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醫學檢驗
血常規
根據血紅蛋白(Hb)、紅細胞(RBC)可判斷有無貧血及其程度,并可根據形態學分類協助病因分析。血涂片中RBC大小、形態及染色情況對貧血的診斷有較大啟示。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含量(MCH)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均正常系正常細胞貧血,也可見于急性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MCV、MCH降低可考慮慢性炎癥性貧血、腎性貧血。
●MCV、MCH及MCHC均降低,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增高,可考慮缺鐵性貧血、鐵幼粒細胞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慢性貧血。
●MCV、MCH、RDW增高可考慮巨幼細胞貧血。
●RBC體積大小不均,以小紅細胞為主,中央淡染區擴大,多提示缺鐵性貧血。
●查到多量球形紅細胞可考慮溶血性貧血。
●以球形紅細胞為主,染色深,提示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RBC形態正常,Hb降低,則見于急性溶血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礙。
●RBC大小不等,染色淺并有異性、靶形和碎片者,可考慮地中海貧血、溶血性貧血及缺鐵性貧血等。
●以大卵圓形紅細胞為主,呈大細胞高色素性可考慮巨幼細胞貧血。
●嗜多色紅細胞明顯增多可考慮各種增生性貧血。
●查到Cabot rings可考慮嚴重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鉛中毒及白細胞等。
●WBC和Plt計數變化以及觀察血涂片中二者形態的改變,對判斷貧血的原因也有一定幫助。
網織紅細胞
Ret數值可反映骨髓造血系統的功能狀態,增高常見于:
●骨髓紅細胞增多旺盛時,主要見于各種增生性貧血。急性失血后Ret一過性增多,1周左右達到高峰,2周后恢復正常;
●貧血有效治療后,Ret的增加先于RBC和Hb;
●骨髓移植和白血病化療后,Ret增多是造血功能恢復的早期指標。Ret減少主要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骨髓增生低下性疾病,Ret絕對數低于15×109/L是再障的診斷標準之一。Ret亦可作為貧血療效觀察指標。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治療中,如果Ret如期升高,特別是高熒光強度網織紅細胞比率明顯增高,提示骨髓增生功能尚好,表面治療有效;若Ret不增高,則表明治療無效或診斷錯誤。
骨髓檢查
骨髓涂片檢查可直接了解骨髓造血細胞生成的質和量的變化,對某些貧血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
血紅蛋白分析
如血紅蛋白堿變性試驗、血紅蛋白電泳、包涵體生成試驗等,對地中海貧血和異常血紅蛋白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血清鐵、鐵蛋白及總鐵結合力測定
血清鐵(SI)及血清鐵蛋白(SF)降低,總鐵結合率(TIBC)增高,可考慮缺鐵性貧血。
尿隱血試驗(BLD)
尿BLD陽性見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糞便隱血試驗
陽性可考慮失血引起的貧血,如鉤蟲病引起的貧血。
腎功能
血BUN、Cr及CysC升高,可考慮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臟病變或尿毒癥引起的貧血。
歡迎投稿到小編郵箱:yxj_jy@yxj.org.cn 來稿郵件主題為:
【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小編微信:dq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