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粉引起的支氣管哮喘屬于
A.Ⅰ型變態反應
B.Ⅱ型變態反應
C.Ⅲ型變態反應
D.Ⅳ型變態反應
E.非變態反應
2.血型不合引起的輸血反應屬于
A.Ⅰ型超敏反應
B.Ⅱ型超敏反應
C.Ⅲ型超敏反應
D.Ⅳ型超敏反應
E.Ⅰ型及Ⅲ型起敏反應
3.結核菌素反應屬于
A.Ⅰ型超敏反應
B.Ⅱ型超敏反應
C.Ⅲ型起敏反應
D.Ⅳ型超敏反應
E.非超敏反應
4.過敏性哮喘患者會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5.造成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免疫損傷的主要機制是
A.Ⅰ型變態反應
B.Ⅱ型變態反應
C.Ⅲ型變態反應
D.Ⅳ型變態反應
E.Ⅰ型+Ⅳ型
【參考答案:ABDCC】
1.參與補體結合試驗反應的是
A.抗原、抗體、補體
B.抗原、抗體、補體、綿陽紅細胞
C.抗原、抗體、補體、患者紅細胞
D.抗原、抗體、補體、溶血素、患者紅細胞
E.抗原、抗體、補體、溶血素、患者紅細胞
2.補休的滅活是指56℃加熱
A.10分鐘
B.20分鐘
C.30分鐘
D.40分鐘
E.60分鐘
3.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補體成分為
A.C1q
B.C1r
C.C1s
D.C2
E.C3
4.補體替代激活途徑直接從哪里開始激活
A.C1
B.C2
C.C3
D.C4
E.C5
5.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活動期血清補體含量
A.明顯增加
B.正常
C.顯著減少
D.減少不明顯
E.增加不明顯
【參考答案:BCECC】
1.呈現黃綠色熒光的色素是
A.四乙基羅丹明
B.四甲基異硫氰酸羅丹明
C.異硫氰酸熒光素
D.藻紅蛋白
E.4-甲基傘形酮
2.有關熒光素與蛋白質的結合比率(F/P)的說法,正確的是
A.F/P越大,說明抗體分子上結合的熒光越少
B.F/P越大,說明抗體分子上結合的熒光素越多
C.一般用于固定標本的熒光抗體以F/P=2.4為宜
D.F/P是A.260與A.280之比
E.F/P不能反映抗體分子上結合的熒光素的多少
3.熒光免疫技術常用的設備是
A.電鏡
B.相差顯微鏡
C.熒光顯微鏡
D.普通顯微鏡
E.倒置顯微鏡
4.熒光素標記抗體中應總最廣泛的是
A.甾系螯合物
B.藻紅蛋白(R—RE)
C.四乙基羅丹明(RB200)
D.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
E.四甲基異硫氰酸羅丹明(TRITC)
5.熒光效率是指
A.熒光素產生熒光的效率
B.物質產生熒光的效率
C.熒光素接受激發光照射后,產生的熒光色調
D.特異性熒光和非特異性熒光的強度化
E.熒光素將吸收的光能轉變為熒光的百分率
【參考答案:CBCDE】
1.將區帶電泳與免疫沉淀反應相結合的技術是
A.對流免疫電泳
B.火箭免疫電泳
C.免疫電泳
D.免疫固定電泳
E.血清蛋白電泳
2.不屬于沉淀反應的是
A.肥達試驗
B.免疫比濁
C.單向瓊脂擴散試驗
D.免疫電泳
E.免疫固定電泳
3.對流免疫電泳是
A.雙向加速度的電泳技術
B.單向電泳擴散免疫沉淀技術
C.定向加速度的免疫雙擴散技術
D.區帶電泳與免疫單向擴散技術
E.火箭電泳技術
4.對流免疫電泳中,抗體向負極移動的主要原因是
A.電泳作用
B.抗體帶正電荷
C.抗體帶負電荷
D.電滲作用
E.靜電作用
5.雙試驗平板法中,抗體含量較大,則反應沉淀線應
A.靠近抗原孔
B.無沉淀線
C.在兩孔中間
D.呈多條沉淀線
E.靠近抗體孔
