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論
18.量與質
通常情況下,我們只能觀察到事物的質變,因為這種變化太明顯不過了,它幾乎無法躲避我們人的視覺。但同時我們又很難察覺到事物的量變,因為量變所顯示在事物的外部(或表象)只是太微小、太慢(或者一些變化只在其內部顯示),我們無法察覺,總之,人類的感官對量變的感覺是遲鈍的,而對質變的感覺則是比較敏捷(銳)的,而在這種遲鈍的對量變的感覺過程中(比如樹由小苗而變成大樹),縱使量變的不亦察覺,但由于時間的漫長,我們還是能感知的。因為我們定義其質是一棵樹狀的物體,故而我們通常便認為形體不變則其質也不變(即樹未變),而將其由小到大成長的過程歸于量變的范疇,這確實有利于我們對事物的理解,但是這種認識過于膚淺,質與量本身就存在于任何事物的本體之中,它不因我們人類如何為其定義、如何理解、如何命名而有所改變。事實上質與量的定義只是人類對事物進行簡單理解的手段(或稱拐杖)而已。倘若人類對事物變化的理解只能局限于量與質的范疇,則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未免有些偏頗和狹隘了。
(芳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