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浙江紹興------東湖】
在紹興城東繞門山麓,由山與水兩部分組成,南面是東西綿延三四里長的箬簀山,相傳秦始皇東巡,曾在此供草牧馬而名,人們俗稱繞門山。此山原是青石山,漢代后成了石料場,經千百年鑿穿斧削,形成了高達五十余來的懸巖峭壁和變化萬狀的巨形巖畫。深處又有長約二百米、寬約八十米,似乎深不可測的水塘。
清末紹興著名書法家和園林藝術家陶浚宜見此地風景綺麗,便拓域圍堤,堤上砌墻,堤外是浙東運河,里面遂成封閉式園林—東湖。東湖四處皆境。湖面有秦橋和霞川橋,湖中有仙桃洞和陶公洞。從湖岸乘坐烏篷船,繞過筆架山,迎面一塊巨大巖壁上鐫有郭沫若1962年游東湖時所賦一詩:“箬簀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再往前行,即為陶公洞。陶公洞附近有聽湫亭,可棄舟登岸,拾級達巔,極目遠眺,綺麗的水鄉風光盡收眼底。經飲淥亭即是仙桃洞,“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倍添佳趣。洞西面桂嶺,猶如一座小島,桂花叢中又有香積亭。
1916年8月,孫中山蒞臨致祭,并題寫“氣壯山河”橫匾。1997年,紹興市對東湖風景區進行擴建,現入口處改在大帝山東側,使原入口處的陶公洞退至境區之后,入口處方圓7O畝,包括道路、停車場、牌廊、草坪、石橋、牌坊等;增建了夜間燈光等景點,安裝500余只燈具,使東湖變成一個燈光大盆景。擴建工程占地100畝,擴建后的東湖比原來大一倍左右。東湖因巖石、巖洞、石橋、湖面的巧妙結合,而成為浙江最著名的園林,也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