【參考答案:DAADA】
1.ABO血型系統交叉配型屬于
A.沉淀反應
B.凝集反應
C.熒光免疫反應
D.酶免疫反應
E.放射免疫反應
2.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用于檢測
A.不完全抗體
B.致敏紅細胞
C.ABO亞型
D.冷凝集試驗
E.白蛋白/蛋白比例
3.用肉眼即可判定抗原、抗體反應結果是試驗是
A.間接熒光免疫技術
B.凝集反應
C.化學發光技術
D.放射免疫技術
E.電化學發光免疫技術
4.間接血凝試驗用人紅細胞做載體時,血型應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CD
5.目前實驗室常用 的以肺炎支原體細胞膜成分致敏人工明膠粒子檢測血清中相應的抗體屬于
A.明膠凝集試驗
B.協同凝集反應
C.間接凝集抑制反應
D.反向間接凝集反應
E.直接凝集反應
【參考答案:BABCA】
1.有補體參與的抗原抗體反應的最適pH為
A.2.5-4.5
B.5-6
C.6-7
D.7.2-7.4
E.9-10
2.Rh血型抗原抗體反應的最適溫度是
A.37℃
B.25℃
C.22℃
D.18℃
E.4℃
3.抗原抗體反應中,前帶現象因何原因引起
A.抗原過剩
B.抗體過剩
C.PH值的變化
D.溫度的變化
E.離子強度的變化
4.抗原抗體結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
A.靜電引力
B.范德華引力
C.氫鍵結合力
D.疏水作用力
E.分子間結合力
5.下列與抗原抗體反應無關的是
A.沉淀反應
B.凝集反應
C.中和反應
D.補體結合反應
E.蛋白質降解
【參考答案:DABDE】
1.下列屬于中樞免疫器官的是
A.骨髓
B.淋巴結
C.脾臟
D.扁桃體
E.闌尾
2.免疫系統的組成是
A.中樞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B.中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
C.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分子
D.中樞免疫器官、皮膚免疫系統、粘膜免疫系統
E.T細胞、B.細胞、Ig、補體
3.機體免疫系統排斥或殺滅突變細胞的功能稱為
A.免疫監視
B.免疫自穩
C.免疫識別
D.免疫應答
E.免疫防御
4.最早用免疫學方法來預防的疾病是
A.天花
B.狂犬病
C.炭疽
D.傷寒
E.小兒麻痹
5.介導體液免疫的細胞是
A.T細胞
B.B細胞
C.巨噬細胞
D.肥大細胞
E.NK細胞
【參考答案:ACAAB】
1.屬于二相性真菌的是
A.組織胞漿菌
B.黃曲霉
C.新生隱球菌
D.季也蒙念珠菌
E.犁頭霉菌
2.在顯微鏡下觀察皮屑真菌時,常用處理標本的物質是
A.甘油
B.鏈霉素
C.碘
D.明礬
E.氫氧化鉀
3.男性,28歲,患有艾滋病。近期出現腦膜炎癥狀/體征,行腦脊液檢查,印度墨汁負染色后鏡檢,見大量厚莢膜的酵母型菌。則該病原體是
A.白假絲酵母菌
B.新生隱球菌
C.球孢子菌
D.腦膜炎奈瑟菌
E.莢膜組織胞漿菌
【參考答案:AEB】
1.關于血液細菌培養的敘述,錯誤的是
A.正常人的血液是無菌的
B.一般應在病人體溫恢復正常時采集血液標本
C.對懷疑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病人應多次進行血培養
D.抗菌藥物治療可導致血培養為陰性,需多次培養以提高檢出率
E.血管內導管末端培養可明確其與菌血癥的關系
2.下列有關尿液采集與培養的敘述,錯誤的是
A.采用導尿管收集尿液,要防止逆行性感染
