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www.sina.com.cn 點擊數: 92 更新時間:2005-2-2
作者:李清
正式承認“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可以說是一項與國際接軌的做法。如果“一人公司”得以放開,必然會激發一些
大學生的創業欲望,“一人公司”的大量增加也會給更多的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因此,《公司法草案》中對“一人公司”的規定,給處于就業困局中的大學畢業生帶來了一次機會。但筆者認為,對“一人公司”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作
用,并不宜期待過高。
首先,“一人公司”同樣存在巨大風險。允許個人開辦“一人公司”,只是降低了投資創業的“門檻”,開辦公司的市場風險并沒有得到任何的減少。剛離開校門的大學生開辦“一人公司”,并不比社會人員具備更多優勢。相反,由于他們的社會經驗還不夠充足,貿然地投資創業開公司,很容易在市場風浪中嗆上幾口水,交上一筆為數不菲的“學費”。如果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在開辦“一人公司”創業的過程中失敗了,勢必會影響到即將畢業大學生的創業激情,讓他們放棄開辦“一人公司”的念頭。
其次,相關配套監管機制尚難以完善。“一人公司”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股東單一,二是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在最低注冊資金要求不高的情況之下,且由創辦者一人完全控制整個公司,“老板”很容易會做出有違社會理性的事情,侵犯債權人和其他相關利益人的利益。眾所周知,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如果對“一人公司”放開之后,相關的配套保障和監管機制不能及時跟進的話,讓大學畢業生濫開的“一人公司”成為實際上的“皮包公司”,給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經濟秩序帶來沖擊,顯然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情形。
此外,并非人人適合開“一人公司”。盡管創辦“一人公司”不需要很高的注冊資金,但卻不是每位畢業生都能很容易地拿出這筆錢。對于一些來自貧困家庭的畢業生來說,10萬元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即使想開辦“一人公司”也力不從心。更何況由于所學專業、個人興趣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大部分畢業生也不適合自己開公司創業,因此最后真正能成為“老板”的只是極少部分人。對于每年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就業大軍來說,“一人公司”對他們就業壓力的緩解作用可謂是杯水車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