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防衛廳海軍省戰史資料記錄:日本海軍省在臺灣澎湖的馬公有一個“日本海軍部水上特別攻擊隊”,專門從日本國各地的孤兒院選出15歲左右的少年,前往臺灣澎湖的馬公訓練基地訓練。訓練科目包括中國的少林武術、日本武士道功夫乃至各類軍事技術。五年學成后,他們就成了日本水上特別攻擊隊的“敢死隊員”。這些敢死隊員從馬公出發,潛入中國東南沿海各炮臺進行偵察,搞清各炮臺原有的武備,是否有增設新式大炮和各類海軍陸戰隊的休息日期、生活規律等。
二套作戰方案,全速突破東側香山防線。
此時,黃濤的傳令兵跑步進入胡里山炮臺,向總臺長張元龍傳達黃濤的命令。張元龍明白黃濤的作戰意圖,沉著而冷靜地注視敵艦向香山方向運動,不發一彈。
敵艦與白石炮臺相距4500日本南支艦隊司令長官長谷川清稱廈門是一個頑固的抗日據點,因為守軍司令黃濤令他心寒。他對手下大熊司令官進行敵情交底時說:“黃濤是一個很典型的德派軍人,他很善于用兵,還有他的要塞炮臺是威力很大的克虜伯巨炮,你一定要小心謹慎!”
黃濤畢業于德國陸軍大學。留學期間特別前往德國魯爾區埃森兵工廠學習大炮技術,爾后又前往捷克學習新式兵器三年。他善于通過收聽世界各大電臺的廣播收集情報,進行匯總和分析,以便最后決策。
與此同時,黃濤將胡里山炮臺的兩門120毫米的克虜伯附炮拆移到五通的霞邊和香山二炮臺,以加強炮團的戰斗實力;另外從漳州調6門新式克虜伯速射炮(射程可達9000米),架設在海拔300米高的云頂巖山上,這樣就可以填補白石炮臺、胡里山炮臺炮戰時填彈的時間空隙,有效阻止從小金門方向赴來的敵艦。
二艘戰略巡洋艦和三艘“若竹”級驅逐艦在空軍掩護下,首先對青嶼島魚雷發射站和胡里山炮臺狂轟濫炸,然后高速沖向廈門港口。
黃濤指令,嶼仔尾炮臺和磐石炮臺采用炮火壓敵回縮的戰術,兩炮臺同時用猛烈的炮火,迫使敵艦轉向退縮。敵艦已在胡里山炮臺的射程之下,但胡里山炮臺并沒有開炮。
大熊司令官在“夕張”號旗艦上很自信地判斷:青嶼魚雷發射站一開始就被摧毀。因此他命令艦隊按第米時,白石炮臺的克虜伯大炮突然發威,令敵驅逐艦大驚失色。云頂巖山上的6門克虜伯速射炮與白石炮臺組成一道雙層火力網,逼迫敵艦驅逐艦先后回縮大擔島與青嶼之間海域。
這時胡里山炮臺一聲巨響,炮彈飛向敵艦。一艘敵驅逐艦被攔腰擊中,主炮和魚雷發射器均被摧毀,甲板上濃煙滾滾,當場死傷21人。
這就是廈門歷史上有名的“廈門要塞保衛戰”。
日本東京防衛廳戰史資料證實:日本海軍省的東支、南支聯合艦隊集結并與陸軍、空軍聯合攻打上海,整整用了近兩個月時間才攻克上海吳淞炮臺。
廈門這么一個小小的島嶼城市,日本南支艦隊的海、陸、空三軍整整攻打了8個月之久才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