B.尿液厭氧菌培養采用膀胱穿刺法收集標本
C.自然排尿法需采集中段尿,不必清洗外陰
D.尿液采取后1小時內接種培養基
E.尿液定量培養有助于對病原菌感染的判斷
3.關于性傳播疾病及其病原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梅毒-梅毒螺旋體
B.淋病-淋病奈瑟菌
C.性病淋巴肉芽腫-沙眼衣原體
D.軟下疳-杜克嗜血桿菌
E.細菌性陰道病-乳酸桿菌
【參考答案:BCE】
1.代表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中表面抗原的是
A.HBcAg
B.HBeAg
C.HBxAg
D.DNA
E.HBsAg
2.患者男,40歲。靜脈毒癮患者,近期發熱、肌痛,淋巴結腫大,血常規檢查:單核細胞增多,初步診斷為獲得性免疫性缺陷綜合癥。該病的致病病原菌是
A.風疹病毒
B.HIV
C.弓形蟲
D.冠狀病毒
E.麻疹病毒
3.病毒最基本結構為(2014檢驗士基礎知識)
A.核心
B.衣殼
C.包膜
D.刺突
E.核心、衣殼
4.作病毒分離培養的標本,如不能立即處理,需保存數小時,應貯存在(2014檢驗士專業實踐能力)
A.4℃
B.20℃
C.30℃
D.35℃
E.-70℃
【參考答案:EBEA】
1.檢測非密螺旋體抗原的實驗是
A.FTA-ABS
B.FTA-ABS-DS
C.VDRL
D.MHA-TP
E.IBT
2.最適培養溫度是28℃的是
A.鉤端螺旋體
B.伯氏螺旋體
C.梅毒螺旋體
D.回歸熱嫘旋體
E.奮森螺旋體
3.分離培養鉤端螺旋體選用
A.柯氏培養基
B.沙氏培養基
C.活細胞
D.羊血平板
E.SS平板
【參考答案:CAA】
1.患者男,38歲。低熱,干咳一周,無肌肉疼痛,X線檢査顯示左核彌散性間質性肺炎,血白細胞數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
A.肺炎鏈球菌性肺炎
B.肺炎支原體性肺炎
C.窘呼吸迫綜合征
D.流行性感冒
E.軍團病
2.用于支原體感染診斷的輔助試驗為(2015檢驗士相關專業知識)
A.肥達試驗
B.外斐試驗
C.抗鏈“O”試驗
D.冷凝集試驗
E.Elek平板獨立試驗
【參考答案:BD】
1.男性,62歲,農民。診斷為放線菌感染,取膿性樣本鏡檢時易發現標本中有
A.硫黃顆粒
B.異染顆粒
C.菊花樣的白色顆粒
D.泡沫樣細胞
E.紅色顆粒
2.臨床標本可疑為諾卡菌感染,可直接觀察標本中有無
A.白細胞、紅細胞
B.黃色、紅色或黑色顆粒
C.陳舊出血
D.吞噬細胞
E.革蘭陰性細長桿菌
【參考答案:AB】
1.有關厭氧菌標本的采集與處理,說法錯誤的是
A.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
B.盡量避免接觸空氣
C.厭氧培養最理想的標本是組織標本
D.厭氧培養標本在運送過程中可以接觸氧氣
E.厭氧培養標本應盡快處理,最遲不超過2小時
2.氣相色譜鑒定厭氧菌是檢測細菌的
A.代謝產物
B.核酸
C.抗原物質
D.酶類
E.蛋白質
3.有芽胞的破傷風芽胞梭菌需煮沸多長時間才能被殺死
A.30分鐘
B.60分鐘
C.2小時
D.3小吋
E.4小時
4.下列在牛乳培養基中可呈現“洶涌發酵”現象的厭氧菌是
A.艱難梭菌
B.產氣莢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破傷風梭菌
E.壞死梭桿菌
5.患者男,35歲。在地震廢墟中埋壓75小時后被救出。發熱,休克,左小腿腫脹,發黑,皮下有捻發音,分泌物涂片查見有革蘭陽性粗大桿菌。培養基最宜選擇
A.KVLB凍溶血平板
B.七葉苷膽汁(BBE)平板
C.CDC厭氧血平板
D.卵黃(EYA)和兔血(RBA)平板
E.CCFA平板
