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這些年打拼的體會之一就是職場盡是“蕓蕓精英”,職場不缺高學歷、高智商,在同等條件下(甚至有時是不同等條件下),大家拼的是情商。也可以簡單理解成:領導力=高情商。
情商簡而括之:就是控制并管理自己情緒以及控制并管理對方情緒的能力。在管理對方情緒方面(情商最高境界),溝通能力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我相信類似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我跟你說不清楚,我們無法溝通,此處不留人自有留爺處。”這是典型的向上溝通時,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于對方的情緒是完全不顧,如果你能夠理解上司的意圖,或者自己有足夠的說服能力的話,怎么會說不清呢?你和領導承擔的責任不同,如果在某些問題上達不成一致,你只要執行就可以了,如果按照他的說法做完之后如果結果是錯的,是他承擔責任不是你,而我相信你的上司一定自有他的道理。
這樣的場景:“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這事不是我們部門的事情,明明是你們部門的工作”這是典型的橫向溝通中,無法換位思考,更談不上站在對方角度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在一疊一疊的簡歷當中,你不難發現有很多人每份工作的平均工齡是不到一年。而大部分人不是因為智商有問題,而是無法與人相處。他們往往對于承擔壓力的能力有限,凡事從負面出發,根據自己的理解做“自傳式傾聽和回應,遇事情緒化,遇到自己稱心的事情就情緒高漲,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就一落千丈,行為極端。這樣的話,無形當中把自己能夠發揮的空間縮小了很多,既使再聰明的人也無法正常發揮聰明才智。所有問題都是上司的錯!同事的錯!下屬的錯!公司沒有資源的支持。總之不是他的錯就對了。
而那些有換位思考能力的、能夠仔細聽取別人意見的、可以遇事冷靜分析找出原因的和拿出解決方案的,這些人往往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充分發揮。正所謂“情商能夠彌補智商”。
我可以理解到:有很多情緒是“空穴來風”,自己無法控制。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往往比較容易控制甚至管理別人的情緒。自我情緒的控制其實不是不可以改善的。 首先自己要加強自我情緒意識,了解自己的情緒是否平穩,如果一旦失控的話需要了解失控的原因,去潛意識中挖掘根源,找到“來風之穴”。
比如:你在業績不好的情況下,你的上司向你了解情況:是員工招聘的方向問題,還是激勵機制或者是培訓輔導機制出了問題,還是其他問題?你馬上就崩潰了:“我是全心全意在做工作的啊,員工招聘是我們共同做的決定啊,公司今年給我們團隊的指標是增長最高的,可是公司給我們什么支持了呢?” 這種過度反應造成了溝通的不愉快,影響進一步的探討。其實這股“風”是從一個結論或者假設而來的:“領導對我的工作不滿意,但是業績不好不是我的錯。” 但是他忘記了領導的責任是解決問題,就像你自己一樣。或許問題出在產品結構,或者是其他自己并沒有想到的問題。但是如果你自己下了結論之后,就等于自己給自己定了罪,也終止了與自己上司的討論。
調整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健身、體驗自然、增加生活中的親情、友情對自己的影響。我認為最有效果的是打坐,或者靜?,我認為是最有效的心靈雞湯。在打坐過程中,你可以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潛意識的活動,以及影響自己情緒的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