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群眾工作要做足“小”文章
胡知榮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回顧我們黨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其中最為寶貴的一條經驗,就是始終弘揚和強化做好群眾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群眾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根據中央精神,市委將加強新時期群眾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書記易煉紅更是多次強調加強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出“黨的全部工作歸根結底就是群眾工作”。為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充分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進“五市一極”建設,努力實現六大強市目標,我們必須樹牢群眾觀念,站穩群眾立場,強化群眾工作。作為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要在“小”字上下足功夫。
一要在小舞臺上演出大劇目。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是做好群眾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們黨執政為民最為重要的組織基礎。所以,基層的每一級黨政組織、每一個單位、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是一個做好群眾工作的小舞臺。盡管崗位有不同,但責任無大小。無論這個崗位多么小,我們都要把它當作自己的舞臺,都要把自己當主演,愛崗敬業,忠誠履職,始終以主人翁的姿態和激情,始終保持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不管困難有多大,不管壓力有多重,不管矛盾有多復雜,都不要逃避、不要抱怨、不要氣餒、不要退卻,而是要堅韌不拔、一往無前,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各單位的負責同志,更要把領導崗位當作是人民群眾的一份信任、一份期待、一份托付,敢于擔當,主動謀劃,強力推進,帶領黨員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勤于在基層掌握情況,勇于在基層解決問題,敢于在基層化解矛盾,善于在基層推動工作,樂于在基層融洽感情,高要求、高質量、高效率地傾情演出構建和諧社會、造福人民群眾的時代大劇。
二要在小目標中成就大事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實現一個宏大的目標,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必須靠完成一個又一個小目標、小任務積累起來。做好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多發期的群眾工作,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所以,我們必須把這一宏大目標進行科學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落實到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項目,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名干部,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個變化,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日積月累,必見大效,必成大事。
三要在小事情上彰顯大境界。“延安五老”之一謝覺哉說:“神圣的工作在每個人的日常事務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點一滴做起”。盡管群眾的事情多數表現為瑣碎小事,但其無不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無不關系到黨群干群關系。因此,我們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真正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和問題作為自己的頭等大事、首要任務,只要是群眾的事,哪怕再小也要用心去做,哪怕再多也要盡力去做,哪怕再難也要想法去做,時時處處、切切實實抓好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把出行、上學、就業、看病、養老、安居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充分彰顯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境界。
四要在小習慣中培育大智慧。做群眾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最高的智慧所在,就是養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良好習慣。一是熱情待人。對來辦事或上訪的群眾,我們要堅持做到“問好、讓座、倒茶、聽講、釋疑、辦事、送客”,和顏悅色,熱情周到。二是勤于走訪。多到基層去,多到村場社區去,多到企業班組去,多到群眾和職工中去,尤其是要多到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問題復雜、群眾意見大的地方去,傾聽群眾呼聲,感受群眾疾苦,了解群眾需求,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三是樂于求教。自覺地、虛心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把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答不答應作為我們作決策、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讓民作主”,少“替民作主”。四是換位思考。對待群眾的意見、要求和呼聲,要多體諒群眾的處境,多想想群眾的難處,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群眾要求辦的事情,不要搪塞,不要推諉,要想方設法幫助他們把事情辦好,即使是暫時解決不了的,也要耐住性子,耐心解釋,不怕麻煩,不嫌羅嗦,多說幾次,釋疑解惑;對待群眾的過失、過錯甚至過激行為,也要堅持教育為主、依法懲戒,不要求全責備,更不可秋后算賬、打擊報復。五是多講俗語。在做群眾工作時,切忌大話、套話、官話,要多講那些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群眾語言,真正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記得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促進問題的解決。(作者系副廳級干部、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