【參考答案:DABBD】
1.患者女,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尿常規檢查見大量WB.C.。患者同時出現發熱癥狀。現需要進行此患者血液和尿液的細菌培養。關于血液細菌培養標本采集的敘述,錯誤的是(2014檢驗士專業實踐能力)
A.一般在患者發熱初期或高峰期采集
B.盡量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C.成人采血量較兒童的量大
D.一個靜脈穿刺點采集一套血培養
E.皮膚消毒過程與血培養的假陽性無關
2.用鱟試驗測定的物質是(2015檢驗士相關專業知識)
A.腸毒素
B.神經毒素
C.類毒素
D.內毒素
E.外毒素
3.標本是診療行為的必要依據,在標本的采集、處置過程中,正確的做法是(2015檢驗士基礎知識)
A.采集標本量越多越好
B.采集標本量越少越好
C.傳染性標本注意防護
D.使用完畢的標本交給科研機構
E.標本放置在黑色垃圾袋中焚燒
4.疑為敗血癥患者進行血培養時,取血量應為增菌培養液的(2012檢驗師專業實踐能力)
A.1/20
B.1/5
C.1/3
D.1/2
E.1/10
5.在自然環境中飼養的帶菌動物是(2016檢驗士專業知識)
A.無菌動物
B.悉生動物
C.無特殊病原動物
D.清潔動物
E.常規動物
【參考答案:EDCEE】
1.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采用懸滴法可觀察細菌的
A.鞭毛
B.芽胞
C.菌毛
D.動力
E.莢膜
2.革蘭染色液中稀釋復紅的作用是
A.固定
B.初染
C.媒染
D.脫色
E.復染
3.萋尼-抗酸染色陽性的細菌菌體呈何種顏色
A.藍色
B.綠色
C.紫色
D.紅色
E.棕色
4.光學顯微鏡的最大分辨能力是
A.cm
B.mm
C.um
D.nm
E.pm
5.電子顯微鏡的最大分辨能力是
A.cm
B.mm
C.um
D.nm
E.pm
【參考答案:DEDCD】
1.細菌的生長方式是
A.有絲分裂
B.二分裂
C.四分裂
D.復制
E.出芽
2.細菌進入新環境后的適應階段為
A.遲緩期
B.對數期
C.穩定期
D.衰亡期
E.靜止期
【參考答案:BA】
1.細菌從對某種抗菌藥物敏感變成該藥物耐受的變異稱為
A.毒力變異
B.菌落變異
C.莢膜變異
D.耐藥性變異
E.抗原性變異
2.以噬菌體為媒介,將供體菌的基因轉移到受體菌內,導致受體菌基因改變的過程為
A.轉化
B.轉導
C.接合
D.溶原性轉換
E.原生質體融合
3.S—R變異是指細菌
A.抗原性發生變異
B.由有毒力變成無毒力
C.有鞭毛變為無鞭毛
D.發酵葡萄糖變為不發酵葡萄糖
E.菌落由光滑型變為粗糙型
4.L型菌的產生屬于
A.酶活性變異
B.鞭毛變異
C.形態與結構變異
D.培養特性變異
E.芽孢變異
【參考答案:DBEC】
1.沒有正常菌群定植的部位是
A.口腔
B.腸道
C.泌尿道
D.鼻咽腔
E.血液
2.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的是
A.衣原體
B.支原體
C.立克次體
D.真菌
E.放線菌
3.關于正常菌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具有相對穩定性
B.一般不致病
C.對構成微生態平衡起重要作用
D.在一定條件下使免疫低下的宿主發生感染
E.引起的感染屬于外源性感染
4.不屬于原核生物界的微生物是
A.細菌
B.真菌
C.衣原體
D.支原體
E.螺旋體
【參考答案:EDEB】
來源:關老師帶你學檢驗 已獲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