群力,幫范進脫貧致富,吃飽飯啊: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
別說鄰居了,連張老爺都親自登門祝賀了,張老爺是誰?
那可是當地赫赫有名的張舉人,是士紳,而且一來就包了50兩銀子的大紅包,一把年紀了,還稱范進是哥,自己是弟弟。
張老爺這一帶頭送禮,其他人都瘋狂了,送房產的,送店鋪的,還有送人的:
“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
范進中舉第四天,這一家人一改先前窮困潦倒的生活,住進了張老爺送的三進三出的院子,連老太太一覺醒來,眼前的兒媳婦胡氏都不一樣了:
“穿著天青緞套,官綠的緞裾,督率著家人、媳婦、丫鬟,洗碗盞杯箸。”
大家看到了沒有,這才幾天時間啊,范進一家就逆襲成了老爺。從吃不飽,穿不暖,成了穿金戴銀,住大宅院,由奴仆丫鬟伺候的范老爺了。范進的這種待遇,可不是如今考上個985重點大學,考上碩士,考上博士,所能比擬的。
身份都不一樣了,這也是《孔乙己》中,為什么伙計們對穿長衫的人很尊敬,對孔乙己卻愛答不理,誰讓他沒中舉呢!
五、
可是,我們也要納悶了,這個張老爺究竟圖啥呢,范進不過是中個舉人,跟自己一樣,為什么要送他普通人奮斗一輩子都買不起的房產和金錢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范進中舉后,他就成了特權階層,他手中有了資源和權力,這些東西也是張老爺所需要的。
舉人和秀才不僅僅是稱呼不同,地位也有著天壤之別,秀才頂破天了能當個賬房先生,或者教教書。但是舉人就不一樣了,那代表的是士紳階層,不僅鄰里高看一眼,他還可以直接當官。
比如那個張老爺,就當過一任知縣的,誰能料到他范進有朝一日不會當知縣呢?
確實,范進后來在周學道的賞識下,又中了進士,再后來被欽點了山東學道,跟周學道同級了,這個官職相當于現在的山東省教育廳廳長。
不能不說,范進靠一己之力,改變了自己的名義,有運氣,也有他的堅持。
其實舉人的特權也是很多的:
一是免除徭役,還不用納稅,并且這個規定并不僅僅限于范進一個人,還包括他的整個家族,以及他的奴仆。而且,他還可以養奴婢,這些賣身給他家的奴婢也成了他的私有財產,這也是為什么有破落戶愿意到范進家當奴仆的原因所在。
二是,范進中舉后,見官不用回避,因為從名義上講,不管這個舉人當不當官,他跟當地現任官都平級,屬于同僚。但是,普通老百姓要是見官,是要回避或者下跪的,不然的話,輕則被訓斥,重則要打板子,掉腦袋了。
三是,中舉等于有了功名,這個功名是可以當擋罪牌的,一旦犯了錯,先革除功名,再判罪。一般情況下,中了舉人,只要不造反,不弄出人命案子,都死不了。
在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那個狀師之所以連知縣都不放在眼中,就是因為他是舉人,不怕官!
要知道,那時候的士紳一族,是具有當地事務的處置權的。畢竟皇權不下縣,到了鄉村一級,都是士紳階族在管理,在魯迅的文章中也有體現。
最后,范進也不是孤家寡人一個,他也是有老師,有同年的。比如那個周學政,比如跟他同一批中舉的人,不要小看他們,他們都是一脈相承,直通皇上。
有了這層關系,當地的官員都不敢輕易得罪他們,一旦得罪了他們,這個關系網下來,吃不了兜著走。
這也是為什么身為平頭百姓的胡屠戶打了范進一耳光,嚇得都不敢出門的原因所在,畢竟在那時,這可是犯罪。
在《阿Q正傳》中,阿Q也是被趙老爺揍了一頓,毫無脾氣,無可奈何……
所以,范進中舉后的下場還是挺不錯的,五十多歲后當了官,從教育廳干到退休,也算是光宗耀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