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蜀人,曉歌舞,通音律,善織素。若說前兩者是常情之樂,那么后者便是維生之技,若無素,便無蜀。立城撫民,安部定邦,后女似為生而擇此技,早已溶于骨血,不消幾日便熟稔于心。那么,為何是織素?
莽原上傳來悠悠歌聲“高辛氏之世,蜀地未立長,辛女為救父,付馬做嫁妝……”
那是十分久遠(yuǎn)的故事了。
蜀未建城時,還是分散的部落,各部之間矛盾頻仍,常常發(fā)生沖突,家園離亂,民不聊生。其中有個部落里有女名為蠶,容顏姣好,善細(xì)工,心地善良。
“姑娘,我想討口水喝。”這一天,有位老婦顫巍巍地走到馬棚前,向蠶女討水,蠶女立即進(jìn)了屋子,為老婦舀了一瓢水。兩人坐在棚下聊著天,“姑娘,家中可還有大人在?”
“父親他……被抓去做人質(zhì)了。現(xiàn)在僅剩我一人了。”蠶女撫著馬匹,鋪好草料,馬似安慰一般搖著尾巴。
“唉……何時才能安寧啊……”老婦嘆著氣。
蠶女也不知道,她心中思父,已經(jīng)等待了不知多久,送走老婦后,她收拾著馬棚,自言自語,“馬兒啊,如果你能將我的父親帶回來,我就算嫁給你也沒關(guān)系。”
話音一落,馬便掙脫了韁繩飛奔了出去。
受到驚嚇而不知所措的蠶女眼睜睜看著馬越跑越遠(yuǎn),只能掩面痛哭,為何失了父親還要受這樣的苦楚?
不想夜半時分,馬竟將父親帶了回來。
蠶女又驚又喜,父女二人久別重逢,話語都化成了眼淚。
但當(dāng)父親聽說女兒是向馬提出了請求自己才被救出時臉色倏然變得慘白。
“我不會答應(yīng)的。”父親只說了一句,馬便嘶鳴起來,像是憤怒的抗議,任蠶女如何安撫都不起作用。
“如此,只好將這畜生殺了,以絕后患。”
蠶女不明白父親為何要做的這么決絕。
她更沒想到的是,萬物皆有靈。
父親將馬殺死了,馬皮被搭在竹竿上晾曬,馬肉被風(fēng)干,腌漬起來。
蠶女的心中仍然感到不安。
一日天氣炎熱,蠶女搗衣歸來,將衣物掛至竹竿上晾曬時,不經(jīng)意碰到了馬皮,馬皮像是受到了感應(yīng)般突然跳起將蠶女卷走了。
人們皆大呼不可思議,唯有蠶女的父親,瘋了一般的去追趕自己的女兒,因為他深知,女兒這一次是回不來的。
后來人們在一棵樹上發(fā)現(xiàn)了她。
那時的蠶女已不再是蠶女,只是一只普通的蠶,吐著絲,訴說著哀怨。
后來蜀地平定,人們在那棵樹下慶祝著,有婦女發(fā)現(xiàn)了很多蠶繭,便拿了回去,那是蠶女的饋贈。
蜀人善織素,宋戴埴《鼠璞》卷下《蠶馬同本》條云:唐《乘異集》載,蜀中寺觀多塑女人披馬皮,謂馬頭娘,以祈蠶。想來是為了紀(jì)念蠶女的犧牲吧。
總編輯:牧羊人
科學(xué)編輯:海楠
文字編輯:H
美術(shù)編輯:he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