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的一些家長們常常哀嘆: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我們首先說:當代中國家長就不應該管教自己的孩子。這是因為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的城市化、中國的大工業化甚至中國的后工業化時代的來臨,中國社會人際交往的范圍已經大大不同于發展速度好像“笨蝸牛式”的封建社會;同時,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不斷調整,也使得中國社會呈現出了階段性發展的現象,所以父母對子女的任何干預,都可能會使得孩子的思想觀念在未來的社會“落伍”,由此,作為家長應該想到《刻舟求劍》的故事。
另外,關于遺產的問題,中國的家長們也應該充分的意識到: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必然會出現一定的通脹,于是父母為孩子積累財富的行為其實是不明智的,這是因為如果你給子女留下100萬的遺產,那么30年后,這100萬遺產也許僅僅“價值”50萬,其中損失的部分其實還是“回歸”到了社會。
想一想人類社會的歷史,我認為管教孩子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美國等西方基督教國家對子女的管理理念,那就是:在孩子成年之前(大數多國家界定孩子是否是成年人是以18周歲為界線的),父母是為“上帝”撫育孩子的,當孩子到成年之后,父母則完成了撫育孩子的任務,孩子未來的教育或發展則交給了“上帝”。
唯物主義教育下的中國人,雖然大多數不認可“上帝”的存在,那么此時此刻我們可以把“上帝”看作是社會或法律等。
最后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是家長所謂“管”字,其實是家長“黑暗人格三合一”的人格或理念的體現,在高速發展的社會或在中國自由與平等的大趨勢或大環境之下,這一人格或理念必將會被定性為一種“反社會”的理念。
所以說:家長對孩子的放手或者說把孩子推向社會意味著孩子的未來能夠始終與社會發展的同步。
(原創-草木青青33)
0