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漢民族的語言,又稱中文。屬于漢藏語系,是一種孤立語,有聲調。漢語的書寫基礎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
漢語是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普通話——以北京音為標準音、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典范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在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等地漢語為官方語言(臺灣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漢語在中國漢語語言文字課本中稱為語文。
講漢語的地區,中國大陸、臺灣以普通話為通用語言,基本上全世界華人通用,香港與澳門則以粵語作為官方通用語言,境外華人則以粵語、客家話、閩南話或其他漢語方言作為社區交際通用語言…… 瀏覽全文:漢語簡介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漢字的書寫也不盡相同,所以出現許多異體字,還有歷朝歷代規定一些避諱的漢字書寫(改字,缺筆等),但一般不影響閱讀。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瀏覽全文:漢字簡介
字典是為字詞提供音韻、意思解釋、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書。在西方,是沒有字典的概念,全是中國獨有的。字典收字為主,亦會收詞。詞典或辭典收詞為主,也會收字。為了配合社會發展需求,詞典收詞數量激增并發展出不同對象、不同行業及不同用途的詞典。隨著吸收百科全書的元素,更有百科辭典的出現。
東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爾雅》,成書時期大約在漢朝之前,因為《爾雅》把字分類并作出解釋,儒家學者把《爾雅》歸類為訓詁。
及后,大約在公元30年-124年,漢朝許慎編寫說文解字,創立了六書理論,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礎,是字書中的佼佼者。
現代的字典都提供了很多功能,其中兩大功能分別是:以溝通為主,幫助對文字的理解及翻譯 以知識為主,針對某事物來尋獲知識…… 瀏覽全文:字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