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三期規劃
繞月
落月
返回
2007年
嫦娥一號
成功發射升空,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后,于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2010年
嫦娥二號
成功發射,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于2011離開拉郎日點L2點后,向深空進發,現今仍在前進,意在對深空通信系統進行測試。
2013年
嫦娥三號
成功登陸月球雨海西北部,控制月球車“月兔”在月球上的運動,是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車登陸月球之后首個安全著陸月球的飛行器。
2018年
嫦娥四號
等待發射,屆時將繞月球軌道飛行,之后降落月球背面。
“我們將要達到月亮的另外一邊,這是人類站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曾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的嫦娥四號將創造歷史。
昨天,國防科工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嫦娥四號任務已經通過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審議,正式開始實施,將于2018年發射。嫦娥四號將首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器在地月L2點對地對月中繼通信。
月球背面有很多的環境和條件是未知的,地形也非常復雜,背面只能通過中繼衛星進行通訊,這次要在L2點發射一顆中繼星進行從地球到月球背面的通訊。
嫦娥四號任務是嫦娥三號的備份,基本架構上繼承了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和月球車變化,但科學載荷會有很大的變化。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后,為充分利用已有條件,論證組最終確定了嫦娥四號任務調整后的實施方案。
有一種神秘,叫做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天黑黑?
人們仰望夜空,只能看見月球受陽光照射的一面,它的“黑暗面”到底什么模樣?
月球暗面不是黑暗的,它受到的陽光照射與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另一半一樣多。我們說它“黑暗”,是因為它神秘,人類還從未探索過這個地方。
為何看不到背面?
由于自轉等原因,月球背面是人類站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的一面。數百萬年來,地球的重力讓月球的旋轉放緩,讓其以合適的速度在自己的軌道上運行。當一個天體繞著另一個天體公轉時會產生潮汐磨擦,讓自轉減慢,最終會造成以同一面持續面對另一天體的狀態,這就是潮汐鎖定。
月球背面曾發現神秘坑洞
月球背面有什么?
1959年,蘇聯的月球3號第一個拍得月球背面的照片。美國阿波羅8號上的宇航員是首次親眼看到月球暗面的人類。此后,各種航天器捕捉到了各種各樣的月球暗面的照片。
2015年2月,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發布一個月球探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2分鐘短片,“黑暗面”的地貌原來與受陽光照射一面不大相同,布滿了溝壑、峽谷和懸崖,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隕石坑,沒有平滑的大型“月海”,即月球表面上的黑點。
蛾眉月
下弦月
太陽光
地球
凸月
新月
滿月
蛾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根據科學觀測,月球背面布滿了巨大的隕石坑,登陸月球背面比正面難度更大。
月球背面溫度和正面有差異,也是一種挑戰。
更危險的是,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時,將失去和地球的無線電通訊聯系。
登陸月球背面有多難
為什么探索月球背面
中國科學院探月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說,任何一項科學研究都是探索的過程,研究月球的形成演化可能從短期來說對人們的生活沒有特別直接的聯系,但地月是一個體系,把月球研究好了,對研究整個地球未來的演化、全球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搶占
先機
我國已具備開展月球背面探測的科學和技術基礎,并形成了主要產品,而美國、歐空局等其他航天大國和空間組織的相關探測項目尚處在論證階段,所以應該抓住機遇,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
探索
宇宙
月球上暗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環形山可能有月幔的一部分,這有助于科學家們了解月球的內部構造和它是如何形成的。
來自地球的電磁波干擾在月球背面都會被遮蔽掉,月球背面電磁環境非常干凈,是安放無線電天文望遠鏡的極佳地點,也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開展低頻射電研究的場所。
月球
技術
實力
中科院探月總體部負責人鄒永廖介紹,中國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了論證,準備把“嫦娥四號”降落在月球背面。
地球
尋找
能源
如果能在月球實現太陽能發電,再通過微波傳輸到地球,將極大緩解地球能源壓力。
月球上的氦-3有望支撐地球7000年用電。
嫦娥四號
地球
整理/周炬 制圖/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