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朝版圖大小
4305萬平方公里(大蒙古帝國版圖)
2848萬平方公里(元朝版圖)
2307萬平方公里(唐朝極盛版圖)
2342萬平方公里(大清王朝極盛版圖包括附屬國)
1453萬平方公里(清王朝本部)
1147萬平方公里(中華民國)
960+340=1300(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
368萬平方公里(明朝)
279萬平方公里(宋朝)
補:原始社會文化遺址 夏商圖 西周時代圖
以下依次為:
春秋、戰國、秦、西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
宋遼、宋金、元、明、清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中國戰國反擊——秦帝國大反擊——西漢王朝長距離反擊。戰國時代對匈奴作戰 的主要是趙國、秦國、燕國。趙國第一線,是主要力量,名將李牧的十幾萬大軍長駐云中河套地區。秦國其次,主要是九原、上郡(今日陜北高原與內蒙古)地區。燕國主要是漁陽(河北北部)、遼西與遼東地區。這一階段因中原大戰如火如荼,所以僅僅維持了抵御兩胡、匈奴不能南下。即便如此。李牧的誘敵深入反擊戰也堪稱對付游擊騎兵的第一次成功經驗。
秦時期: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之時。其時秦帝國軍威正盛,舉國對匈奴兩胡深惡痛絕。始皇帝雄才大略,決心與匈奴大打一場。寬闊的秦直道從咸陽直修到九原,糧食軍輜源源不斷的北運。上將軍蒙恬的三十萬鐵騎與匈奴騎兵硬碰硬——爾等不是倚仗騎兵剽悍么,偏教爾等嘗嘗帝國鐵騎的滋味兒!一仗打下來,匈奴兩胡尸橫草原,遠遁大漠戈壁的深處,數十年不敢露頭。西部反擊照樣也是全面大捷, 高大壯碩的臨洮將軍翁仲被始皇帝鑄為金人立于咸陽廣場,后來朝貢的匈奴人見了翁仲像無不跪拜!大勝之后,秦帝國沒有窮追不舍,而只是占據了陰山敕勒川與隴西草原河谷,徹底奪取了匈奴立足中國邊緣的根據地,同時修了萬里長城,以其作為縱深防御。這就是強力反彈,有限擴張。順便說幾句。西方人說長城是秦帝國邊界,也是中國古代邊界,真教人蔑視他們的知識水準。但凡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任誰不會將城墻修在國界上。
秦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并且秦北伐匈奴南平百越,第一次明確的劃定了中國的版圖。在北方則是立國不久的匈奴以及東胡和月氏,而西域諸國尚未與秦接觸
西漢時期全圖
西漢是一個銳意進取開疆擴土的王朝。尤其是設置了西域都戶,將西域納入了中國版圖,其意義尤為重大。同時西漢勢力進入朝鮮半島,將其半數領土劃歸中國。在北方,強大的匈奴汗國與西漢戰爭不息,最終被西漢所擊敗。對西域主要國家,則在其活動的大致方位上標出國名并未劃界。
三國時期全圖
三國面積加起來基本上就是東漢的面積。曹魏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置了西域長史府。朝鮮半島的一半曹魏,越南大部歸屬東吳,緬甸等過一部分歸屬蜀漢。在北方,鮮卑崛起對后來的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西晉時期全圖
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但其統一時間僅僅五十一年。西晉的版圖實際上就是三國合一的面積,既沒有開疆擴土也沒有版圖收縮,不過西晉腐朽的制度導致了八王之亂,加之對鮮卑等游牧民族沒有加以防范,使之深入其境內,更是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東晉十六國時期全圖
此期間漢族的東晉政權全線南縮,而在黃河流域各少數民族政權互相混戰,使北方長期陷入分裂狀態。前秦一度統一北方,與東晉形成南北對峙之勢,后因淝水之戰中敗于東晉,統治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時并無強大政權。
南北朝時期全圖
此圖是南北朝北朝末期的形勢圖,此間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陳則是南朝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王朝。此時在北方,突厥滅掉了柔然,降服高昌龜茲等部,建立起強大的突厥汗國,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隋時期全圖
隋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統一了中國。不過,沒有使西域各部重歸天朝。在北方,強大的突厥卻分裂成東西兩部。東突厥與隋時有戰爭,最終被隋所擊敗。在東北和西南,雖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室韋契丹等,但對中原構不成威脅
唐時期全圖
唐時期疆域共有三次顯著的變化,此圖是唐前期的形勢圖。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出,當時唐朝的強大,尤其是其西部和北部,疆域的開闊已經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在青藏高原,吐魯番王朝崛起,而東北尚無強大政權,不久之后便納入大唐版圖。
宋遼時期全圖
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卻沒能收復幽云十六州,與遼形成南北對持局面,此外還有西夏和大理政權與之并存。在中國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積是最小的一個,不僅比唐大為收縮,而且還不及遼的面積,在疆域開擴中毫無作為。
宋金時期全圖
此圖是南宋與金對峙的形勢圖。此間,南宋的漢族政權退守江南經營半壁河山,而金政權也無力南進。而契丹族后建立的西遼,及黨項族的西夏政權和吐蕃諸部相對平和。不過此時蒙古已經崛起,不久以后將掃平諸強,建立規模空前的蒙古帝國。
元時期全圖
元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為開闊的時期,此圖是元朝前朝形勢圖。除元朝本土以外還有四大汗國,即: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名義上聽命于元朝皇帝,實際上各自為政。
明時期全圖
這是明前期的形勢圖,與元朝相比的疆域大為收縮,不過明繼承了元在東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圖。元朝殘余勢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為瓦刺和韃靼(dádá)兩部,對明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清時期全圖
此圖為清末期版圖,和清前期相比,疆域大為收縮。東北庫頁島外興安嶺等地及新疆伊犁已西,盡歸俄羅斯所有。帕爾米高原成為中俄待議地區,而東海沿海的臺灣地區,此時已歸屬日本。此圖奠定了今日中國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